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时间:2022-01-02 10:41:12

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近年来公共艺术作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让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并进一步构建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成为各大高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探索课题。不难发现,要达到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目的,作为培养公共设计人才的高校,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但当前关于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数任教的老师实践落后于理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一任务迫在眉睫。但实际教学模式却多沿袭了旧有的观念与教学方式,常常不能达到马上就职的要求。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当前设计教学的“重艺轻技”,以及不完善的实践教学与市场产业发展的脱节。针对这种现状,许多高校加大了对设计教育的资金投入,例如进一步建设相应的实训室、精工室、材料操作间等。这些硬件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被动执行的实践过程中却忽略了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中的自主性和综合性等问题,缺少设计创造力和能动性,更多只是模拟制作教学。这样的设计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也许可以应付传统制造业的需求,但对于要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的远景规划就会产生很多不利因素,无法与市场接轨。因此,在当下要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必须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快速转型,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就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将地方文化与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性;创建具有实践型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宽教学渠道,灵活设置实践性训练课题;加大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环节,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

一、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与地方文化相应的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文化设计作品都具有让人产生认同感的思想理念。这种认同多来自于文化的特色,其作品也许不是使用最先进的材料与工艺,但通过更新设计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就能使其拥有好的表现方式。针对这一设计特点,在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学着运用市场规律来调整设计思维,避免仅仅强调某一工艺或制作方式的单一模式。要增加有思想主题的综合性的设计内容,使其成为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对接的重要步骤。但是目前的设计课程的版块都是根据学期、学年用单元课程来进行课程类型和性质的单元构架。这些版块看似层层推进,但各单元课程之间缺少连贯性。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虽有案例的设计和制作分析,却更多时候难以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导致较难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不同学期的特定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改变教学中传统单纯的实践制作方法,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鲜明主题,做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对课程及地方文化设计的需求进行理解并确定设计的主题方向,而这个主题不仅应该涵盖所学的课程知识,还应论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在不限定任何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收集、整理设定设计的内容,根据其表现形式,确定作品的材质及制作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实施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自主深入细致的调研、思考及设计,再结合课程要求逐一展开设计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解决地方文化产业服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院曾经以“武汉商学院校史馆”为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尝试,为了使场馆空间的展示布置更具有学校独有的文化特点,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了各大院系及过去的老校区,充分了解了各院系的历史背景、当前特色和远期规划,并收集了相应的大量资料。又经各小组分析讨论、整理并综合不同的设计思维,每个同学依据自己得出结论,做出了多种具有可行性方案的设计版块。然后进行项目实施,最终成功投入使用,达到了与地方文化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二、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要真正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个观点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新观点,只是在过去的实践教学中,多采用手把手相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实际动手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这对实践课程的创新有很大的阻碍。但从地方文化产业的需求出发,设计实践教育的根本讲,应该培养学生对市场的开拓和创新,不只是盲目地跟风,要学会在设计上有明确的定位和准确的捕捉。当今经济是市场经济,有特色的作品是以设计的实用为基础,通过与艺术相结合进行再设计的成果。作品的研发设计涉及科学、经济、心理、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作品的制作过程包含市场调研、设计构思、设计制作等诸多环节。因此高校只有通过培养既有创新素质又能引领市场需求动向的设计人才,才能把握现在及未来的社会文化风向。从这个层面来讲,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了解实际设计需求、接触实际生产过程、积极接受社会反馈,才能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提高创新设计的能力,使作品使用功能的丰富性得到尽可能地提高。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就是要基于实际的问题,紧紧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教学设定,达到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并存、兼容的效果。并对地方文化特色及地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武汉地铁4号线关于楚文化的公共空间中,将传统故事中的黄鹤、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越王勾践、编钟以及历史文化中辛亥首义、张之洞主政湖北20年等元素,结合现代公共展示的审美理念,提取出故事情节的图案样式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既拓展地方文化,又拓宽了创新思路。使实践设计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服务于地方城市建设产业,让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空间设计融为一体,可呈现出和谐的美感,同时也可使地方文化得到了生态回归,开发出既具有现代审美观念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设计。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环节,发展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培养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制造大国”著称,侧重于加工、贴牌等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输出,近年来开始注重产品的自主开发设计,这个现实转变势必会影响到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应结合地方文化、改变现有单一的实践教育环节,实现发展“艺技并重”的培养模式。高校可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探索服务于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方向,让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形成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结合的应用层次,实现高校与企业深度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聘请企业及社会专业人士指导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设计市场最前沿的需求,快速与市场接轨;可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与地方中小企业合作,把企业的实际项目放到实验室里的实践课程中实施,在专业设计公司的引导下,以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技术为依托,更快地使学生将设计理念通过技术转化为设计作品;可与地方专业研究机构开发地方文化特色作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品牌,并随时根据地方市场的需求调整实际课题中实践课程模式,在专业人员及教师的带领下,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以上这些多层次、动态的实践教学方法,必将激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相互渗透、转化,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艺术与技术并重发展,当学生走出校门,用从学校所得来的知识很快就能接受市场的挑战。此外,在实施本节实践教学的方案中,地方文化也在随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接受设计前沿的资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在实践教学中可增加一定学分的课外专业阅读,扩展他们的视野;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不同时段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总结,最终以汇报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并评定分数,考察效果;可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创造新工艺、新材料,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展览赛事,并将所获得的成果记入课外实践学分,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众文化让人们眼花缭乱,地方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缺乏内涵的文化信息让人们迷失了方向,人们对地方文化越来越怀念。作为输出设计人才的高校,应重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满足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心理需求,给人们的心理需求留下的一点期待。所以,要培养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合格设计人才,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属性,有目的地利用相关知识与技术去设计作品。一方面,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引入了地方文化与新实践方法的环节,改善了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自主设计的问题。使课程的最终成果具有地方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设计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要求接轨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校企合作实验室、专业型设计公司的实践过程中,所做出的设计产品,也应符合当下万众创新,发展民族工业的时代要求。因此,建立一套能够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人才,不仅是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高等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

[2]马昌永,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课题的切入——以环境艺术方向为例[J].装饰,2012.

[3]潘登福,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饰,2012.

[4]邓嵘,工业设计交叉课程体系实践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智能产品开发课程在新模式中的教学实践[J].装饰,2016.

作者:朱雯 单位: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