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创新发展思考

时间:2022-02-21 03:10:00

现代传媒创新发展思考

2000年9月12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10年后的今天,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曾经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报刊群、最大的印刷基地、掩盖最广的发行网络,并且在综合实力、品牌价值上,稳坐中国西部报业集团第一的位置。

回首征程,一路艰苦;瞻望将来,充溢自信心。

新闻创新篇筑牢言论引导主阵地

作为集团龙头的《四川日报》,10年间共施行5次改版,言论引导才能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显著加强,跻身全国一流省级党报行列。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向打造主流媒体、公信媒体、都市媒体、新锐媒体的目的迈出坚实步伐。《四川乡村日报》、《廉政嘹望杂志》、《天府早报》、四川在线、《金融投资报》、《人力资源报》、《消费质量报》、《四川法制报》、《成都报道》、华西手机报、《华西生活周报》、《川商杂志》、《新闻界》杂志等媒体均把握机遇,锐意创新,取得长足开展。

定位调整:强化“主流”

创新目的:深耕资源+扩展影响

《四川日报》从传统党报到“权威政经大报”,再到“坚持政经强势的权威综合性主流大报”,《华西都市报》从“市民生活报”到“新主流都市报”——办报定位的准确调整和积极理论,直指深耕资源与扩展影响相统一的创新目的。

党报的优势是执政党的位置决议的,但不是一劳永逸的。特别是在都市报勃兴和新媒体挤压下,传统党报所面临的信息优势几近消逝。如何重塑党报权威,主导主流人群,是一道严峻课题。

针对这一命题,《四川日报》2005年1月施行的改版,明白提出以“权威政经大报、出色主流新闻”为办报新定位。“政经大报”确实立,既是对定位的一次梳理和确认,也是对读者的一次界定和确认。2008年1月施行的改版,将办报定位修正为“坚持政经强势的权威综合性主流大报”。影响主流人群、代表主流认识,争当省内最权威、全国有影响的主流媒体,成为《四川日报》在新时期的努力方向。2010年1月启动的新一轮改扩版,更是将党报诸多资源优势加以深度整合运用,以打造“主流大报”。

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995年创刊以来。以市场化的运作理念、准确的市民报定位、贴近的新闻供应、发明性的运营战略和大手笔的筹划,开启了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期”。进人新世纪以来,《华西都市报》先后于2005年、2007年及2010年3次施行大范围改版,其中2007年的改版将持续了12年的“市民生活报”定位修正为“新主流都市报”,并在其后的新闻理论中有认识地打造主流媒体、公信媒体、都市媒体、新锐媒体,进一步优化了读者构造,改善了新闻质量,完成了深耕资源和扩展影响的高度统一。

理念转换:做足“影响力”

创新目的:占领阵地+锁定读者

《四川日报》从单一强化宣传功用的传统党报,到努力完成宣传规律与新闻规律有效对接的“新型党报”;《华西都市报》从初创时期“一心一意为市民效劳”,到将关键词锁定为“新锐、义务、主流”——办报理念的转变,直指占领阵地与锁定读者相统一的创新目的,努力做足“影响力”。

“阵地至上、新闻为本、拓宽视野、锁定需求”,这是《四川日报》10年来日益明晰的办报原则。近年来,《四川日报》牢牢把握正确言论导向,紧紧盘绕省委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开辟创新。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作以来。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深化展开学习理论科学开展观活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管理、留念变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博会、王瑛、谭东等严重主题、严重活动、严重典型报道浓墨重彩,影响宏大。

如何加强报道的有效性和感染力,《四川日报》不断在探究。加重(加重主题重量)、扩域(扩展报道范畴)、扫盲(扫除报道盲点)、联动(内外结合办报)等创新途径明白,使新闻传播规律和党报开展趋向有效对接——

2006年的改版,《四川日报》将“深度贴近”作为关键词。按“三贴近”请求创新报道思绪、按“三贴近”请求破解创,新难题,从读者的承受心理动身,把会议新闻、政务新闻做软、做活,成了此次“深度贴近”的重要收获。

2008年的改版,高扬“时期主旋律,民生大视野”的办报理念,民生新闻遭到绝后注重。大量触及人的衣食住行、触及人的威严和生存开展的民生新闻成为版面上的常客。

2010年的改扩版,突出“纵深、贴近、交融”三个关键词,强调报道要完成政治取向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版面效果与传播效应的统一。以报网互动为特征的“民声”版的兴办,川江评论”、“川报经济察看”等重点栏目的打造,大大优化了新闻构造,提升了新闻质量,缩短了与读者的间隔。

