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错配对产能过剩影响研究

时间:2022-01-18 10:02:09

信贷错配对产能过剩影响研究

摘要:产能过剩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综述对产能过剩的定义、成因、内在机制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抑制理论入手,分析信贷错配是如何通过引起企业过度投资而加剧产能过剩的。分析信贷错配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信贷错配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信贷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过度投资水平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建议政府减少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

关键词:产能过剩;金融抑制;信贷错配;过度投资

近年来,产能过剩抑制着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行为扭曲,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产业升级。我国对产能过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2014—2016这三年的政府报告中,化解产能过剩也被多次提及。通过对以往的梳理发现,对于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认同并不一致,虽说大多数学者是赞同产能过剩是由于体制性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但对于产能过剩体制性原因的研究主要是从政府不恰当干预和财政分权制度缺陷出发,并未对现有经济体制缺陷进行深入研究,也缺乏了将我国现存的金融抑制与产能过剩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现有的文献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这个问题也未深入研究,导致对影响产能过剩因素的分析不够彻底,在进行政策建议的时候也往往忽略了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等因素。因此,有必要对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产能过剩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对产能过剩与信贷错配的认识

1、对产能过剩的认识。关于产能过剩问题,国外主流理论基本上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一个伪问题。具体而言,过剩产能要么被视为企业策略性投资行为的结果;要么被视为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而须保持的合理闲置产能。在此逻辑下,产能过剩现象既不需要政府干预而且政府也难以有效干预。产能过剩的结构性、持续性与复杂性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全面关注,许多学者对产能过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潮涌现象理论(林毅夫,2010)、“过度竞争”理论(何贤杰、朱红军、陈信元,2008;江飞涛、耿强、吕大国,2012)、政府补贴性竞争理论(白俊、连立帅,2012;)、政府干预失败理论(卢峰、姚洋,2004;韩国高,高铁梅,2011)等。我们可以从产业组织方面来看待产能过剩,学者们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讨论,其主要观点还是认为产能过剩是企业蜂拥而至的结果。具体的结论是按照下面几类看法得出的:第一种看法是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产能过剩当作竞争的一种计策(Benoit&Krishna,1987;arham&Ware,1993)。然而这种看法只能解释寡头企业和在所述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产能过剩的成因,并不足以解释那些投资多而分散的行业。第二种看法认为产能过剩的形成是因为生产商不能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需求。假设生厂商不能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导致产需不对等,供大于求的后果(Paraskevopouloset.al.1991)。从“羊群效应”来考虑(Banerjee,1992),也就是生厂商不能有效获取外部信息,以至于对市场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不能得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导致了产能过剩,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盲目模仿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也可以从市场因素来看待这个问题,市场失灵引起了产能过剩。现关于市场失灵的文献主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市场波动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竞争导致的。而市场波动又主要是由于市场价格和产品生产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就造成了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Hartman,1972;Abel,1983;Pindyck,1988;Hassett&Metcalf,1999;Bartet.al,2003)。从需求侧的角度来看,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厂商保有过剩产能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形成进入壁垒,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Dixit,1979;Schmalensee,1981;Wenders,1971),并且在需求并不缺乏的时候,厂商的自愿投资生产并没有达到理论的产能,造成过剩产能并不是需求侧的无效。当然除此之外,体制问题也可能引起产能过剩。正是由于体制存在缺陷,才导致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周而复始。2、对信贷错配的认识。根据Chacholiades对错配的定义,信贷资源错配可以理解为由于市场不完善而无法形成信贷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一种客观现象。近年来,产能过剩行业的整体投资和自筹资金并没有得到抑制,资金仍被转移到了产能过剩行业。产生错配是由于政府干预,导致银行大量贷款被投向产能过剩行业。商业银行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退出机制不完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受到了产能过剩环境的影响(谭劲松,2012;魏开华,2013)。“两高”行业、传统加工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等三类产能过剩行业的银行信贷投放冲动加剧了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而信贷投放背后的原因又各有不同。康守松(2014)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与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及风险防范”研讨会上指出,产能过剩行业在经济上行阶段由于资本利润率一般高于其他行业,从而其获得资金包括银行信贷的能力也较强。产能过剩随着经济周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导致银行信贷风险无法避免。产能过剩与银行信贷风险交织存在互为因果,企业负债水平在产能过剩出现下行拐点之后的较长时期都难以下降,从而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不断上升,最终成为产能过剩企业高债务风险的承担者。

