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的传承

时间:2022-04-13 11:22:28

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的传承

摘要: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色彩,传统文化的体现一方面是农民日常生活劳作中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涵盖了一定的农民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准则以及时代创新的精神,所以要大力发掘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究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整体的国民文化素质水平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群众文化;传承

一、引言

传统文化的定义主要是悠久的文明历程演变成为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或名族特点的文化信息,是传统文化演变过程中人文思想和思想观念相互结合体现,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世界各个国家乃至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主要蕴含人文思想、文字形式、地方性语言、名俗活动等多方面,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更需要大力宣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传承。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下,我们国家始终秉承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共同发展的策略,进一步强调加速建设并完善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并且在完善传统文化的同时指出要从多个方面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义和文化底蕴,从根本意义上落实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建设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从科学的视角下看待传统文化,既要采纳其中的精华又要扬长避短,全方位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一般来说传统文化是根据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积累所传承下来的,较完整地保留下了具有一定民族意义的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华夏民族为主要源头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融合与演变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形态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思想理念、思维形式、人文价值、道德情操、生活生产的方式方法、礼仪的规章制度、风俗人情、宗教信仰、文学作品、艺术体现、教育教学、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等多个方式进行体现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文化内容逐渐脱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呈现出腐蚀、落后的表现形式,很难与现在时代快速发展的速度相互结合,因此逐渐会被新鲜的事物所替代,所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要更加富有现代化,从而走向世界更要托起未来的新时代,需要时刻秉承汲取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精华,与西方文化相互结合,懂得取舍有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文化信息需要我们去大力宣扬这种精神,在发扬光大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与社会发展相渗透,总结实践经验加以创新,在西方文化中主要涵盖科学科技的精神体现、民主的思想、法制法规的建立等等文化成果,我们虽然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吸收和消化,转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促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改革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从根本上落实维护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体。传统文化往往会用不同的载体呈现,而且一般会选用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事物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例如最常见的村落整体面貌、寺庙的建筑结构、石碑雕刻文字、古城遗址等规模比较大的建筑体,同样也有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物质载体,例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各种用途的器皿、农用工具、园林建造、雕刻雕塑等美术工艺品,都需要专业人员加大力度的维护和监督。想要让传统文化真正地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需要我们大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的进行传播和宣传。在弘扬优秀文化的载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喜好,选择合适舒适的宣传方式阐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让社会教育和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相互结合,通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将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底蕴渗透到当下发展的社会中去。例如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有计划有目地的培养青少年对京剧的学习兴趣,从真正的意义上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方方面面,为今后传统艺术京剧的传承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培养并发掘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112文化传播与审美第4卷第07期平、有天赋的青少年,同时邀请专业表演京剧人员与学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从根本意义上做到从小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二)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融入传统文化的色彩元素。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饮食上由原本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被洋快餐的垃圾食品所取代,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国家孩子们的体质越来越差,在风俗习惯上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人们越来越喜欢过洋节,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风俗节日在不断演变中失去了原本的节日风俗气息,所有节日统统变成了饮食节日,例如我国的端午节成为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为了月饼节,把原本走亲访友、互送礼品、扫墓祭祀、风俗节日会演的传统文化全部进行简化,逐渐人们对风俗节日的了解越来越少,节日风俗气息越来越淡化,身处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慢慢遗忘了过节的真实意义,所以更应该在大家的衣食住行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本质,例如在改变周围环境的传统文化氛围,穿着具有代表性的唐装、汉服、旗袍或中山装,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品鉴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只要把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和改革,就能够让传统文化再次绽放新的色彩。(三)通过多种途径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电视频道和多媒体网络能够大范围的弘扬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电视频道中开设以文化素养为主的栏目,大家在观看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等节目的火热播放下,带动大家长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鼓励大家创新思维动手创作诗词内容,这足以说明只有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多样的传播手段相互结合,就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赋予一定的时代内涵和生活气息,通过改变表现手法更好的当下时代更好的紧密结合,充分散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相互渗透、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互结合,加强传承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以此为根基努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促使更多的人群认真了解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传统文化和自己主人翁关系的意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信念,从根本意义上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传统文化背后存在重要价值和意义。

五、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

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动态的,然而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也是动态的,由此可见两者从性质上来说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群众的文化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紧密联系,那是因为在长远历史演变中群众文化的发展源自于传统文化的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由群众通过继承和弘扬推动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在群众中进行开展,所以,久而久之传统文化逐步成为了群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群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完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会对已经稳定的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会逐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会给予传统文化一定的动力和活力,促使传统文化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够适应群众对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群众的需求中不断地寻求创新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原本的位置上,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文化在群众中传承也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主要是以围绕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为核心,创新是当下社会发展中必须要突破的地方,各行各业都不要不断的突破创新和改革,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和所有文化建设是一样的,需要将已有的历史中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掌握发展中的形式变化,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为璀璨的瑰宝,需要在群众中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内涵,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文化其中的作用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直接传播或艺术变现方式呈献给广大群众,通过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的服务和教育广大群众,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群众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质以及文化内涵,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掘并探究群众中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将更多地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的实际生活中以及群众的视野中去,促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中,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

七、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需要结合人文精神以及物质条件的共同推动进行,同时更要尽量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在含义,最大限度的展现传统文化蕴含的无限魅力,在优秀传统文化兴起的时期,让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芮琼,曹俊岭,王海.皖北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12):72-75.

[2]李庚.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农村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J].人文天下,2017(1):74-77.

[3]林惠贞,林玉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基于漳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2):51-54.

[4]彭蔼莹.浅谈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应用——以东莞市数字文化馆为例[J].参花(下),2018(01).

[5]宋金江.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初探——浅谈边疆“基层文化带头人”数字化管理的措施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4(46).

[6]张金亮.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大众文艺,2021(01).

[7]周美彦.文化馆如何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J].智库时代,2020(01).

作者:许会锋 单位:许昌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