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11-23 09:20:08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论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民族高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案例教学应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在北方民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政策分析这门课中应用突出民族地区特色的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探索和实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特色;案例教学法;北方民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是以人类社会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以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为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和分析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强调实际政策问题的分析和和解决能力的培养,这门课程在我国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民族高校肩负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重任,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开展基于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政策分析案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民族高校更好的贯彻国家民族教育理念,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高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应用和研究的基本情况。公共政策分析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对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判定、分析与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有效地缩小政策理论和实践差距,加强政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公共政策问题,从而能够在复杂的条件下利用所有理论解决实际公共政策问题[2]。民族高校作为国家致力于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公共政策分析》这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非常契合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特色[3]。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应用效果分析等方面,教育界的同仁们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法目前已经在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和发展[4]。(二)民族高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就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这门课程,3个学分。2014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后该门课程调整为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但理论体系和公共政策学完全相同的公共政策分析。修订以后的教学大纲较之前公共政策学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重。然而,目前国内已经编辑、出版了一些案例教学材料,大多引自国外或者中东部发达地区,其中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政策方面的案例很少,况且,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特有的民族问题而产生了不同于普通地区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管理人才需求,比如民族团结、反贫困、妇女发展、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特殊的问题[5]。然而教学大纲已有案例资源中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资源十分匮乏、供给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民族高校培养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此外,由于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有其一套完整、规范的理念、方法和步骤。从目前我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任课教师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案例教学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仍然采取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实际习得的实践能力也非常有限,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突出民族地区特色的案例教学法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案例选取与准备。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教育同仁们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开发编写了大量公共政策分析课程配套的案例资源。选取和教授知识点相对应的案例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教学准备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和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是否恰当决定着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本研究要在案例选取适当的前提下,更要以凸显民族性的民族政策为优先。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案例的选取如表1所示。案例选择与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恰当的案例。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材料进行二次开发和编写,使得案例更具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现实性。目前与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的现实案例数量较大,但大多案例开发编写的质量普遍不高,有些案例篇幅太长,情节复杂,主题不鲜明,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有些案例内容又过于简单,缺乏理论深度,或与对知识点相关性不强,都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再次,根据知识点进行案例设问和分析步骤的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最后,确定分组和评分方式。(二)课堂教学实施与组织。案例选择和教学设计做好以后,就进入了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案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技能有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角色定位要从传统单纯的讲课人转变为整个案例教学课堂的“主持人”、“总导演”,将事先做好的案例教学设计按步骤实施开来。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师主导的模式,主动融入到学生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节奏和规律。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课堂秩序的维护、节奏的把握和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协调,授课教师要密切关注讨论过程,如果发现偏离主题的发言要及时引导纠偏,引导学生务必按照既定的“脚本”进展下去。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予以回应,其中间不易生硬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论观点是否正确,都应给予肯定、鼓励的态度。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包括梳理同学们观点,陈述教师个人观点,但需要向学生声明,观点不分对错,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知识体系、思维逻辑的认识和理解,关键是要将现实案例情形背后的理论分析框架联系起来,在学习中能够真正领会到、体会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真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三)课业评价方式配套改革。鉴于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实践取向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我们对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学业评价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和评价方式的多元结合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操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比重的加大,此外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以及每堂课一期的“政策播报”环节都为提高过程评价提供了依据。本次课业评价的方式采取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过程评价的比重提高到5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过程评价则以两次作业、一次小组汇报、一次政策播报和课堂综合表现4个评测模块构成,每个方面各占25%。对与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来讲,采用课堂综合表现、一次作业、一次政策播报和期末提交一份自主开发编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四个评测模块构成,四个模块评测比重分别为20%、20%、20%和40%。对于课业评价改革方案的内容应在开学第一周给学生介绍本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增补情况及进度安排,第四周向学生公布课业就评价方案的详细内容。另外,在课程结束和终结评价之前,要向学生公布过程评价的情况,包括各评测模块的分值及总分作为平时成绩。

三基于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的效果分析与思考

(一)在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课程中强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教学相长为了更好的促进本次教学改革的探索取得更多的实效,总结成功和失败的两方面经验,进一步完善改革实施方案,我们征集了实施过改革方案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3级和2014级两届学生对于体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的评价。从征集到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基本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是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积极性;二是案例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真正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三是案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还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个别案例内容过长、ppt制作再精美一些、课堂组织再灵活一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空间等等。总体来讲,学生们对于本次教改方案实施取得的教学效果是肯定的。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讲,本次教改实践探索也是任课教师首次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实践训练,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能力要求和教学技巧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也总结了很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个人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都大有裨益。(二)将突出民族地区特色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民族高校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必要且重要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其目的是要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这些民族政策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发现不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大都对国家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不全、不透甚至态度偏激。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少数民族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下的都是相对受益的一方,汉族则是利益相对受损的一方,这就客观上造成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政策上产生对立情绪,十分不利于民族团结。所以,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设置,正好为宣传和解读国家民族政策、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团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次教学改革的实践经历也使得授课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在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重任的民族高校,特别是在为民族地区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专业开设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以及在课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对国家民族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非常必要且十分重要。(三)案例教学法是案例开发与选择、教学设计与安排、课堂组织与实施、课业评价方式环环相扣、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本次教改项目实施的实践经历也使得授课老师对案例教学法深切感受到案例教学法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深切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案例的开发与选择开始,首先要保证案例的质量,其次就是教学设计,要对课堂案例教学的内容、步骤、方法等等做好全面系统的策划和设计;再次是课堂组织实施,授课教师一定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牢记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需做好引导、提示、衔接、归纳和总结的工作,给学生更多更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另外还要做好课业评价的配套设计,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上述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萨础日娜.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51-52.

[2]石火学.公共政策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7):48-48.

[3]张艳.高职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129-130.

[4]刘雪明,陈沁.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6):59-64.

[5]杨杰.面向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作者:李静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