《华西都市报》在2005年将办报理念明白为“新锐、义务、主流”:“新锐”是指思想的尖利性、穿透力和敏锐感,行动的快捷机警;“义务”是指担任任地报道新闻,报道精确、客观、公正;“主流”是指正确地传播主流价值观,深入关注和记载中国社会正在发作和构成的历史。5年来,《华西都市报》在大势把握和大局引导上屡次遭到主管部门肯定,新闻报道越来越成熟,真正完成了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的高度统一。

作为全国独一保存下来公开发行的省级反腐倡廉杂志,《廉政眺望》以“反糜烂时政类期刊”为内容定位,以“反腐倡廉报道我最专业,反腐倡廉案例我最权威,反腐倡廉信息我最丰厚、反腐倡廉评论我最深入”为办刊请求,一直站在反腐倡廉的理论和理论的前沿,遭到读者的高度认同,月发行量由2004年前的7万份扩展到2010年的26万份,胜利完成由机关刊物向市场化刊物的转型。

新闻挖掘:深度·高度·广度

创新目的:全域掩盖+高度致胜

把趋向说透、把新闻做足、把观念喊响、把事情挖深、把故事讲好。《四川日报》在新闻创新理论中,努力挖掘新闻的深度、广度、高度。《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从优化构造、彰显特征、提升质量等方面探寻办报规律,办报视野恍然大悟。集团其他媒体也发挥各自优势,创新报道的内容与方式,努力完成全域掩盖与高度致胜相统一的创新目的。

深度,是对社会的热切关心,对文化的固执求索,对政策的权威解读,对调和的倾心修建。深度报道表现在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庞大呈现上,也表现在对有价值的事情和现象,及时停止深度察看、考虑、分析和呈现,提醒事情背后的规律与道理。《四川日报》的“新闻纵深”版、《天府早报》的“谭晓娟工作室”等,在深度报道的挖掘方面作了有益探究。

广度,重在报道视野掩盖全川,特别是二级城市和基层的鲜活新闻,完成言论引导全掩盖。这是党报的优势所在。《四川日报》目前曾经开拓的成德绵新闻版效果良好,行将开拓攀西新闻版。《华西都市报》则扎根中心都市圈,抢占成都第二圈层,掩盖全省主要城市群,获得明显效果。

高度,取决于观念新闻和新闻观念。《四川日报》将观念的独家原创与旗帜鲜明作为党报的中心优势来打造,推出了

一系列影响广、反响好的社论和时评,其中“5·12\"特大地震次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打败特大地震灾祸》,取得第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华西都市报》自2004年推出“华西时评”专栏,近几年不时加大评论的重量,简直每天都开拓“华西评论”专版,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引导上彰显高度。

战略转移:打造全媒平台

创新目的:赢在当下+谋定将来

从关起门来一门心机办报纸,到积极参与新媒体的开展和运营,并倾力主导媒体交融、打造全媒体平台,这一战略转移,彰显川报集团站在新的起点谋划将来,加快构树立体传播格局、加快建立现代传媒集团的坚实步伐,彰显川报集团赢在当下与谋定将来高度统一的坚决自信心。

早在2000年,集团麾下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四川在线便上线运转,目前在中国网站排名中居300位左右。2005年9月,西部第一张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降生,拉开华西都市报向数字报业进军的序幕。2009年,由《天府早报》自主打造的朝闻网上线运转,如今日流量曾经到达30万人次。目前,由《华西都市报》打造的华都网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近年来,《四川日报》不时探究报网互动、报网交融的途径,2010年推出的“民声”版,充沛表现了“互动性+效劳性”的鲜明特性。《四川乡村日报》、《四川法制报》等,也在报网互动的探究中迈出了可喜步伐。

报网互动仅仅是川报集团全媒体探究的第一步,理想的境地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网合一。这是一条传统媒体自我超越的殊途同归,也是一条充溢活力和应战的重生之路,任重道远,前景宽广。

产业开展篇

锻造产业长青价值链

2010年8月6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产业“家族”又添新成员——与四川省邮政公司共同投资1946万元组建的四川省鸿闻报刊亭运营有限义务公司开业,成都经济区5市及川北门户广元市的793个报刊亭,由此成为川报集团品牌扩张、营销渠道拓展的新平台。

十年求新图强,川报集团统一战略规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资源配置,不时完善以目的考核为主的鼓励机制,构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科学管控体系,调动起全员的创业激情,主业与多元同放异彩,锻造出常青的产业价值链,完成了集团事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开展。

