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守派输出民主战略研讨论文

时间:2022-05-11 08:33:00

新保守派输出民主战略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新保守主义的基本内涵;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新保守主义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新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自然权利”学说是新保守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基础、从殖民时期形成的“新教伦理”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新保守主义者崇尚“道德优先论”,这与美国民主道德至上的论调相吻合、新保守主义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推广民主制度、新保守主义具有反对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形成阶段、发展高潮阶段、分化阶段、新的发展高峰阶段、新保守主义对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影响、冷战结束后新保守主义的外交实践——伊拉克战争等,具体请详见。

新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一支思想流派。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思潮的崛起直接影响着美国全球战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纵观美国历史,还没有一种思潮、主义或者政治流派对国家的政治进程和外交战略影响如此深刻。特别是里根时期和小布什时期,新保守派的政治理念左右着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尤其是制定和实施了以武力方式输出民主的战略。

一、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

其一,“自然权利”学说是新保守主义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要追求自然权利的美好生活,为寻求合乎自然的最佳政制,可以不顾或蔑视所有现存的道德和法律,不管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施特劳斯认为美国民主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比这更好或者可以替代美国民主的替代品。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西方)的民主是先进的,美国应该对任何潜在的威胁持警惕的态度,保卫美国的民主,用美国的军事优势使敌对势力感到敬畏,这不仅是一个自然权利,也是美国民主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代表自然权利的美国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不存在多元文化的关系,而是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劣、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关系。在“自然法则”的鼓舞下,新保守主义者坚持形而上学的“价值普遍主义”立场和古典的“德行”概念,把美国民主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认为不论种族、宗教、历史、文化、阶级和国籍,拥有美国的价值观才能过上美好生活。而且,由于美国的道德与德行的无比优越性,美国必须成为世界领袖,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承担起拯救世界的责任。

其二,从殖民时期形成的“新教伦理”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主要表现在:“上帝的选民”的思想在美国人的头脑中可谓根深蒂固,由“选民”思想催生出来的“使命观”和“美国例外论”等理论都强调美国是由上帝所选择的特殊国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命运负有特殊的责任。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论使得“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可以为实现使命而不择手段,主张输出美式民主、在国际竞争中占领“道德高地”。

二、新保守主义的基本内涵

首先,新保守主义者崇尚“道德优先论”,这与美国民主道德至上的论调相吻合。新保守主义所强调的“道德”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他们认为在美国的民主社会内部,道德价值要优先于“自由”权力;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在国际环境中,美国的道德价值要优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道德价值。

其次,新保守主义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推广民主制度。新保守主义提出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适合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但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中却是最好的制度。①新保守主义者一直把输出民主制度作为美国外交的一项中心任务,提出“民主是美国在国际政治的最大资本”。

第三,新保守主义具有反对共产主义思想。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认为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是威胁美国的主要因素,强调苏联的专制制度是苏联威胁的根源。他们认为,苏联同第三世界的集权政权有着本质区别,其行为更受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制度本身的稳定性也更强。②因此,里根政府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推回”政策,并鼓励苏东内部的民主运动。冷战结束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视社会主义国家为美国的威胁,炮制出“中国威胁论”等言论。

第四,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不同,新保守主义不具有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结。新保守主义者最大的梦想是要把美国变成名副其实的“帝国”,他们认为,没有美国领导的世界将陷入混乱,倡导美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上维护优势地位,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必须成为“军事帝国”和“文化帝国”,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新保守主义的领军者威廉·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卡根在1996年为共和党制定“新里根主义”的竞选纲领时,提出以“意识形态和战略上的主导地位”界定美国的霸权,主张用意识形态和道德语言动员民众广泛支持美国参与国际事务。③

三、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迄今为止,新保守主义经历了理论形成、发展高潮、分化、新的发展高峰4个阶段。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着直接影响,其演进是美国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和国际环境演变共同作用于美国意识形态的结果。

(一)理论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自由主义思潮在国际政治领域达到了鼎盛,从60年代初开始,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就在国内国外倡导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实践,在国内开展“伟大社会计划”,在国外发动越南战争。结果这两项政治实践都遭到了失败。于是,一场围绕美国的冷战政策和道德标准的辩论在美国学界展开,在辩论中,冷战的自由派分裂为两个派别:一派把“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归咎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掣肘,进而怀疑甚至抨击美国的政治制度,这一派人物被称为“新左派”;另一派认为“伟大社会计划”的失败是自由主义本身的问题,他们逐步背弃了自由主义的信仰,转投保守主义阵营,但由于他们独特的背景在很多问题上不能和传统的保守主义者达成一致,因此他们在保守主义阵营中自成一派,即所谓的“新保守派”。“新保守派”极力美化美国的冷战政策,成为新一代的冷战斗士。新保守主义者融合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甚至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逐步发展出具有独特逻辑的思想体系。

(二)发展高潮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指导理论。里根上台为新保守主义者把他们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理念付诸实践提供了条件,新保守派中的一批核心人物离开阵营,转投共和党,在里根政府内任要职。在新保守主义者的影响下,1985年里根提出了新的外交政策纲领,即所谓的“里根主义”,迎来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发展的“第一春”。里根政府对苏联采取的强硬的“推回”政策,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争夺主动权的行为,以及鼓励苏东内部的民主运动等一系列扩展民主的实践都是新保守主义施展外交影响的重要体现。

