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装饰图案在公共艺术的开发与应用

时间:2022-06-05 02:55:44

敦煌装饰图案在公共艺术的开发与应用

一、敦煌装饰图案在公共艺术设计应用中的现状

在社会各界对公共艺术发展的普遍关注趋势下,各大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的面貌,人们渴望具有独特传统审美价值和现代艺术魅力兼具的公共艺术作品能丰富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于敦煌装饰艺术更是缺少有意识地深入挖掘和现代应用,人们更多地看到的则是相关于敦煌的壁画临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等展览和信息,少有的几处也都是在敦煌附近或者甘肃省内,而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公共艺术创造。真正的现代设计产出并未见有大的改观,缺失了主动设计和开发的力量,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1.敦煌装饰元素的单一借用,以图形复制和挪用、符号化的强拆和依附为主,应用率较低,创意产出不足

当前,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敦煌装饰图案创新的现代性开发和运用相对较少,往往存在低水平的抄袭倾向,大多数作品还停留在简单的符号化拆借中,主要方式也是临摹搬抄,呈现出元素单一、符号化强拆和依附。由于设计师对于敦煌装饰艺术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因而整体关注度较低。也使得他们大多无法把握其深厚的文化气质,缺乏主动的创新设计精神。

2.形式侧重于结构拼贴和语言解构,文化内涵不突出,未见丝路精神

国内的艺术设计领域受到国外新锐设计思潮的影响,设计师的传统审美观念和积淀不够,对敦煌装饰艺术的特征认识不清或定位模糊,造成了敦煌装饰图案在现代应用中存在图案的简单截取、拼贴组合等现象,手法过于简单。敦煌装饰艺术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艺术形态和样式,而在应用过程中未能把握这种不断延续的变化,公共艺术作品的文化渊源不明确,未见丝路精神。有的设计师为了创新,将国外公共艺术设计方案进行生搬硬套,将装饰元素任意移植,在重构中简单的运用图案样式,使得敦煌文化被随意改造。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内容出现“穿越”现象,古代绘画与敦煌壁画的认识和理解相混淆,敦煌石窟的装饰艺术不能和其它朝代、其它地区的石窟艺术相区别,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未能反哺和促进敦煌装饰艺术的传播和公众参与。这种认知不足不仅难以体现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众的认知度。

3.题材元素和设计手法较为低端,作品与环境、社会意识未能很好融合

现阶段对敦煌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是低端,设计作品虽然在形式实现了“创新”,但未能很好地融入我国的文化环境,作为公共性要求,其功能性未得到充分体现。敦煌文化形式的艺术作品两极化显现,一端是无创新意识地借用和挪移,另一端则是未能抓到敦煌装饰艺术的真核,作品未见敦煌身份的识别。作品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呈现不足,导致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作品和作者屈指可数,在设计领域也未形成有效的设计推动意识。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非常注重现代创作与当代的文化的关联,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总统雕像山(MountRuthmore)利用花岗露岩雕刻了美国象征自由的华盛顿、象征民主和自治的杰弗逊、象征统一和平等的林肯、以及象征自由经济的罗斯福四位总统,作品与存在环境、社会意志和国家形象联系密切。敦煌装饰图案的现代化公共艺术创作可以借鉴这样的理念和方式。

二、敦煌装饰图案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难点

1.敦煌装饰图案的民间性和宗教化色彩

敦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依托敦煌装饰图案艺术的传承和演变,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佛教艺术的色彩,而异域的佛教思想集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碰撞和交汇,这与现在我们众所看到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由此而来的敦煌装饰图案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构图样式等方面,均有不同于一般层面所理解的佛教题材装饰。同时,敦煌文化艺术的历史演进始终贯穿着民间艺术的影响,作为丝绸之路必经的节点,从商旅过客、本地民众等不同人群都参与、影响着石窟寺装饰艺术的风尚,如强烈的色彩对比、吉祥的寓意、单纯直接的表现手法等等,都凝结在各个时期的装饰图案之中。受到这两方面影响的敦煌装饰艺术,在不同时期都伫立于多重文化冲突的语境之中。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真正地接受、理解和开发应用敦煌装饰文化还有一定的认知距离,从而也限制了现代公共艺术设计领域对此题材的关注度,也成为了公共艺术再设计的瓶颈。

