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2-04-29 11:40:39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摘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安源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通过调查分析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从健全协调联动机制、设计主题景观空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安源红色文化;地方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安源红色文化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和安源工人在安源地区从事中国革命建设相关活动中产生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当前,新时代大学生主体发生变化,“00后”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综合素质较高,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存在个人主义思想浓厚,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抗压能力较弱等特点。地方高校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师生对安源红色文化了解不深、传播不够。因此,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对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心怀爱国之情”到“笃行报国之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坚定大学生爱国之心、树立大学生强国之志、培育大学生报国之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红色文化是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之心的“营养液”。红色是红色文化的视觉表现,代表中国革命斗争的内在精神,国旗的颜色是红色,象征着昂扬斗志、热血澎湃等特征。许多革命历史文化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地也渗透着红色元素,可以使参观的大学生们通过视觉冲击,迅速联想到当时当地革命者在烈火硝烟的战场中顽强拼搏、前赴后继的奋战场面,感受到英雄先烈们为美好的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生死的爱国情怀,达到身临其境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从而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心。以安源为例,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2.红色文化是树立新时代大学生强国之志的“奠基石”。理想是从现实出发在头脑中构建起来的对美好未来的一种遇见和设想,信念是对美好未来一定能逐步实现的坚定信心。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2]。安源这片红色的土地,于1920年到1930年间曾十次来到这里,组织策划工人运动和部署秋收起义,用行动诠释了理想信念的力量。在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和在安源张家湾策划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中,成千上万的红色人物在生死考验面前英勇无畏、威武不屈,这正是他们“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体现出理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这些红色文化精神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强国之志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3.红色文化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报国之行的“动力源”。首先,安源红色文化传递出在安源的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等高尚的品质,在长期的革命和历程中安源人民培育和传承着“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其次,安源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是地方高校教育大学生最宝贵最有说服力的“校本教材”。典故中的红色人物能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形象,能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次抗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传承红色基因,用生命守护人民的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和使命,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不忘爱国之心,回报国家和人民的高尚之举,这正是红色文化育人的真实写照。

二、地方高校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安源隶属于萍乡市,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曾经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这里沉淀着红色记忆。坐落其中的萍乡学院,对安源红色文化“耳濡目染”、共生共荣。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安源红色文化发挥着育人优势,为地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和物态文化资源。通过对萍乡学院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13名教师的深入访谈,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安源和安源红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缺少深度和广度,甚至部分教师也一知半解;部门之间在工作中缺少互动联动;校园缺少红色文化物化载体;红色文化活动创新不足等。由此可知,学校在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师生对安源红色文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

从调查问卷中得知,部分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入;对萍乡本地的革命文化历史了解不多;对安源工人运动、秋收起义、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的事迹了解不深;对、刘少奇、卢德铭、贺国庆、刘仁堪、王耀南、黄静源等革命先烈在萍乡的革命故事掌握不够。如在调查的312名同学中,有159名同学对同志在萍乡的革命活动不了解或基本不了解;超过一半同学对秋收起义总指挥是谁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地址在哪都不太清楚;只有158名学生回答出校园广场铜像的基座上的文字是“情系安源”等等。调查还发现,近年新进的教师较多,且多数是来自萍乡市以外的年轻老师。部分教师本身对红色文化不太感兴趣,也缺少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专题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安源红色文化知识渗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二、三、四年级中,约10%的学生在问卷中作答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外向他们讲授过安源或与安源相关的红色故事。

(二)校园缺少景观物化载体,红色文化氛围不浓

校园里面除了在西校区敬立了一尊青年的铜像以外,在道路旁、景观带、教学楼、宿舍楼等学习生活场所都缺少红色文化的景观设计,道旗、宣传栏等宣传载体也缺少红色文化元素。铜像广场周边也缺少介绍,使学生并不能真正明白学校在校园敬立铜像的用意,不了解十次来安源的光辉事迹和历程。

(三)部门之间缺少互动联动、没有形成合力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几个相关单位,包括宣传部、学工处、团委、马院等都开展了一些工作,举办了一些活动,但在统筹安排、整体设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部门与学院之间的联动等方面存在协调不足、互动较少,尚未形成强大合力,导致有些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四)红色文化活动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通过对师生的调查发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如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讲座,校报、广播台、学报开辟了红色文化专栏,但是活动创新案例不多,且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受访教师认为在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应该进一步增加红色元素。此外,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课外实践活动载体不够,出现形式单一,缺乏亲和力、创新力,师生参与人数少等现象。

