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送电路线管理模式

时间:2022-09-23 06:23:00

论送电路线管理模式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送电线路长度的快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的管理理念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人员少、设备多、工作量大、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带来许多困难,而且用常规的检修、运行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显得力不从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送电路线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电业局100千伏至500千伏送电线路约1220公里左右,而送电工区人员只有56人(国电公司新定员标准约105人),除了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驾驶员以外,在运行、检修岗位的人员只43人。近几年送电线路快速增长,而人员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加上**地区环境条件较差,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如果按照常规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但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而且还会造成职工走传统程序而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虽然我们平时在管理上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但终久不是长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解决在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突出矛盾,近几年**电业局在省公司的领导下,结合**地区线路、人员和环境方面的特点,在确保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大前提下,对送电线路的检修、运行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管理方式了大胆而又慎重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变常规检修为状态检修

常规检修是一种预防性、周期性的检修模式,是一种以清洁瓷瓶,检查导线连接器、检查各种金具等为主要内容的检修模式,每年每条线路要停电大修一次,目前**电业局110千伏至500千伏线路共32条、1220公里,检修人员22人(国电公司新定员标准约40人),平均每条线路长38公里。由于**地区山高、交通不便,悬挂接地线占用时间多等原因,平均每条线路大修停电时间为4天左右,不考虑平时技改、消缺等原因引起的线路停电,仅考虑年度大修停电时间,设备可用率只有989%,大大低于国一流指标要求。而且检修工作量大、费用高,对用户引起的停电多、时间长,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从1997年开始全省在**电业局试点开展状态检修工作,以后逐年增加状态检修的条数和范围,到目前为止除了新投产不久的三条500千伏线路和三条100千伏线路外,其他线路一共26条870公里,已全部实施了状态检修。实施状态检修线路占全局线路条件的813%,占全局线路长度的713%。从工作量上看,状态检修比常规检修可以节约40%左右。从设备可用率来看,由于目前**电业局采用的是以测量不带电瓷瓶附盐密度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状态检修,受悬挂不带电瓷瓶串数量的限制,而且在试点时期**电业局采取了保守的办法,所以一般三年也要停电检修一次,按三年停电检修一次这样的检修周期来计算,设备可用率平均可以提高到99.6%,能满足国一流指标99.5%的要求。

状态检修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是一种从预防性、周期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检修模式。**电业局正在开展的状态检修是以测量瓷瓶的附盐密度为主要技术手段,加上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导线连接器发热情况,带电测零值瓷瓶的一种状态诊断方式。这种状态检修模式,虽然能指导线路的状态检修工作,但在瓷瓶附盐密度测量的准确度上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带电瓷瓶附盐密度则存在测量误差大,检修周期受到限制,在带电瓷瓶上测量附盐密度则工作难度大,安全上危险性大,不能实现真正的长时间的状态检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业局在**年开展了在线路上安装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用于代替常规的附盐密度的测量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及时性,而且也大大减少了附盐密度测量的工作量。该系统通过安装在带电瓷瓶上的检测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局计算机联网,随时可以通过无线拨号方式来了解通过瓷瓶的电导电流,从而预测瓷瓶的清洁程度,指导线路的状态检修,真正达到状态检修的目的。

二、变常规运行巡视为状态运行巡视

常规的运行巡视方式为每条线路每月巡视一次,而且高山偏僻地区要求2人一组进行,目前**电业局送电工区运行班人员一共只有21人(国电公司新定员标准约为53人),按单人巡线方式计算,相当于每人每月要巡线61公里,实际所走的路程按最小系数4来计算,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电业局从**年开始,采取了状态运行巡视办法和扩大护线员队伍的措施。

状态运行巡视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送电线路设备健康状况、线路沿线的环境特点,把线路分段划块找出危险点(动态),然后分段确定巡视周期。其周期的确定原则:在高山偏僻地区、人员到达困难,线路健康状况良好、树木最终生长高度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地段延长巡视周期,一般每季度巡视一次;在线路的危险点,如树木、毛竹生长较多,人员多、建筑多、洪水冲刷严重等地段,重点加以关注,并按季节性要求,增加巡视次数。每月巡视2~3次,甚至更多。同时**电业局还增加和扩大群众护线员的队伍,基本上每1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护线员,加强护线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便及时了解和处理线路沿线的异常情况,这是我们巡线力量的一个有益补充。通过开展送电线路状态运行巡视,不但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巡视的质量,控制了危险点,而且也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减少了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

三、变传统管理方式为现代化管理方式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适应新的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模式,按照国家一流企业的要求,**电业局在继承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大胆创新,在组织上、制度上、手段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在组织上,首先主要在班组的建制上,按照现代企业“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要求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原则,把原来多个运行班合并组成一个大的运行班,分线承包运行。把原来一个带电班、一个检修班合并成一个性质和任务完全一样的带电检修班。通过培训,做到“一专多能”的要求;通过班组的重组,充分地利用了现有人力资源,对缓解目前线路检修、运行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制度上,加强了状态检修、状态运行巡视的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跟上线路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特别是注重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基础资料的积累,加大责任制考核力度,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手段上,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年**电业局建设了线路瓷瓶的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现已投入运行。正在建设线路智能巡检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各运行巡视人员持掌上电脑可到巡视现场输入缺陷等各种数据,回局后与计算机连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分类进行汇总,减少了管理工作量,同时确保了巡视质量和巡视到位率。正在建设送电工区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流程,方便基础资料查询,减少手工工作量,提高管理水平。

在人员素质上,**电业局在**年与**电力技校在**联合办了一期国家教委承认的中技班,送电工区在工作相当繁忙的情况下,选派36人参加了学习,占送电工区人员的65%,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现已毕业,接下去要参加中级工的鉴定。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线路工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送电线路管理模式的改革是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运用和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矛盾之中运用而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改、完善的过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送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