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类传播媒介的调研

时间:2022-12-08 11:31:01

蚊类传播媒介的调研

作者:景晓常树珍张世水宫学诗赖世宏单位: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采样方法成蚊主要采用5种方法,人帐诱捕法,该法所用的诱饵为调查者,诱帐用40目棉纱布制成,帐顶方形,面积80cm×80cm,帐底张开后的直径150cm,诱帐的垂直高度130cm悬挂时下沿距地面40cm,上下四周均用绳子栓紧固定。诱捕者持手电筒和吸蚊器立于帐内,随时捕捉飞入帐内的蚊虫。每次以15min为一计量单位。网捕法,用网孔为60目的绢纱自制,网圈的口径20cm,网袋深60cm,呈圆锥形,网柄长60~100cm。由采集者手持昆虫网网柄作“8”型挥动,每次以55次/min的频率挥网5min为一计量单位。灯诱法,采用有关单位研制的吸入式诱蚊灯或二氧化碳三联式诱蚊灯,前者由紫外线灯管、吸蚊扇、供电器三部分组成,后者加二氧化碳释放罐。在各采集点,将灯放置于适当的位置,每次以60min为一计量单位。人工小时法,采集者手持电动吸蚊器在住户的人房、猪圈、牛棚、禽舍吸取蚊虫,采集30min/h为一时间单位,计量单位为只/人工小时。动物诱捕法,在成蚊采集点,放一活的动物(禽或畜),一人手持吸蚊管和手电筒,捕获落在动物体上吸血的蚊虫,每次以15min为一计量单位。幼虫密度:在发现有蚊虫孳生的积水处或容器中,用塑料勺(容积约500ml)捞取的蚊幼虫,以15勺捞取蚊幼虫的平均数作为蚊幼虫密度。然后将部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蚊卵的采集:对不同类型的蚊虫孳生地的尘土、木屑等样品,按不同环境分别进行处理,放入恒温箱孵化,进一步饲养,待羽化后鉴定成蚊。

环境因素每次成蚊采集取样时,均测定采集地点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风速、降雨量等环境气象因素。每次卵、幼虫及蛹取样时,均记录调查点水的温度及pH值,土壤的酸、湿度,降雨量等环境气象因素。

在蚊虫调查中,共发现蚊类5属28种,其中环股按蚊、朝鲜伊蚊、背点伊蚊、致倦库蚊、暗脂库蚊、拟态库蚊、棕盾库蚊及骚扰阿蚊等7种为这一地区的新记录蚊种。在这些蚊种中,82%为古北界或古北界及东洋界均有的蚊种,18%为东洋界蚊种,表明一些东洋界蚊种可以在古北界区域内生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生境中,蚊类具有不同的优势蚊种[2]:蒙山以骚扰阿蚊、淡色库蚊、朝鲜伊蚊为优势蚊种,平邑和蒙阴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临沂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苍山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贪食库蚊及三带喙库蚊,日照优势蚊种则以东乡伊蚊、淡色库蚊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蚊虫种间竞争的存在,蚊虫的种类和优势蚊种在逐渐地发生变化,有些蚊虫从优势蚊种变为常见蚊种或稀有蚊种,而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的密度却逐渐增多,扩散的范围趋向增大,成为一些区域生境的优势蚊种。

蚊虫的孳生,其孳生地非常广泛,除了东乡伊蚊、海滨库蚊在海边石穴、石缝及海水坑孳生外,在地表积水及容器积水中的蚊种按孳生地的水质性质可分为流水和静水两大类。环股按蚊(林氏按蚊)、马来库蚊、拟态库蚊、惠氏库蚊、中华库蚊、小拟态库蚊、东方库蚊、二带喙库蚊、魏氏库蚊、常型曼蚊及黄色蔓蚊偏喜欢孳生于较清洁的水中,而褐尾库蚊、骚扰阿蚊则喜欢孳生于污水中,骚扰阿蚊尤其喜欢孳生于稀粪坑中,此外,济南按蚊(潘氏按蚊)、中华按蚊、迷走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则在2种孳生地均有较多的孳生。在容器积水中,可分为区2种类型,一种是缸罐、水盆(槽)、水缸、石穴(窝)自然积水,水质较清;另一种为树(竹)洞、尿钵、罐头瓶、废轮胎等容器积水处,水质较混。前者积水中主要孳生白纹伊蚊、朝鲜伊蚊、背点伊蚊,偶尔也发现三带喙库蚊、济南按蚊等孳生,后者发现有白纹伊蚊、仁川伊蚊、朝鲜伊蚊及汉城伊蚊,偶尔也发现有中华按蚊、贪食库蚊等孳生。在流动的较清洁的水质中,曾发现有中华按蚊、济南按蚊、拟态库蚊、三带喙库蚊、惠氏库蚊等多种蚊虫,而淡色库蚊、褐尾库蚊及骚扰阿蚊则可在流动的污水沟中发现。

