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药学管理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27 10:47:51

临床用药药学管理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医院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实施常规药学管理的效果作为对照。分别在两个时间段各选取500例患者的500张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和对比。其中实施前500例患者中男性262例、女性238例,年龄20~80岁,平均(53.9±8.4)岁;实施后500例患者中男性260例、女性240例,年龄20~80岁,平均(54.5±8.9)岁。实施前后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常规药学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规范进行操作,若发现严重问题给予批评;精细化药学管理模式:首先由药学管理人员组成精细化药学管理小组,负责各个环节的药学管理工作,由小组成员自由组成小分队,第一分队负责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查,发现问题或者非常规情况后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协调处理;第二小分队负责监督发药过程中药师对患者用药的指导工作,保证患者能够明确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确保药效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小分队负责在病房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查验处方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对于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第四小分队负责在发现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后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调整,并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上报给医院相关部门,若情节严重则配合其进行调查、归责。1.3观察指标。对比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率和患者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滥用抗菌素、临床药物试验、药剂量过大、使用昂贵的进口药物、配伍禁忌;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1.4统计学分析。将SPSS21.0软件作为统计学工具,借助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率对比。实施后调查的滥用抗菌素、临床药物试验、药剂量过大、使用昂贵的进口药物、配伍禁忌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附表。2.2实施前后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施前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产良反应有腹痛10例、腹胀11例、腹泻13例、便秘10例、头晕8例、头痛9例、恶心10例、呕吐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4%;实施后仅发生腹痛1例、腹胀2例、便秘1例、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药物治疗是各种疾病患者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借助不同药物的有效成分发挥功效,进而达到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1]。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安全性,但是常规的药学干预模式在用药期间的作用效果不甚理想,由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多,严重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因此应当积极探讨全新的干预模式。本研究中,实施后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率和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证实精细化药学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且还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精细化药学管理通过组建小组并自由分队能够将药学管理的任务进行细化,不同小分队负责不同环节的药学管理,保证各个环节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相较于常规药学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应用成效和价值均更为理想[2]。

综上所述,建议在临床用药管理中实施精细化药学管理能够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根本上减少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褚德勤,王雁玲,郝志英.护理管理工作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4):591~592

2刘静,茹爱忠,倪建峰,等.PDCA循环原理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对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5):667~670

作者:刘梦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