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风险感知网络银行论文

时间:2022-06-02 11:30:16

客户风险感知网络银行论文

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网络银行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出现的,它的发展时间并非很长,但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网络银行打破了时间的传统银行限制,不仅是为企业客户,而且也为个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效用。然而,网络银行的普及,使网上银行的内部结构与产品设计及其消费变得极其复杂,广大客户面临很大的难题,甚至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的风险。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商晓航(2006)认为,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充分利用网络银行在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是今后中资银行拓展市场,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有利武器。技术创新在为银行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使银行产生了新的风险形式,对传统的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挑战,使我国监管当局面临着重要抉择。谷立日(2002)认为,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金融管制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公用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指国际互联网)成为了金融业关注的焦点。车志红(2009)认为,网上银行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的银行服务,并以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特性使得世界各国都将其视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刘云(2013)通过网络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对比,探索网络银行监管的内容,并指出,网络银行和传统商业银行竞争所带来的必将是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产品的推出和更加便捷的金融客户体验。兰婷等(2013)在厘清网络银行的一般概念及含义后,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调查,通过研究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及状况,指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情况做出讨论,并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施莉钦(2012)认为,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我国银行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变革,网络银行业务已经越来越被民众所接受。尹龙(2001)认为,由于我国的网络银行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跳跃性、单一形式等特点,这不仅使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着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而且在安全、信息与发展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吴晓云等(2008)认为,网络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保留老顾客和获取新顾客的一种新兴的服务渠道,而有关顾客采用网络银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激发兴趣,引起关注。感知风险和信任是网络银行顾客最为担心的因素,但这似乎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二、问题的提出

网络银行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办理网上业务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网络银行的效用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网上银行可以办理多种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网上转账、网上购买基金、债券等一系列业务,客户本身在进行这些业务时,是否也曾考虑过这些环节可能会给自身带来风险呢?这是本次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根据理性的判断,任何进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或多或少会考虑其风险的发生,这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出发点来说的,但是,网络有用性占据了客户的思想,使大家逐渐忽略网络银行的风险性。因此,下文主要针对网络银行客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立足于有用性这一视角,探讨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着客户的风险感知。

三、研究假设

(一)假设1:女性对于网络银行的风险认知程度强于男性在网络银行的有用性及其风险感知方面,女性比男性的风险认知度更大一些,即女性对于网络银行的敏感程度更强。在实际的生活中,女性的心思比男性更为缜密,对于网络银行的选择就会更为慎重一些,对于网上支付,网上转账等网上业务,相对于男性来说就会更多一些,在进行这些网上业务时,她们会综合更多的因素来考察网络银行的有用性与风险性,最终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因此,网络银行客户风险感知的程度必然会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来。

(二)假设2:客户的年龄与网络银行客户风险感知的程度成正比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阅历和见识也会提高,对于各种问题的看法也会较年轻者的看法有所改变,年长者的逻辑思维比年轻者的更加缜密,再加上自身的经验以及主观判断,显然会比年轻的客户更老练、更有见地。因此,对于网络银行的有用性及其带来的风险性的考虑也会比年轻的客户考虑地更加全面,不会像有些年轻气盛的年轻人一样,做事情莽撞冲动,所以网络银行客户风险感知的程度与客户的年龄成正比,即年龄越小的客户对网络银行的风险性的认知程度越小,年龄越大的客户对网络银行的风险性的认知程度越大。

(三)假设3:客户开通的网上银行的数量与风险感知成正比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拥有一到二个网上银行,在我们的调查结果当中,得出的普遍结果就是对网络银行的有用性及其风险性的认知程度比较弱,而对于拥有网上银行数量为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客户来说他们对网络银行的考虑更加全面一点。这个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还是很密切的。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客户所开通的网上银行的数量越多,他对于网上银行的业务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就会越大,选择起来就会更加的谨慎,因为接触面越广,他们感知风险的机会就越多,就越能洞悉其中的潜在风险,而这是其他客户无从知晓的。因此,网络银行有用性影响客户风险感知的程度与客户所开通的网上银行数量呈正比。