二、信贷错配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工业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比例大约近80%,甚至有些过剩行业中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信贷资源,并且可以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这样的低成本引起过度投资。因此,从信贷资源方面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有大额度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从2002到2015的不良贷款余额一直呈较高的趋势在发展,大多数的不良资产都被国有企业所持有,因此国有企业的高负债成为明显的特征,并且国企的负债还在一直增加。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就采取了增加大量超额贷款的方式。然而,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将大量贷款发放于传统行业,因此大规模的信贷资源投入到传统行业,导致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剧。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而发放的贷款,隐含着巨大的泡沫风险,导致出现新的不良资产。大规模的信贷资源投入成为传统行业有巨量产能背后的金融诱因,而面对大量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破产,导致金融资源质量恶化,对国民经济和金融发展都会造成不可修复的负面影响。1、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方面,市场会随时波动,这会给人类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同1997年的金融危机,香港甚至整个亚洲都被卷入其中。市场不能很好的进行调节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产业结构,曾有公司就有过这样的失误,其产业太过集中,结果发现在用一部分资金在同一地方又建设了一遍(陈斌开,林毅夫,2010),市场竞争虽然说是很正常,但它也有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稍有差错会给公司带来惨痛的代价。水泥、钢材、服装等传统行业竞争激烈,出现产品同质化竞争,从而引起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造成产能过剩不可否定的因素在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银行信贷资源错配是造成体制性过剩背后重要的金融诱因(赵婉妤,姜珊,2014)。在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中央赋予地方政府大量的经济和行政资源,从而造成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引发了产能过剩(范林凯,李晓萍,应珊珊,2015)。一方面,中央将发展和管理地方社会经济事务的主要职责分权给地方政府,并相应地赋予其大量的经济和行政资源;另一方面,中央掌握着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与人事任免权,并由此在地方官员之间形成某种基于经济增长业绩的晋升竞赛,从而造成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引发了产能过剩。此外体制的问题也经常使企业的资金成为了泡沫,在我国转轨经济时,企业可能不了解这方面的体制或本身体制有漏洞,让本来可以在两个地方都开发的,却重复建设。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没有提出相应措施来弥补体制漏洞,我国有些官员没有能力担当晋升后的官位,还有财政方面存在权利缺陷(周黎安,2004;张维迎,1999)。2、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沉没成本是造成企业加大产能投资建设的主要因素,是进入壁垒之一(RobertS.Pindyck,2008),虽然关于体制缺陷的研究有各方面的,但学者们都认同了体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进入新市场的沉没成本。此外,金融机构存在信贷歧视,使得信贷集中,因此就造成了某些行业拥有大量的资金,而这种行为就恰恰减弱了沉没成本的抑制投资作用。信贷歧视是体制扭曲的一个诱因,还有像银行预算这类的经济体制的漏洞与市场资金的流动过快(张立群,2004;刘西顺,2006)。在同一产业进行重复建设且生产过多,造成资源浪费,都是学者们讨论的重点问题,通过很多案例可知资金投入太多并且收不到相应的成果,造成企业的产能过剩。魏后凯(2001)与周黎安(2004)都对重复建设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国家的投资体制让很多官员利用低税率甚至免税政策吸引外来的投资而低价卖出土地,提供多种优惠政策,降低了投资贡献。黄新建和严虹(2012)通过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获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给企业发放短期融资或信贷资源,其主要依据是企业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而并没有以利润相关性作为参考,证实了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视角,发现中国信贷配置效率极低,其表现为处于过度投资状态且市场价值较低的企业拥有大量的信贷资源(张敏等,2010)。因此,信贷资源流向错误的地方,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程度。而我国投资工业制定的规定并不能彻底解决产能过剩的源头,只有在严格执行政策时能短暂地遏制企业产能的过度投资,如果政策一旦放松警惕产能投资则会立马回到现状,这样反而使得投资者在投资“过度”与“不足”之间形成巨大的变动。因此,在研究产能过剩这个领域的学者们一致认为过度和盲目的投资是造成产能过剩出现的直接原因(孙晓华,李明珊,2016)。3、金融抑制与产能过剩。我国为了刺激工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政策,而这些金融政策恰恰使得我国在金融市场方面处于一种被抑制的状态,即出现了金融抑制。金融抑制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可以发挥稳定经济秩序的作用,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尤其是进入工业化后期,金融抑制则会减弱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产业变化进程缓慢,非有效地促进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情况一样,存在金融抑制的情况。针对此状况,林毅夫和孙希芳(2008)、陈斌开(2012)等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中国的发展现状,认为中国的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存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其根本是因为中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关于金融抑制的具体定义,是指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资金流通不畅的情况,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资金无法流向原本的方向,资金没有流向利润高的部门,市场金融自由环境受到约束,致使市场无法发挥资本配置的基础作用,也导致资金的不合理流向(McKinnon,Shaw1973)。金融抑制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官方定的资金利息低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利息。如何出现了金融抑制,这就是政府的干预在起作用。政府对金融行为进行约束,发挥银行的垄断作用,对有关金融的行业包括债券、基金、股票等,采取限制约束措施。此种措施导致金融行业偏向于国有经济,限制了私有经济的发展前景(Bai,1999;Dwight,2004;Lu和Yao,2009;陈斌开和林毅夫,2012)。结合金融抑制的情况,学者们研究了资本配置和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抑制会大大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部门在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上,过多地依靠政府增加投资,通过开设项目进行投资的方式处置贷款金额,但是在信贷资金有限,这样的方式使得金融抑制的情况更加严重。过低的利息水平或影响企业的成本和盈利,导致众多企业选择增加投资促进资金的流通和利润的产生。但是此举却造成了很多效率低下、有缺陷的项目上线,造成了资金投资的错误方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偏向于将资金投入大型国企,然而国企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问题,会造成贷款资金的过分集中,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结束语

