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功能推进生态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04-25 02:53:34

刑法功能推进生态建设的研究

从生态文明建设刑法的作用来看,刑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所有其他法律法规等手段不能奏效后的强制手段。刑法的惩罚、教育、指引、预测等独特功能决定了唯有刑事制裁,具有一定的管控性和惩罚性,能有效的震慑破坏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打击的有效手段,反映了国家意志,是保护生态文明决心的体现。刑法的这种机能决定了它能够对生态犯罪进行有效地打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法律保障模式的缺陷决定了刑法保障的必要性。依附于行政法的管理模式决定我国现行刑法不能够完全有效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正视人与自然的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处罚,赋予刑法新的职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将破坏生态的一系列行为规定为犯罪。在民事上。民事处罚过轻,只对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经济赔偿。这是民事制裁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刑法制裁的严厉性、强制性无疑可以极大威慑欲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现行刑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方面的不足

刑法在生态文明建设威慑作用,打击犯罪,保护环境在现行的刑法中没有全部做到。在我国第一次指定刑法时,由于当时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低,生态破坏也没有这么严重,没有威胁到人居环境,所以环境保护的话题没有被直接提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发展不断壮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2002年《刑法修正案》中又增加了两个生态犯罪的条款,并对原有的两个环境犯罪条款进行了修改。总体来看,刑法对生态建设的保障仍然不全面,使得刑法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不全。立法理念的落后。刑法强调对人对自然绝对支配地位是刑法的立法理念蕴藏“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但是它忽视了自然对人的反作用,人类对自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认识逐渐提高,这种思想逐步被淘汰。生态文明要求正视自然生态所应有的地位,和谐人居关系,爱护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在“人本主义”的指导下,可以看出刑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功能被缩小,阻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执法力度不够。必然性因果关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是传统刑法所主张的,但是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这种因果关系涉及非常深奥的科学知识,所以难以确定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很难真正惩罚危害环境者,我国的诉讼制度对环境诉讼并没有系统的规定,理论上对环境公益诉讼等国外先进制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样就决定刑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执行力度不够。

确立现代环境刑法的新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现代环境刑事立法中,应该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存在威胁影响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生态正义理念。它要求作为国家上层建筑重要内容的法律生态化。立法生态化是法律生态化的重要标志,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刑法生态化应当体现在以下方面:以生态本位的价值观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生态安全纳入刑法保护领域,规定生态犯罪。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在人们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断创新刑法理论的研究。遏制生态犯罪,使刑法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不仅能保护人居环境,更是对现行刑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王鹏森工作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