成蚊的嗜血习性,根据国内外关于蚊类嗜血习性报告[3],我们对沂蒙山区11种常见的蚊虫的嗜血习性作了以下初步判断:淡色库蚊的嗜血范围广泛,但以人血和鸡血为主,兼吸其他动物的血。三带喙库蚊主要嗜吸牛(羊)、马(驴、骡)、猪等家畜血,并兼吸人血。中华按蚊的主要嗜血对象是牛、羊,其次是马、驴、骡,猪其次,而吸人血者较少。二带喙库蚊的主要吸血对象是牛、鸡和人血,马和羊,狗血较少。白纹伊蚊主要嗜吸牛血和人血,而嗜吸其他家畜血液相对较少。骚扰阿蚊主要吸人血、牛血并兼吸猪、鸡及其他家畜、禽血。刺扰伊蚊在牛体上捕获的蚊数量最多,羊、马、驴、猪等家畜血次之,吸人血较少。朝鲜伊蚊主要以牛羊为主要嗜血对象,而吸人血者较少。中华库蚊以嗜吸牛血为主,马、羊血次之,人血较少。潘氏按蚊主要嗜吸牛血,兼吸人血及其他家畜、家禽血。迷走库蚊是野栖蚊种,而以吸人血、牛血为主。

蚊虫的昼夜叮刺活动是沂蒙山区蚊类生态习性调查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沂蒙山区常见蚊种的观察可以发现,多数有昏峰和晨峰2个活动高峰。昏峰一般出现在日落后1~2h,而晨峰一般出现在日出前1~2h,昏峰明显,晨峰则是小高峰。如淡色库蚊有明显的昏峰和晨峰2个活动高峰。中华按蚊的吸血高峰在日落后1~2h,不同季节叮刺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但均呈典型的昏峰型。三带喙库蚊叮刺在日落后1~2h,偶尔也在黎明有一小高峰,前者突出,后者不明显。朝鲜伊蚊和刺扰伊蚊的叮刺活动相似,昏峰突出,一般在日落后1~2h,晨峰不明显,在日出前1~3h,骚扰阿蚊在日落后1~2h,昏峰明显,而凌晨3:00-4:00有一小高峰[4]。不同生境蚊虫的季节消长不同,且幼虫与成蚊亦不尽相同。在蒙山,淡色库蚊的幼虫从5月出现,11月消失,7、8月种群密度最高,而城区成蚊从3月开始活动,8月形成高峰,11月中旬消失。中华按蚊从5月开始出现幼虫,7-8月为密度高峰,11月消失,而越冬成蚊在3、4月出现。白纹伊蚊的幼虫4月出现,7、8月密度较高,11月消失,成蚊在4月出现,6-7月形成高峰,11月消失。朝鲜伊蚊和刺扰伊蚊在5月出现幼虫,7月为幼虫密度高峰,11月消失。对于成蚊,朝鲜伊蚊在7、8月,刺扰伊蚊在8月为活动高峰,11月消失。骚扰阿蚊的幼虫从5月出现,在7、8月形成高峰,11月后逐渐消失,成蚊于6月初开始出现,到8月形成高峰,11月成蚊逐渐消失。三带喙库蚊幼虫自4月出现,7、8月为高峰,成蚊的活动高峰则在7月中旬。优势蚊种群舞交尾,骚扰阿蚊为蒙山的优势蚊种,7月开始出现群舞交尾,每一舞群距离地面约30~100cm,雌蚊一般1~3只,雄蚊多在40~80只。

群舞高峰多发生在第1只雄蚊到达一雌蚊处约6~8min后,高峰持续3~5min,雌蚊在交尾后迅速飞离舞群,雄蚊密度迅速减少,每一舞群交尾时间约在20~30min左右。全部舞群消失时间约从开始后的40min左右。白纹伊蚊是临沂城区的优势蚊种,在8-9月,对群舞交尾现象进行了连续观察,在18∶30-20∶00时出现,也是近百只的雄蚊环绕几只雌蚊,在距离地面约50~100cm处盘旋。雌蚊在交尾时,在舞群中,边飞边交尾,随后飞出舞群。交尾高峰发生在第1只雄蚊到达后约5~6min,约15min后舞群消失,群舞时,雄蚊紧抱雌蚊,边飞边配,其他雄蚊在其周围飞舞助兴。一对雌雄白纹伊蚊的交尾时间约6~12min。在蒙山观察淡色库蚊的群舞交尾,与上述2种蚊种很相似,所不同的仅是群舞交尾的时间略迟20min,主要在光线较弱时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较短,约20min。

蚊虫其他生态习性的调查,淡色库蚊在野外的栖息场所分布甚为广泛,约占耕地面积的30%~70%。而以水井、豆地、地瓜地、花生地、坟地等处草丛居多。中华按蚊在野外栖息场所多达26种以上,以豆类农作物中密度最高。按成蚊密度和面积测算,野外是主要的,而牛房、人房则处于次要位置。三带喙库蚊在野外栖息场所也很广泛,据报道有18种之多,其中农作物为15种,占83.3%。此外,二带喙库蚊有6种栖息场所,刺扰伊蚊有4~6种栖息场所,白纹伊蚊有4~7种栖息场所,迷走库蚊有4~5种栖息场所。通过了解蚊虫的栖息习性对开展灭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华按蚊能扩散到2000m以外的地方。白纹伊蚊的飞迁扩散范围在400m左右,但主要集中在50m范围内,蚊虫活动范围主要取决于血食来源处及产卵地点的远近。以卵越冬的蚊虫有白纹伊蚊、汉城伊蚊、仁川伊蚊,以幼虫越冬的蚊种有潘氏按蚊(济南按蚊)、环股按蚊(林氏按蚊)等。而以成蚊越冬的蚊种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及中华按蚊。不同的蚊种越冬的场所不同,越冬所需的时间亦不同。