做强主业:龙头更强支柱更稳

以开展为主题,以变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推手,完成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的统一

川报集团党委一班人,对报业集团开展的普遍规律有一个共识:报业是集团的主业,主业是集团持续开展的根底,也是集团的优势所在,仍有宽广的开展空间。持续做强主业是集团开展的关键。

调查川报集团10年做大做强主业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抓住消费力的关键要素,充沛激起人的生机;二是加大对支柱报纸的支持力度,从制度、人才、财力等方面推进其愈加壮大,使龙头更强,支柱更稳;三是对各系列报停止整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归根结底,就是以开展为主题,以变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推手,完成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的统一。

在详细操作中,川报集团党委对集团媒体产品规划明晰,变分散指挥为统一指挥、统一指导,对主要报刊、网站停止全面定位剖析,依据不同产品的生长周期,制定不同开展任务。在牢牢把握言论引导主动权的同时,各单位依据集团下达的任务,充沛发挥客观能动性和发明性,以一流工作一流效果,大幅度加强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吸收力,“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据国度邮政总局今年6月统计,《四川日报》期发量和资金流转额均居全国省级党报第四位。广告运营连续3年完成“一年迈上一个千万元台阶”的目的。

《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超越85万份,是中国西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掩盖面最广的都市类报纸。今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2010(第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北京揭晓,《华西都市报》以33.57亿元品牌价值,列中国500强第271位、全国区域报纸排名第7位、西部报纸排名第一位。

川报集团所属《四川乡村日报》、《天府早报》、《文摘周报》、《廉政嘹望》等报刊,立足本身定位,坚持从内容、方式、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都开展成了各自范畴内的强势媒体。

川报集团在主业管控过程中,一直把财务管理视为中心主线,对一切媒体都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管理,树立起了一套完好、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各单位统一财务核算,统一财务标准,统一运用集团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集团还实行财务委派制度,对各单位统一委派财务担任人,增强财务过程控制,增强财务效劳与监管。资金的平安有效,让川报集团媒体群和实体群的开展愈加积极稳健。

多元开展:抓住机遇拓展空间

构成突破产业边境抢占潜力产业、资本借力聚合关联产业、大文化构建大产业的开展模型

早在2004年,川报集团就洞察到单一报业的市场隐患。其未雨绸缪之策,是应用主业开展沉淀起来的公信力、强大的资源聚合力、雄厚的现金流,遵照“积极稳健、讲求效益、逐渐推进”的准绳,根据“发挥本身固有优势,延伸报业产业链”的方向突破产业边境,寻求开展新空间;引入社会资本,树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产权纽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06年6月,川报集团与建川集团合资9600万元成立四川安仁镇老公馆文化开展有限公司,川报集团控股开发位于大邑县安仁镇的14座老公馆。目前已引入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对公馆停止一期改造。同时,经过招拍挂获取此处数百亩土地,为项目储藏了后续潜力。两年前,依据专业评价事务的评价,老公馆增值率已达300%。

2007年投资参股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将四川省体育馆打形成具有文体综合功用的现代化多功用场馆。去年5月底,“成都演艺”投资520万元的“成都红馆”改建竣工,随即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优质演进项目20个,演出33场。同时,还在金沙国际剧场、娇子音乐厅等地引进演出各类剧目、音乐会134场。今年,“成都演艺”已占领成都演出市场80%的份额。

目前,集团的多元产业,正依照各自的特征和规律,逐步由单个项目朝主题会所、休闲旅游、影视拍摄、演艺产品制造及买卖,演艺人才运营等文化新产业复合体开展,逐步由省会市场向全省乃至西部市场强势浸透。

为确保多元拓展的低本钱、高效率,川报集团财务部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担任全集团资金的筹集、调度、运作、管理。各单位除在外部银行保存局部普通账户外,其他账户统一到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承受集团的监视和控制。

市场主体:加强生机壮大实力

资源全新配置提升传统产业,优势转化主导中间产业,品牌扩张培育新兴产业

10年来,川报集团以解放和开展消费力为动身点,发挥行政推力和体制张力两种力气,依照严厉区别性质,分类指导,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请求,对集团所属实体停止公司制改造,塑造起一批有实力、有生机的市场主体。欣闻发行公司树立起百余个发行站点、5000多个批发终端,具有掩盖全川及重庆地域的网络平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发行快递公司。近年来,在满足集团报刊发行需求的同时,疾速拓展物流业务,应用资源优势,与四川星空购物、上海友友购物、重庆GS、当当网等电视购物频道和网站展开协作,搭建品牌渠道。