2.传统敦煌装饰图案与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结合与对话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认为,现代文化不能通过简单加法的方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应该在理解其文化的内在精髓后进行融合。传统装饰图案的创新运用是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趋势之一,设计者需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思考如何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内核,并有效介入现代生活。敦煌装饰图案的现代公共艺术开发与应用跨越千年进入到现代生活,需要在保存敦煌装饰艺术的核心特征前提下,通过现代设计思维,解构重组,提取可用的元素,用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其面貌和形象创新化,突破时间的界限,不失敦煌的身份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创新融入到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当中,搭建敦煌装饰艺术通往现代的桥梁。当然,这种借鉴不能仅停留在形式表面上,不能对传统的图案、纹样生搬硬套,不应该是“以复古来更新”,去追寻所谓“盛唐风骨”。让敦煌文化在传承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和钻研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敦煌装饰图案与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结合与对话。

三、提高敦煌装饰图案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开发应用的建议

当前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敦煌装饰图案开发和应用的困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发展。

1.公共艺术设计界的重视和研究

敦煌装饰图案代表着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保留了中国最具有历史性、民族性、艺术性的装饰文化。公共艺术界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和研究,通过深入学习整个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迁和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对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资源进行学术上的归纳,掌握其艺术特征和应用规律,奠定公共艺术设计对敦煌装饰艺术的整体认知。探索以“专项课题”的研究模式,在政府、研究机构和商业引导的模式下进行,研究装饰图案资源与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结合,进行再创作和再设计,丰富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形象,并使之成为传播敦煌艺术的有效载体。

2.设计教育和教学中的介入

国内公共艺术设计推动力的薄弱,也是阻碍敦煌装饰图案应用传播的重要因素。高校公共艺术的设计教学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在教学中加大敦煌装饰图案的全面深入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敦煌文化的背景,系统了解敦煌装饰文化的内核,分析学习历代敦煌图案的审美、造型和色彩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传统艺术的启迪,激发其现代创作的思路。同时,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对敦煌装饰图案的学了基本的临摹之外,更要研究其艺术手法,鼓励学生以“敦煌装饰图案的公共艺术应用”等相关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对敦煌装饰素材的认知、解构和再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步奠定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国林业大学开设的《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引入了敦煌装饰图案的系统性学习,通过对其造型、色彩元素的现代化包装解构,获得了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美感的设计作品。

3.公众影响力和政府文化产业部门的重视与推动

围绕敦煌文化遗产的政策和宣传,绝非旅游观光和遗产保护的层面,公共艺术设计更应发挥其对公众的影响力,通过设计界唤起对敦煌公共艺术的关注,从敦煌的文化资源中创新敦煌创意设计产业,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这将在未来大有空间可为。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结合敦煌装饰文化,将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文化内涵,促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敦煌装饰艺术开发。在传播路径上,政府文化产业和部门还需要一定的宏观引导,推动相关敦煌装饰资源的公共艺术发展和创作。公共艺术设计涉及面较广,大到城市雕塑,小到工艺品、礼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等等,都可以作为公共艺术应用的载体,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动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各种展会和文化活动,将敦煌相关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出来,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传播的良性循环。例如,去年推出的民族乐剧《印象•国乐》的演出中,创作者将敦煌装饰图案与演员表演、舞美服装相结合,让观众在听觉上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从视觉上感受了敦煌装饰艺术。敦煌装饰图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变迁轨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现代保养上,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内核的现代解读。公共艺术设计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发展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的具体所在。公共艺术领域设计和创作兼具审美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对敦煌装饰图案的继承性开发、传承性研究的具体路径,可以为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提供灵感来源,让公众感受到敦煌装饰艺术的深厚魅力,也实现了公共艺术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作者:胡子笛 张斌 姚远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