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身触电损害赔偿

时间:2022-09-25 03:43:00

案情:200年11月某日午后,劳某某相约女青年某某到某市某农场的鱼塘钓鱼。在调换钓鱼位置时,因没有收拢的碳素鱼杆碰到了10KV高压电线,劳某某被击倒,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于2002年5月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将某市某某监狱(该10KV专用高压线路的所有者、使用者)、某市供电局、该鱼塘的承包人列为被告。在法庭第一次开庭后,又追加了某市农场(该鱼塘的出租人)为被告。

判决:经法院两次开庭审理后,法院判决:“本案首先宜适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被告某市监狱作为该高压线路的消费者,对死者劳某某触电事故的发生并无责任,原告要求被告某监狱进行赔偿,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被告某市供电局作为该高压线路的经营者,死者劳某某在该高压线路上触电死亡,应依法予以赔偿”。

通过对本案的深入了解,分析法院认定的事实,尤其是判决书中对人身触电损害赔偿法律的适用和一些“新概念”的出现,本人认为很有探讨的必要。

一、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本人曾提出认定人身触电损害的赔偿责任,应当针对具体事件作具体分析。首先,必须在某一具体案件中,认定有没有过错责任人(因为这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最基本原则),有几个?并认定各责任人的责任大小;其次,在没有过错责任人时,依法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让高度危险的作业人承担适当的责任;最后,在既没有过错责任人,又没有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人时(比如,高度危险作业人具有法定的免责事由时),可以采用《民法通则》中的公平原则分担损失,对受害人作出相应的补偿。必须明确的是,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在本案的判决中,法院采用的法律是《民法通则》119条、123条、130条和131条的规定。我们知道,《民法通则》119条规定的是:“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这里用的是“侵害”两字,从字面上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这里的侵害人主观上肯定是有过错的,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

《民法通则》123条指的是高度危险的作业人在作业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通过对这条法律的立法意图的分析,不难看出: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的是人身“损害”,而不是“侵害”;因为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作业人的主观上是没有任何过错的。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而不是赔偿责任。因此,在人身触电致人损害的法律适用时,界限应当是非常明确的。如果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那么,第一、主体不是“侵害人”,而是作业人;第二、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而不是民事赔偿责任。如果适用《民法通则》第119条,那么,赔偿主体一定是有过错的。因此,这两条法律是不能同时适用在同一个案件、同一个主体上的。

结合本案,高压电致人损害责任虽是一种无过错责任或称严格责任,但不是对任何情况下人身触电损害都应当赔偿的绝对责任。死者劳某某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所从事的垂钓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见附注2);并且,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具有对所处环境是否安全的判断能力,应当预见在横亘鱼塘一角的高压线下垂钓(持杆行走)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劳某某的行为既具有违法性、主观上又具有明显的过错(应当注意特定环境下的危险而没有注意),其损害后果依法应当由其自己承担。

二、什么是“高压线路的消费者”?

本案的判决书认定:“被告某市某监狱作为该高压线路的消费者,对死者劳某某触电事故的发生并无责任,原告要求被告某监狱进行赔偿,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该判决书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高压线路的消费者”。这个“消费者”是否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是同一个概念?本人认为这与供电线路上发生钓鱼触电损害赔偿责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触电损害赔偿责任与“经营和消费”电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只与违反法律、法规,侵犯电力设施保护区的行为或因其他原因造成他人损害的高度危险作业有关。因此,本案判决书中认定的,因为是“高压线路的消费者”,而不必承担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显然是与有关法律规定不相符的;同时,在一份基层法院的判决书中创造出一个“新概念”更是没有这个必要。

三、“高压线路的经营者”又说明了什么?

本案判决书中认定,“被告某市供电局作为该高压线路的经营者,死者劳某某在该高压线路上触电死亡,应依法予以赔偿”。这里法官非常明确地认定了“高压线路的经营者”应当对该线路上触电受到损害的人承担赔偿责任。呵!原意即在此。然而,无论是从我国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是从该判决书中直接引用的法律条文来看,都找不到任何“高压线路经营者”应当承担触电死亡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

退一步说,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将供电局提供的电能视作商品)那么,供电局也只是对提供的电能质量、数量以及供电过程中的服务承担责任,怎么可能对他人拥有所有权的高压线路上发生的触电事故来承担赔偿责任呢!如果是供用电双方在供用电行为中发生的权利义务纠纷或者造成人身损害的,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也只能首先适用《合同法》、《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一点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是无权任意改变的。

在人身触电损害事件中应当依法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不作具体分析、不问事故原因,只要出现了人身触电损害事实,就必须由供电局承担赔偿责任,尤其不能任意“创造性”地适用法律。如本案,在供用电行为中任意引入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而回避了法定的“产权所有人”这一基本事实。这是法官的疏忽?还是另有什么苦衷?这种滥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置明确的法律于不顾,任意让国有独资企业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赔偿责任,这不但加重了供电局的经济负担,而且也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违反了民事法律中的两个基本原则,即法定原则和公平原则。所以,在人身触电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中应当有一个不可逆向的顺序,即首先应当按过错责任原则认定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只是在法律明示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也就是说,只能严格限定在《民法通则》123条规定的范围内适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对人身触电损害的民事责任的认定,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的压力,不能以同情心代替法律的公正性,不能以求一时的“平安”而损害法律应有的威望。否则,我国实行法治化的代价会非常大,法治化的进程会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