欣闻发行公司的疾速崛起,得益于管控方面的“外圆内方”制度。比方各系列报、实体的营运,川报集团均对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经过一套全面反映将来全部运营活动的预算指标体系,停止指标化、量化合成,即时、动态地调整资源的配置额度。这一管控体系构成的压力,反过来成了运营者张扬个性的动力。

欣闻物贸公司在这一格局引导下纵向挖掘,对内,统一采购、配送物资,大幅度降低川报集团各报刊的运营本钱;对外,上联下合,成为四川省一类城市、二级市场最大的纸张供给商,具有对供销两端充沛的市场议价权。目前,欣闻物贸正着手参与国际纸浆、废报等贸易业务。

星光花苑和星光宾馆等从自建自用的内部设备,开展为参与市场竞争,自主运营、自我开展的市场主体,在同行业中名誉日隆。星光系实体严厉管理、差别竞争,不时在文化旅游、康健文娱方面新陈代谢,在此消彼长的住宿餐饮业中站稳了脚跟、占领了主动,大幅进步了资产运营效率和质量。

占地百亩、投资2亿元,座落于成都锦江工业园区内的川报集团印务中心,承印60余种报刊,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程度的印刷设备,抢占轻涂纸、胶版纸等高档印刷品市场,进一步稳固中国西部范围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印刷基地龙头位置。

变革攻坚篇

蓄积攻坚破难动力源

变革是开展的动力,也是完成科学开展的重要保证。川报集团党委苏醒地认识到,在传媒业深入变化的形势下,必需以变革的新打破来推进集团的新开展。

早考虑、早谋划,心中有数;早预判、早准备,应对有力;早布置、早落实,推进有效——早改早主动,集团各项工作乘势而进,“强集团、富员工”的步履强劲有力。

破题:“三能”突破“铁饭碗”

收入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以“三能”破题,推进“三项制度变革”。

2003年底,川报集团施行鼎力度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变革,让报人也让报纸变了样。

在设计变革计划前,川报集团先后肯定了10个调研课题,分派10个小组深化大众中听取意见,最终提交了10份言之有据的调研报告。在变革计划起草时,充沛尊重大众意见,历经全体员553次大讨论,20余次修正,使得最终构成的变革计划得到了大众的充沛了解与认同。

创新机制,首当其冲的是选人用人机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是构建新机制的关键。

中层干部竞聘中,老与少、内与外,同台演讲。同一岗位,竞聘者多达七八人。竞聘后的落马、上任,让人看到了竞争的“严酷”,也看到了规则与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更看到了变革的方向和希望。集团的综合管理部门由变革前的13个减少到8个;集团中层干部职数由变革前的132个减少到100个;新上任的中层干部学历明显进步,均匀年龄降落4.9岁。

更大的变化是,正式员工与招聘员工、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线被突破。在对等的竞聘上岗中,25名包括聘用制员工在内的普通员工,初次走上中层指导岗位,而9名原来的中层干部则到了普通员工岗位。变革中,多名处级干部落聘,综合管理部门10%的员工转岗。变革不是没有艰难,但集体的聪慧和公正的施行,有效化解了负面冲击。

中层干部竞聘胜利,打破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弊端;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旧机制;打破了正式员工与招聘员工、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线。

深化:“五废除五加强”着力“攻坚”

事转企、企转股,“两分开、两促进”,新老员工并轨——从三大打破点发力,树立新观念,推进新理论

2005年1月举行的四川省文化体制变革和文化产业开展大会,拉开文化范畴深化体制变革和加快产业开展大幕。

新形势催生理念更新。集团党委引导员工跳出集团看集团,构成了“五废除五加强”的共识:一破“报业特殊,不须变革”观念,加强变革盲目性;二破“日子好过,不用变革”观念,加强变革紧迫性;三破“矛盾太多,不好变革”观念,加强变革坚决性;四破“前年刚改,不急再改”观念,加强早改早受益观念;五破“其他集团没怎样改,我们何必积极改”观念,加强变革的主动性。

川报集团将2005年定为“变革攻坚年”,攻坚步步推进一

川报以改版为打破口,深化“三项制度变革”。《四川日报》施行新一轮改版。以优化采编流程为切入点,追求新闻创新;以新闻、运营“两分开”为前提,以“两促进”为目的,追求运营创新;以出精品力作、知名编辑名记者为导向,似健全活动、退出机制为支撑,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