(三)分化阶段

里根卸任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剧变。老布什执政后,新保守派强硬的政策主张因与其所强调的温和的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格格不入而不得志。此后,的长期执政使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政坛重占优势。新保守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分化,新保守主义进入了发展的低潮期。苏联解体一度使新保守主义失去了目标,其在政治主张上发生了分歧,年轻的新保守主义者主张向世界推进民主,在国内反右(主要是中西部的新孤立主义者),强调美国在世界的领导作用。老一代的新保守主义者则主张在国际上继续反共,在国内反左。虽然这一时期新保守主义步人了发展低潮,但新保守主义的声音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消失。

(四)新的发展高峰阶段

新保守主义者利用自己的舆论优势,在美国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他们也一直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1994年美国中期选举期间,新保守主义的代表威廉·克里斯托尔提出的“与美利坚的契约”(ContractwithAmerica)使共和党夺回了国会的领导权。1996年美国大选期间,克里斯托尔与罗伯特·卡根一起在《外交》杂志上合作发表文章,宣称冷战后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把目前美国享有的“战略和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尽可能“持久地”保持下去,为此,美国必须奉行“新里根主义”,加强和巩固美国的“军事优势和道德信念”。两次选举中,新保守主义都帮助共和党取得多数党地位,足以说明美国的政治钟摆在向右摆,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在冷战后开始全面复兴。最保守的总统小布什入主白宫时自称是“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这也使新保守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在小布什的内阁中,有很多倚重的新保守主义者,包括号称能左右每项重大战略问题决策的“三驾马车”:著名的新保守主义者切尼、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这决定了小布什政府的军事和外交战略向着新保守主义方向发展,特别是表现在用武力方式输出民主方面。

四、新保守主义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新发展

(一)新保守主义对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影响

随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了剧变,新保守主义者一度失去了方向,但他们从没放弃过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通过在政府外操控民众舆论,在政府内影响国家安全政策,他们成功取得了美国外交决策的主导权,并开始重塑美国的外交政策理念。随着新的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的出现,美国的对外战略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作为美国对外战略重要内容的“输出民主战略”与新保守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小布什上台后,新保守主义的异军突起直接导致了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强化。“9·11”事件为他们营造了宣传氛围,美国国内环境的变化也为其输出民主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利用美国民众的恐惧心理及其自身不易体察到的民族主义情绪,大肆鼓噪美国应采取霸权手段,通过对世界其他“非民主政体”的民主化改造和政权更迭,维护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新保守主义者把推进民主看成是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本途径,他们认为民主国家不容易滋生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而非民主国家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沃土。他们主张对中东伊斯兰世界进行民主改造,将之作为美国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并与反恐、反核扩散融为一体。他们不仅把推进民主和国家安全结合起来,甚至把推进民主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目标。④

(二)冷战结束后新保守主义的外交实践——伊拉克战争

在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在输出民主的方式上更加强调运用军事手段。伊拉克战争是“9·11”事件后美国大规模使用军事手段发动的第一次先发制人的战争,也是新保守主义历史上促成的第一场战争,伊拉克成为新保守主义的试验田。小布什政府认为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以巩固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为其在大中东乃至伊斯兰世界扩展民主,树立“灯塔”和建造“引擎”。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把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美国军队的威慑下,利用亲美的临时政府作为工具,把美国式的民主强加给伊拉克人民。虽然美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却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困境。

首先,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人民的反美情绪日渐高涨。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88%的伊拉克人视美国人为占领者,仅有7%的人视他们为解放者。⑤

其次,美军的虐俘事件冲破了新保守主义的道德底线。美国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去“解放”伊拉克,自己却陷入了“虐囚”丑闻中,这使美国政府颜面扫地。

第三,美国在向伊拉克输出民主的过程中可谓众叛亲离。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试图在联合国安理会得到使用武力的授权,但遭到法、俄、中三国的反对。2003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宣布以英国和西班牙为首的30个国家公开支持美国,加入了美国的“自愿联盟”。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重建急需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资金与兵力支持,美国的所谓“盟友”都在制定自己从伊拉克尽快撤军的时间表,有的国家推迟了向伊拉克派兵的计划。向来与美国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的北约也极力反对美国这次以武力推行民主的实践。2004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在伊拉克成立“主权过渡政府”的决议,在决议公布的第二天,法国总统希拉克就在八国首脑会议上重申了法国反对北约向伊拉克派兵的立场。2006年5月20日,伊拉克战后首届政府宣誓就职,但伊拉克严重的袭击和爆炸事件此起彼伏。直到2009年3月伊拉克安全部队还受到逊尼派武装组织的猛烈袭击,伊拉克成为了美国的烫手山芋。

新保守主义推动的在伊拉克的民主实验是不成功的。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也多次批评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他指出,由于美国在国际上的独断专行,损害了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威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为此,奥巴马提出了五点外交政策,要求负责任的结束伊拉克战争,重建与盟国之间的关系,但这绝不意味着新保守主义失去了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