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果莸多酚物质抗氧化药效特性

时间:2022-01-19 09:05:00

分析光果莸多酚物质抗氧化药效特性

【摘要】目的建立光果莸不同部位中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光果莸不同部位的多酚物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部位多酚含量及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以IC50值为参考指标评价了多酚物质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光果莸花、叶、茎多酚含量分别为:1.44%,2.08%,0.49%。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5~0.2mg/ml),光果莸不同部位多酚对羟自由基(OH?)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0.2mg/ml时,光果莸叶多酚的清除率达93.8%,与阳性对照VitC的清除率98.0%相当,其IC50值为0.07mg/ml,小于VitC的IC50值0.08mg/ml。结论光果莸叶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关键词】光果莸多酚;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半数抑制率浓度

多酚类化合物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多酚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方面的生理活性。多酚的这些生理活性与其具有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很强,它在阻止血脂升高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因此,多酚可用在保健食品中,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也可用于食品中,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光果莸CaryopteristanguticaMaxim.为马鞭草科莸属植物,在秦巴山区资源丰富,可用于治疗因酗酒过量所致的酒疮和湿疹等。本实验对光果莸多酚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为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一、器材

1.1材料

光果莸于200710初采自陕西省太白县,经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先华教授鉴定为马鞭草科莸属植物光果莸CaryopteristanguticaMaxim.。

1.2试剂

没食子酸,陕西省药检所提供;VitC,福林酚,Sigma公司产品;硫酸亚铁,双氧水,水杨酸,95%乙醇,均为国产分析纯。

1.3仪器

FZ102微型植物粉碎机,黄骅市中兴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索氏提取器;HH8B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产品;旋转蒸发仪-RII,瑞士步琪有限公司产品;SHB?并笱?环水式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产品;101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SL202N型药物电子天平,上海明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二、方法

2.1光果莸不同部位多酚的提取精密称取一定量的光果莸花、叶、茎粉末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于索氏抽提器中回流8h除去脂类,然后再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并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备用。

2.2没食子酸对照品的配制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10.0mg,用95%的乙醇溶解后定容至100ml的容量瓶中,得终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品溶液。

2.3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浓度为100μg/ml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0.1,0.2,0.3,0.4,0.5,0.6ml于10ml的容量瓶中,并分别补充适当95%乙醇至1.0ml。再分别加入0.5mlFRC溶液(0.25mlFRC溶液+0.25ml的蒸馏水),3min后,再分别加入1.5ml的Na2CO3(0.2g/ml)溶液,然后各补充7.0ml蒸馏水,振荡混匀后静置2h,以95%乙醇作为空白,调零,于760nm处测定其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21.829X+0.0469,R2=0.9987。其中Y为吸光度,X为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浓度(mg/ml)。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0.001~0.006m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方法学考察精密吸取100μg/ml对照品溶液,其他实验步骤同“2.3”项下,同一样品做6个重复,得RSD=0.9673%,所得数据的重现性较好;同一样品溶液反复测6次吸光值,得RSD=0.396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在8h内对同一样品溶液每隔30min测1次吸光值,RSD=1.7756%,表明该实验体系在8h内基本稳定。

2.5样品溶液的制备将“2.1”项下所得光果莸各部位乙醇提取液浓缩至浸膏状,5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干燥后的花、叶和茎的乙醇提取物各25mg于10ml容量瓶中,用95%乙醇溶解并定容,得终浓度为2.5mg/ml的样品溶液。

2.6待测样品溶液多酚含量测定采用Folin酚法,精密吸取待测样品溶液各1ml,按照“2.3”项方法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每组实验重复3次。在标准曲线中查找质量浓度,计算光果莸多酚含量。

2.7光果莸不同部位多酚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取7支具塞试管,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2.0mmol/LFeSO43.0ml,1.0mmol/LH2O23.0ml,振荡,摇匀。再分别加入6.0mmol/L水杨酸3.0ml,摇匀,于37℃水浴加热15min。加热完毕后,以蒸馏水调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10nm处测定吸光度Ai,然后分别向7支试管中加入样品溶液0.2,0.3,0.4,0.5,0.6,0.7,0.8ml,用蒸馏水补充各试管溶液至1.0ml,继续水浴15min,待加热完毕再次测定其吸光值Aj,其样品溶液自身颜色的吸光值为Ablank。抑制率按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Ai-Aj+Ablank)/Ai×100%