集团成立3个工作小组,分别担任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印务公司单位变革计划的制定。集团党委陆续和华西都市报班子、中层干部停止思想“碰撞”,召开发动大会。一个主干一面旗。主干一“转”,一呼百应。

川报集团经过优质资源整合、重组,推进变革步步深化。新的打破点有三:其一,事转企、企转股,着力完成体制机制转变;其二,“两分开、两促进”,从体制机制上提供保证,使“两分开”不致成为“两张皮”,完成报业运营到运营报业的转变;其三,完成新老员工并轨,变革薪酬制度。

决战:“二轮变革”下“深水”

由传统的事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由传统的平面传播方式向现代平面化传播格局转型,由主要依托投入向主要依托智力奉献推进开展转型

2009年,一份新的时间表摆上川报集团党委重要日程——文化体制变革总计划,肯定了川报集团“二轮变革”的时间表、道路图和任务书。

由传统的事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由传统的平面传播方式向现代平面化传播格局转型,由主要依托投入向主要依托智力奉献推进开展转型——川报集团迈出进一步深化变革的步履。

变革的时间表列出第一个节点——展开深化学习理论科学开展观活动,为变革提供长效机制保证。集团党委依照省委部署,经过“四看”寻觅变革新途径。“向上看”,查找思想认识、观念理念、眼界视野等方面的问题与缺乏;“回头看”,剖析过去在开展思绪、开展方式、工作办法等方面的问题与缺乏;“向外看”,到先进报业集团学习取经,自创科学开展的好作法、好经历;“向下看”,积极征求员工对开展的意见倡议。全方位的透视,让集团党委找到了开展中主要的缺乏,提出了整改措施,为加快“二轮变革、三次创业”提供长效机制保证。

“二轮变革”很快凸显效应:党报发行体制变革获得打破,非时政类报刊变革停顿顺利,深化变革使体制机制愈加合理,内在生机逐步释放。川报集团以报业为主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年度收入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坚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初召开的集团党委扩展会上,新的任务书。集团下属二级核算单位的印刷、发行等运营性单位、资产和业务停止整合,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历的报业运营公司;以华西生活传媒公司为母体,停止资源整合和转企改制;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

从深层次解放和开展消费力,为打造现代传媒集团蓄积能量,“二轮变革”正着力破难题、下深水。决战已拉开大幕

重理论:梯队开展壮大

新闻提速,才能提升,强大的人才队伍加强了集团中心竞争力

7月中旬,川东广安、达州等地爆发特大洪水患害。《四川日按》多路记者携3G上网卡和笔记本电脑奔赴抢险救灾一线,第一时间传回的音讯和图片在《四川在线》首页挂出,被全国多家网站转载,在剧烈的新闻竞争得先机。

快起来的不只是新闻节拍,更是川报集团行进的脚步。去年8月,集团决议在《四川日报》率先推出“全能记者方案”,为首批遴选出来的18名文字记者装备了笔记本电脑、高清数码相机和无线网卡。~年来,这支队伍在若干次严重活动、突发事情的报道中快速反响,滚动发稿,发挥了特殊作用。

4个月后,着眼于报网互动的《四川日报》“民声”版兴办。网络成为报刊记者搜集线索、看望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不完整统计,在全能记者方案施行以来,《四川在线》共刊发全能记者稿件1万多条。“民声”版也得到广阔读者与网民的好评与支持。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新闻媒体和媒体人都是一场大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集团党委率各报刊、网站第一时间出击,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役、特别能贡献的队伍,在特殊考验面前展示出良好的政治素养、专业程度和职业肉体。集团有1名记者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还有49名编采人员分别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努力构建契合现代传媒业特征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和开发机制,对团队停止专业规划、分类管理,促进专业型记者编辑:运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各展所长、共同生长;构建优秀团队整合机制,树立尊重媒体消费规律和产业开展趋向的评价规范,注重集团总体目的与员工职业愿景的对接;构建新颖血液循环机制,随时让新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心团队;构建人才构造性优势,提升整体战役力……依照集团人才开展战略的部署和推进,一个数量不时壮大、构造不时优化的人才梯队正逐渐构成,为集团新闻宣传连创佳绩、运营业绩连年攀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轮变革、三次创业”,人才为本,学习先行。今年3月,川报集团在省内新闻宣传阵线率先启动建立学习型集团的工作,为后续开展铺路蓄能。

人才强,集团兴。迈步新一轮变革开展征程,川报集团人满怀激情,自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