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研究

时间:2022-09-01 09:49:02

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研究

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发展,其健康、持续发展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信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问题随之凸显,找到提高流动性的有效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层次划分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打包信贷资产并建立资产池,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使得原本缺乏即期流动性的信贷资产流动性大大提升,从而发行相应的有价证券。在这个过程中,核心问题是流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得原有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发起人正是通过这种转化流动性的途径实现融资目的。产生流动性的环节分别是资产转让、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的流动性强弱也取决于这三个层次流动性的共同影响。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困境分析

自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以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其流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相对于债券市场的其他产品而言,其二级市场缺乏深度,流动性很低,归因于两个方面:首先,市场体系发育尚未成熟。主体结构多元化、空间层次多极化、客体组成多样化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表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较小。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整个银行间债券整体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同时,证券存量也很小,导致在短时间内实现提高流动性的目标非常困难。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基础资产不能一概而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必须进行仔细区分,这也会对流动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产物,投资者对其认知度低,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公允价格,致使其在银行间市场上不能顺利进行抵押、质押回购。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基础资产类型上缺乏多样性。第三,投资者结构比较单一。投资主力军仍然是商业银行。其次,尚不存在相对完善的配套法制机制。第一,缺乏健全的配套制度。我国相应的基础法规制度建设仍然较为滞后,没有建立系统化的法制框架,难以有效规范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主体行为约束等方面的行为。第二,多头监管问题亟待协调。对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多个金融监管部门依照自身的监管职责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割裂了其全流程监管,使得其产品审批、发行等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并且降低了监管效率。第三,风控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监管在技术层面上相对落后,仍未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

三、对策及建议

第一,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多样性,剥离不良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因此试点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对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首先,要扩大其试点范围。在试点工作中存在范围小、力度弱的问题,虽然不良资产存在信用风险,但其仍然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这是进行证券化的基础,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进行证券化。因此重点是对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而不是规避风险。增强基础资产类型多样性,开展各种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才能盘活存量资金,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其次,加强对个人贷款进行证券化的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个人贷款业务的审核非常严格,因此违约风险较小,同时具有高度分散的特征,对于个人贷款进行证券化是提高基础资产多样性的渠道之一。最后,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入池占比。第二,建立公正权威的信用评级体系。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相对于国际成熟市场而言起步较晚,缺少大量的数据支持,同时各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目前应该组织各种交流活动,联合建立数据库。同时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际成熟市场的先进信用评级技术,再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设计。第三,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强度。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相关经验,其机构投资者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外国投资者等,然而我国现阶段目前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因此要增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力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流动性。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减少对证券化产品的投资限制等方面来实现。第四,加强信息披露,协调各方监管。一方面,加强信息披露对于保障信息的完整真实有效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的同时提高标准化水平,以推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强审慎性监管,各监管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提高监管效率,能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第五,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并建立证券化相关法律体系。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应该构建一种标准化程度高的新型交易市场,以增强市场流动性。同时,目前监管部门并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各种实施细则也有待完善。因此要健全相关实施细则,从而提高效率。

作者:潘少春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