2.8半数抑制率的计算IC50为半数抑制率浓度,也就是指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的自由基清除剂的浓度,根据不同浓度抗氧化剂的清除率作曲线求出。IC50值是评价自由基清除剂效果的常用指标,其值越小,表示达到50%自由基清除率时,所用的自由基清除剂的浓度剂量越小,其自由基清除效果也就越好。

三、结果

3.1OH?体系的生成根据Fenton反应体系模型,二价铁离子在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迅速产生OH?,反应生成的OH?存活时间短,若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杨酸,它将能有效地被水杨酸捕捉并同时生成有色物质,该有色物质在510nm处有一强吸收峰,但若在该体系中加入具有清除OH?的样品溶液,则会与水杨酸竞争性的与OH?结合,而使水杨酸与OH?作用下生成的紫色物质减少,最终导致反应体系的颜色变浅,吸光度减小。

3.2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3.3光果莸不同部位多酚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光果莸叶中多酚含量最高,花次之,茎中含量最低。各个部位的含量见表1。表1光果莸不同部位多酚的含量(略)

3.4光果莸不同部位多酚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浓度为2.5mg/ml的样品多酚提取液0.2,0.3,0.4,0.5,0.6,0.7,0.8ml,测定不同体积样品溶液在该体系下对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光果莸花、叶和茎多酚提取物对O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其中清除作用最强的是叶,花次之,茎最差,这和它们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百分比是一致的,其中光果莸叶多酚提取物在加入体积0.8ml时,其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与Vitc不相上下,达到93.8%以上,由此说明,高浓度的光果莸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实验结果见图2。

3.5不同部位光果莸多酚对O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不同部位光果莸多酚对O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从表2中可以看出叶多酚提取物的IC50小于花、茎多酚的IC50值,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与Vitc的IC50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待于提取并纯化光果莸多酚,进一步分离出有效的单体成分。

四、讨论

植物多酚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而备受人们的重视。植物多酚的抗氧化能力使它能够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过剩自由基,减缓人体组织器官的衰老。此外,植物多酚还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癌和抑制胆固醇上升等功效。wWw.gWyoO

本实验发现样品多酚测定的稳定性较好,含量以光果莸叶多酚含量较高,达2.08%.采用体外产生活性自由基系统,通过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证实,光果莸多酚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尤以光果莸叶多酚的清除作用最强,达到93.8%,与Vitc的清除作用相当。由此表明光果莸叶多酚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化物质,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宋立江,狄莹.植物多酚的研究与利用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化学进展,2004,5(2):162.

[2]李雪莹,王文杰.植物单宁的生理作用及经济价值[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4,4(4):22.

[3]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钟国跃,秦松云,钟延渝,等.羌族民间药用莸属植物的生药学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7):392.

[5]WZheng,S.Y.Wang.Antioxidantactivityandphenoliccompoundsinselectedherbs[J].JAgricFoodChem.2001,49(11):5165.

[6]曹炜,陈卫军,陈纪蓉,等.不同种类蜂蜜总酚酸含量测定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26(1):48.

[7]吴德玲,金传山,刘金旗,等.益智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5):38.

[8]于敏,弥宏,焦连庆.蜂胶总黄酮中阿魏酸与总酚酸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5,28(12):1116.

[9]石碧,狄莹.植物多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

[10]邱金东,汤昆.DPPH和ABTS法测定核桃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中成药,2008,8(30):1215.

[11]丁利君,周圳辉,林燕如.芒萁中总黄酮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8):77.

[12]Z.Z.Xiang,Z.X.Ning.ScavengingandantioxidantpropertiesofcompoundderivedfromchlorogenicacidinSouth-Chinahoneysuckle[J].LWT-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08,41(7):1189.

[13]刘运荣,胡健华.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12:63.

[14]朱桂勤,李建科.茶多酚的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