在我国,信贷资源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信贷错配行为。信贷资源往往是被流向了国有企业、资本密集企业,而根本没有按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这个标准来进行配给。而正是由于信贷错配的方式就导致了某些企业在进行低成本的投资,对于政府干预和企业自身扩张的双重压力下,就引起了过度投资。然而,行业中存在众多企业过度投资,就导致了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因此,产能过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资的过度,过度的投资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而信贷错配是加剧产能过剩的助推力。政府如果放宽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将有利于减缓由信贷错配引起的产能过剩。

参考文献

[1]Dixit,DixitA.1979.Amodelofduopolysuggesting:Atheo-ryofentrybarriers[J].BellJournalofEconomics,Vol.10,No.1.

[2]韩国高、高铁梅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18-31.

[3]范林凯、李晓萍、应珊珊:渐进式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现实基础与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19-31.

[4]陈斌开、林毅夫: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12(1):3-23.

[5]赵婉妤、姜珊:银行信贷资源错配与产能过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05):3-10.

[6]黄新建、严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对信贷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影响———基于投资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12-116.

[7]张敏、张胜、王成方、申慧慧: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0(11):143-153.

[8]孙晓华、李明珊: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及其效率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16(10):109-125.

[9]杨振兵:有偏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08):30-46.

作者:孙亮 何淼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