三、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要注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讲授与体验相结合的原则[3],通过健全协调联动机制、设计主题景观空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将安源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传承好红色基因,争做红色接班人。

(一)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用安源红色文化筑牢新

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加强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统筹推进安源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奠定爱国主义基石。一是要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不断强化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全校师生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二是要加强互动联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党委宣传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促进部门与部门间的联动,部门与二级学院间的互动,做到管理部门有策划,二级学院有响应,共同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加强检查考核,对年初计划中要求的相关红色文化建设和活动进行检查和督促,将重点任务纳入年终部门考核,促进安源红色文化育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设计主题景观空间,用安源红色文化打造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场所

针对校园缺少红色文化物化载体,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这些不足,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个贯通东西的、主要景观中轴线的红色文化主题景观空间来处理。景观项目构建出“一馆、一园、一区”的布局,打造一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链”,实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通过景观物化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润物细无声”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第一,打造安源红色文化育人展览馆。将安源深厚的红色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党团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科学研究,将安源红色文化育人的成果集中在馆进行展示。每年组织新进教师和入校新生到展览馆进行开学第一课,让育人展览馆成为每一位师生的“网红打卡点”。第二,打造安源红色文化育人校区。将学校西校区“情系安源”广场和升旗广场打造成以安源红色文化元素为主的校区,在广场周围设计景观宣传栏,将青年十次来安源、安源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国旗的来历、国旗班等进行介绍和宣传。第三,打造安源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远期考虑可以将东校区英华楼旁边的小山建成萍乡红色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壁画、微型雕塑等载体,根据安源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将安源工人运动路线、抗日战争路线、秋收起义路线、名人故居及烈士瞻仰路线、井冈山革命斗争路线的萍乡红色景点浓缩于此,打造高校红色文化主题景观“江西样板”。第四,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红色文化元素。通过在学校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中增加红色文化元素,如命名红色班级等;在宣传栏、道旗、标语中增加红色文化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红色文化主题等,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耳闻目染,自然接受红色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红色文化故事、感悟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三)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用安源红色文化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方向第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将安源红色文化写进人才培养方案中,编写安源红色文化地方教材《安源红色文化大学生读本》,让学生对安源红色文化有个系统的了解。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者”,要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找到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结合点[4],将安源红色人物、故事等鲜活的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命力”,真正实现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如十次来安源的故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全过程;“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等内容。要创新教学形式,采取“实践+”模式,可以通过编排舞台剧、小品等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感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加强师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根据专业课的性质和特点,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红色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迁移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实现“双全”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5]。第二,要做好“十百千宣讲团”宣讲。一是要利用校“十百千宣讲团”,积极组织宣讲团成员深入学院、班级进行安源红色文化主题的宣讲活动,让安源红色人物、故事传遍校园每个角落,让安源红色文化深入师生心灵深处,入脑入心入行;二是要选拔、培养一支红色文化金牌讲解员,深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育人展览馆为师生进行讲解,讲好安源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三是要主动聘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专家和安源红色人物的后代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授安源革命故事,让身边的红色事迹感染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的理解,提升大学生爱国情怀。

(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用安源红色文化唱响新

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育人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将校园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安源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6],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打造红色文化活动“一院一品”工程。一是利用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7],多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活动、“红色安源拉练”“安源定向越野赛”“跨越时空的回信”“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红色社团、引航讲堂、萍实讲堂、红色文艺晚会、经典诵读、读书沙龙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开展文明单位评选活动,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楼栋等,把红色文化融进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四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走安源红色旅游文化线路等,使大学生体验革命时期的艰辛,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并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交流心得体会,体会安源精神的内涵,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建设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家园。

四、小结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8]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要充分发挥安源红色文化优势,牢固树立红色文化育人理念,用足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着力从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设计主题景观空间、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将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2021-01-26].

[2]杨会清.传承红色基因,做合格共产党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7~18.

[3]张泰城.红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25~27.

[4]陈健瑜.基于阳江红色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4):110~111.

[5]高小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韶关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6):130~132.

[6]候伟.红色文化对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215~216.

[7]梁发祥.讲好高校红色故事激活大学生红色基因[N].甘肃日报,2020-01-08(08).

[8]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R/OL].(2018-09-10)[2021-01-26].

作者:宋波 于丽那 王建芳 单位:萍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