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电企业发展十大关系

时间:2022-09-23 06:23:00

导语:论供电企业发展十大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供电企业发展十大关系

**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就会不断显现。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至关重要。当前,电力企业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笔者认为,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正确分析和处理本企业发展中的十大关系,对于促进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的根本方针。电力因其具有公益性的行业特性,它肩负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企业内部稳定、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重要安全责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出效益。供电企业只有确保安全,才能保障多供少损,才能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才能树立电力企业和电力商品的形象,从而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样,企业经济效益好了,实力增强了,才能保障安全生产和设备更新的必要投入,才能形成安全促效益、效益保安全的良性循环。因此,供电企业要确保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就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

二、关于主业与多经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最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电力多种经营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充分剥离供电企业的社会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迅速改变我局现实发展状况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我局“三多一少”(人员多、资产少、负债多、售电量少)的局情迫切需要主业“消肿减负”,寻求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电力市场竞争框架基本构成,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即将到位,供电经营成本尤其是农电改革和管理成本不断攀升,供电效益空间越来越小;再一方面,由于供电企业发展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地方经济环境的影响,发展速度和空间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只有真正树立起全新的市场观念,抓住机遇,集中优势,不断改革用人和分配机制,运用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并使之做大做强,才能真正成为供电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半壁江山”。为此,我们对多种经营发展,务必提高到与主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识,坚持主副并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关于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而电力市场是供电企业最根本的生存条件。电网强,供电能力就强,电力市场就大;相反,电网弱,供电能力就差,电力市场就小,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的市场占有份额还将受到进一步的挑战。目前,虽然电网尤其是电能仍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是,电力是商品,决定了它与其他能源之间必将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天然气(如川气入湘)、太阳能、化学能(如碳水化合物替代燃料)及沼气被广泛投放市场,各种低能耗技术和设备也被积极推广运用,加上我国全面导入WTO游戏规则后,市场竞争机制中不确定、不可预料的因素加大,这些说不定就是明天迫使电力企业破产、被兼并的主要因素。渐温煮蛙,“常电的冬天”就在眼前。因此,我们要切实抓住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以及“十五”电网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切实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

四、关于优质服务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优质服务,是电力这一商品的本质要求。是商品,就意味着有服务对象。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就是争夺客户的战场,而赢得客户的最有力的法宝就是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又是“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内在要求。电力与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只有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搞好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优质服务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电力是国家基础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供电企业如何积极引导、规范电力市场的服务体系,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它既是光明的使者,还必须是文明的使者。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理直气壮的依法维权。依法维权与优质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并不矛盾。依法催收电费,依法严厉打击窃电和肆意破坏、侵占电力设施、扰乱正常供用电秩序的行为,同样是保护国家财产和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企业稳定、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必行之举。

五、关于电力科技与教育培训的关系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成了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有力的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从我局发展的实践看,充分证明了**同志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3年,我们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员工的在职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所需各类人才。通过各类方式的教育培养,员工素质明显提高,我局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3年增加了3倍,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电网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我局先后有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站及监控系统、营销自动化、负荷预测和负荷管理系统、雷电定位系统、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一大批科技项目相继开发投入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局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快速提高。但是,这两项工作与发达地区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相比较,其差距仍非常明显。科技运用方面,其广泛性、系统性、可靠性、效益性还不高;教育方面,其教育手段、设施不强,教育内容深度广度不够,尤其是缺乏对既懂生产又懂经营、既懂管理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为此,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二要进一步做好科技教育规划,科技方面要遵循“量力而行,适当超前,注重实用”的原则,要科学合理的做好规划,并坚持投入产出论证分析,切实做到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相协调;教育培训方面,要重点培养适合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经营管理的人才,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多元化经营人才的培养。三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资金不足是我局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但我们将按照“保证重点、适当倾斜”的原则,逐年增加科技教育经费。四要积极倡导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关于发展战略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长远发展战略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企业近期目标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量的积累。只重视长远发展战略而忽视近期目标,企业发展将如海市蜃楼。相反只重视近期目标而忽视长远战略,企业将会迷失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此,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以战略思想统揽全局的工作;其次,要高度重视近期目标量的积累,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小进即满的安乐主义思想。我们战略的目标是建设一流供电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对于建设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甚至今后层次更高的国际一流供电企业,虽然从其形式和内容来讲是企业的近期目标,有的人甚至认为是一种短期行为,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其一,它是企业树形象、创品牌的一种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一种生产力。其二,创建本身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尽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能完全依靠创建来实现,但只要我们克服“应付”思想,扎扎实实重视创建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并把每一个过程逐步规范为我们管理工作的习惯,那么,创建工作所带来的决不仅仅是企业的荣誉,而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和提升企业综合势力的有效途径。

七、关于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电力企业的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从一定意义上分析,没有电力,就没有现代文明;电力企业得不到社会的支持,没有效益,不能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也难以实现。反之,电力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了,电力就会停滞不前,电力企业效益更是空中楼阁。具体讲,电力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而要取得这方面的支持,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大局为重、有所作为的思想。虽然电力作为企业已经失去了行政职能,但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政府管好电、当好参谋、服好务。为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力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主动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八、关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既对立又统一,特殊性融于普遍性之中。我局的利益相对于省公司来讲是局部利益,而省公司利益相对于我局来讲是整体利益。为些,我们在注重局部利益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利益,尤其是在电力体制重大改革当前,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尤为重要。从客观上分析,电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主动服从大局,形成合力,以维护电网的整体利益。只有整体利益得到了圆满实现,局部利益才有保障。从主观上分析,省公司仍然是我们的主管上级,系统重要改革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团结的局面。为些,我们一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二是确保政令畅通,坚决服从省公司统一指挥;三要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秩序,做到指挥不乱、生产不断、规范有序,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确保电费回收。

九、关于企业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而稳定又是发展的保障,三者之间,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关键,稳定是前提。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改革是强国之路。作为企业,不改革,不转换机制,企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被传统的体制拖垮。但是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员工利益调整,也必然会触发不稳定因素。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绝对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是因稳定惧怕改革,畏缩不前;一个是脱离实际,不顾员工承受能力的盲目改革。既要大胆改革,又要确保稳定,我们就必须正确对待和积极化解改革中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为此,一要正面教育引导,耐心说服解释,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二要按照“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原则进行;三要通过改革促进企业的大发展,快速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只有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有可能保障员工的利益,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稳定。

十、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总和。大到全社会,小到一个企业,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目的,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目标,而高度的物质文明必须要依靠高度的精神文明提供动力支持。没有现代的物质文明,就没有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如果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企业就没有生命力。13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局双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局员工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与我们坚定不移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思路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全面深入贯彻**精神,在全面规划部署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要结合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抓住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努力将我局打造成为学习型企业,把员工队伍建设成为天堂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