关于蚊虫孳生地的分类,马素芳等(1979)[5]曾提出了分类方法,认为在静止水和流动水中可分为3种类型。按沂蒙山区蚊虫孳生地的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广生性蚊虫,适合于在有机物含量范围大的环境中生存;而另一类则是狭生性蚊虫,只能在一定的有机物含量中孳生,水中有机物过多或过少对这种蚊虫的生存均不利。前者如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可以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后者如斑翅库蚊,喜欢在有机物含量少的水中孳生,骚扰阿蚊则更喜欢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孳生地中生存。沂蒙山区蚊虫孳生地是非常广泛的,从未污染水到强污染水,从静止水到流动水几乎无处不有,而蚊虫的孳生偏喜程度不一,因此在进行环境治理,清除蚊幼虫孳生地方面,需要结合当地不同蚊种的孳生习性,做到全面细致,点面结合,彻底系统。

蚊虫的嗜血习性与其传染的疾病关系密切[6]。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又因嗜吸动物血,也是沂蒙地区动物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因此,对常见蚊虫进行嗜血习性的正确判断,有助于了解该蚊种作为传播媒介所传播的疾病,对今后除害灭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蒙山区常见蚊虫的嗜血习性的调查,说明了蚊类的嗜血对象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显然受到吸血环境的影响,当某一种蚊虫的正常吸血环境变化,如吸血对象等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的限度时,该种蚊虫就有可能被迫转移其嗜血习性而吸其他动物体血。但多数蚊虫的嗜血习性非常广泛,所以食源充足,这也是一种进化的表现。在沂蒙山区常见的12种蚊虫中,多数蚊虫是以吸家畜、家禽血为主,并兼吸人血,因此将一定数量的动物放置于适当的地方,显然在目前对蚊媒介传播共患疾病持否定时可以减少人们被蚊虫刺叮的机会,减少蚊媒对疾病的传播。沂蒙山区蚊类的嗜血习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告相似,一般来说,人房和家畜、家禽舍中的蚊种多以嗜吸本场所内动物血,但也有的蚊种对某种血源具有特殊的嗜好,不论在哪种场所栖息,均以吸特殊嗜好的血液为主。由此看来,蚊类的嗜血习性在流行病上具有重要意义,是蚊类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蚊类的嗜血习性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占绝对优势的蚊种才会出现群舞交尾现象[7]。在沂蒙山的大洼林场观察时发现,淡色库蚊的群舞交尾现象只有在占绝对优势的6月才出现过一次。而随后取而代之的是在竞争中取胜的骚扰阿蚊出现的群舞交尾现象。在同一个蚊虫的群舞交尾群中,均是同一种蚊虫,非常单一,尚未发现在舞群中混有其他蚊种。群舞交尾现象是蚊虫刺叮活动的前奏曲,但在这期间,使用人帐诱捕法及人体诱捕法所捕获的蚊虫数量很少甚至捕获不到,只有当大量雄蚊迅速减少后才开始出现。在所有舞群中,都是雄蚊数所占比例远远大于雌蚊数,却没有固定的比例,一般在30∶1~80∶1。蚊虫的群舞交尾发生时均是光线从强迅速变弱时,且在弱光下(f<1000),光照度与群舞交尾的捕获数量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r=0.90,P<0.01)。群舞交尾多出现在无风或缓风时,且风的强弱与捕获蚊虫数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87,P<0.05),风速越大,捕获蚊虫数量越少,反之亦然。此外,群舞交尾的发生与气温变化有关,一般是在气温由高变低时,且与当时气温高低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r=0.88,P<0.01)。而湿度与雨量对群舞交尾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骚扰阿蚊在排除多雨的7月后,群舞时捕蚊数与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去掉干燥的6月后相对湿度与群舞时捕蚊数有正相关性(r=0.84,P<0.01)。

蚊类不仅刺吸人血,而且有些蚊虫种类还是人体疾病或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8]。在沂蒙山区,济南按蚊和中华按蚊可传播疟疾,迷走库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贪食库蚊及中华按蚊可成为斑氏丝虫的传播媒介。而马来丝虫可在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骚扰阿蚊体内完成发育,从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背点伊蚊中已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可传播登革热。

尽管这些媒传疾病在当地的发病数较少,却也威胁着局部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了解这些蚊种在自然条件下的孳生情况及活动规律,对进一步除害灭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些蚊种在刺吸人血,骚扰人群方面亦非常严重,如骚扰阿蚊体型大、攻击猛、吸血量大,当前又是沂蒙山区的优势蚊种,当地的居民深受其害,严重妨碍了生产和其他活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