四、网络银行有用性影响客户风险感知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上述的一系列研究假设,特设计如下的计量模型:risk=a+β1gender+β2age+β3occupation+β4familiar+β5account+β6

busin+β7use+β8relation+ε其中,α为常数项,βi(i=1,2,3…11)为回归系数,ε为残差项,各解释变量的经济含义与赋值规则如表1所示。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确保调查数据不存在较大的误差及影响研究假设的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之前,有必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由此可以呈现出各个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常,观测出各个变量异常值的存在状态,并对异常值的产生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关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研究样本中的男女比例接近1:1。并且,调查问卷者的年龄分布中,有86.75%的问卷回答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14.25%的问卷回答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上。另外从职业角度来看,有74.75%的回答者为学生,其他的为国企、私企员工、自由职业者、公务员等其他职业。同时,该数据还显示出,有49.8%的客户拥有1个网上银行账户,41%的客户拥有2个网上银行账户。最后从客户对于网络银行有用性与风险性的关系来看,有72.5%的客户认为网络银行的有用性与风险性是并存在的,其他客户的态度是网络银行的有用性与风险性是大小不等的。

(三)回归结果与经济解释

基于离散变量模型的基本思想和调研数据的定性特征,本文将结合这些特征并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中的probit回归方法、logit回归方法和extremevalue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模型分别进行两次这三种不同回归方法的回归分析,第一次为对所有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第二次则是在第一次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剔除不显著相关的变量后所进行的回归分析,见表3。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方程2的回归结果比较理想,符合本文的研究需要。因此,下文以表中的方程2为例进行重点分析。在方程2中,我们发现relation、gender、account、age、business这五个因素对客户的风险认知有显著的影响,这里我们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变量进行分析:第一,在大量的调查中,客户的性别与风险的认知程度成反比,即女性比男性更具有风险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比男性的思维更加缜密,考虑事情更加全面,因此在我们所调查的200个男性与200个女性的调查结果中,男性的风险认知程度远小于女性,即客户的性别与其风险的认知程度成反比。第二,客户所开通的网上银行的数量与风险认知程度成正比,即客户开通的网上银行的数量越多,对风险的警惕性越高。这与股民买卖股票有类似的道理,买卖股票的次数越频繁,其所考虑的因素就会越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对风险的考虑就会越全面,客户开通网上银行的数量越多,就会更加谨慎的去考虑是否进行更多的投资,这都是基于网络银行有用性的角度来考虑的,通过权衡网络银行的有用性与风险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选择,因此客户开通网上银行的数量与风险认知程度成正比。第三,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客户的年龄与风险认知程度成正比,即年长的客户比年轻的客户更加重视网络银行带来的风险。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明年长的客户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比年轻的客户更有策略,因此,其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认知程度更高。第四,人们所从事的职位越高,其对网络银行的风险性的认知度越高。职位越高,越会珍惜每次机会,得到盈利,其对网络银行的有用性及其风险性的考虑更加全面,谨慎选取。最后,relation这个因素说明,越将网络银行的风险性考虑进来的客户就会越加重视网络银行的有用效果,只有将网络银行的风险加以考虑,才能对网络银行的有用性及其风险性进行权衡,最终进行选择。不难发现,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均得到证实。

五、结论与建议

由实证检验和经济分析可知,网络银行的风险是依稀存在的,其风险性与有用性是相生相伴的,基于有用性的视角,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由网络银行的风险感知程度与客户所办理业务的数量成正比的角度来说,银行部门、国家或者客户本身应该倡导客户进行多方面的银行业务,让大家意识到网络银行风险性的存在,经过多业务的开展来警醒大家,不要只在意网络银行给大家带来的效用的高低,还要更加清楚地认识风险性,在这里所提及的网络银行的风险性是基于其有用性的视角。

(二)政策性建议

为了提高大家的风险性认识,可以开展类似的网上银行模拟环节,通过模拟这几阶段的认识,切实增加客户的风险认知程度。通过降低网络银行的风险性,客户从网络银行的有用性中得到更大的效用,网络银行的效用与风险是并存的,只有正确的处理好网络银行两个不同的方面才能更好地从中得到更大的效益,完善网络银行的结构。

作者:张颖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