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思考

时间:2022-05-24 03:21:04

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思考

党的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可以说,精准扶贫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而精准扶贫档案是落实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完善落实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对实现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深刻的民生内涵。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充分认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意识,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扶贫部门组织协调、档案部门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各负其责的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体制,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与扶贫部门沟通协调,落实责任,客观分析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建议,确保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

2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制度,实现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1开展调查研究,为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要通过逐村逐户地走访、调查,摸清贫困村经济状况,村中贫困户数量。由于每个贫困村的经济困难不同,有地理环境制约、管理落后、经营不善、缺乏项目资金启动等因素。每个贫困户家庭的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有因病致残、缺少劳动力、缺乏谋生技能等因素。所以在建档立卡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了解每个贫困户家庭组成成员、收入来源和水平、劳动力数量、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地走访调查,才能深入了解贫困村户的真实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2.2建立健全制度、实现动态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依据《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要界定各级部门精准扶贫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范围,按照扶贫工作的职责和分工,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在县、乡、村三级的收集内容应当各有侧重。要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使得精准扶贫档案在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都有章可循。要做好帮扶台账,帮扶台账是记录扶贫单位对贫困村与贫困户各个阶段实施的帮扶措施、帮扶内容、帮扶成效等信息,它反映了帮扶措施制定、执行与效果反馈的全过程。在前期的建档立卡过程完成后,扶贫单位便针对每个贫困村和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帮扶措施,依据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通过科学调查,实现动态管理。在具体实施帮扶措施后,对于具体的帮扶内容、帮扶后的成效,都必须如实记录台账中,通过每阶段的帮扶台账检查,可以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成效一目了然,有成效的就继续巩固。成效不明显的认真研究,制定措施,进行相应整改,实现精准扶贫档案的有效依据。

3.加强指导、注重培训,创新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建设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由于涉及指导面广,档案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对乡镇、村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进行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档培训。也可以采取以点带面推广典型的工作方法,先行指导出一个乡镇、一个村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档样板单位,通过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进行推广,从而解决档案指导人员不足的实际困难。为适应工作发展的要求,还可以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等培训形式,现场操作并讲解精准扶贫档案的分类组卷、档号的过程、目录的编写以及精准扶贫档案接收、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等基本知识,着力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作要点,在精准扶贫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立卷、编目、保管、利用上,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则,确保精准扶贫档案文件资料内容真实完整,收集整理实现规范化。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扶贫对象参与的上下结合式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在实现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使得贫困群体切实得到精准帮扶。

作者:柴瑜 单位:吉林省档案文化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