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应用

时间:2022-12-24 09:18:47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应用

[摘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重中之重的红色文化,一直具有溯本清源、固本强基、铸魂育人的功能。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中应用红色文化,不仅能将党性教育的形式丰富化、多样化。而且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深化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从而践行大学生党员的报国之行。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年轻力量、高校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先进代表、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模范典型,高等学校大学生党员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据《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公报统计》数据显示,在普通高等院校当中,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高。截至2019年底,大学生党员人数达到了196万人。其中,在2019年新发展的党员群体中,学生党员的人数达到了84.4万名。数据从一方面表明了大学生的党性得到了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但是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发展后的继续培养教育方向,特别是在党性教育方面的持续教育思路,将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019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基本任务和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提出对青年党员,“要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锻炼,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红色文化作为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理应在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面的作用

1.丰富党性教育的内容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帮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从思想深处不断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根基,围绕党史教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宣讲、方针路线传达等内容持续进行灌输,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融入青年学生党员思想和行动中。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遗址、革命遗迹、纪念场馆、历史故事等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合理有效地凝练为党性教育红色教学内容,并运用于实践中,不仅可以丰富党性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能不断充实党性教育的内容。2.丰富党性教育的形式对比以往高校党性教育开展形式,多以集中培训、讲座报告等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内容不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开展设计,导致党性教育对学生而言吸引力和体验感不足,所以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程度不强。而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教育方式也可以因种类不同而进行创新、变化。如:在校内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演红色故事、红色影片经典片段、听唱红色歌曲等形式,以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方式感受红色精神内涵;在校外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党员以党日活动、社会调研等方式,开展诸如参观红色场馆、提供志愿服务、宣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活动给学生党员带来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运用红色文化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

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与“传承红色基因”相贯通,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通过构建四种模式、创新四种方法、融入四种渠道、抓好四种效果进行探索。

(一)构建四种模式

如何将红色文化更深入有效地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各高校可以通过专题教学、思政融合、红色游学和志愿服务四种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一是,专题教学模式。运用红色文化的具体实例,采用专题式讲授法,提高学生党员对于党的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讲到党的纪律建设方面问题时,可以设计《中国共产党“赶考”之路》专题,采用讲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发生的历史故事,结合对“西柏坡精神”的深刻剖析,帮助学生党员更全面地认识为什么党在纪律建设方面会取得如此丰硕的成绩,实现专题式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二是,思政融合模式。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必须要解决好的三个问题。而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可以借助红色文化这一教育内容,一体化设计红色文化教学素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与思政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进一步拓宽党建课堂的渠道,从而提高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程度和效果。三是,红色游学模式。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平台,拓宽教学形式,设计开展红色游学线路,使学生在参观调研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性和批判性。四是,志愿服务模式。各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纪念场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提供场馆指引、医疗救助、现场讲解等志愿工作,学生在红色纪念场馆中既能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使命。

(二)创新四种方法

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运用,要立足于构建专题教学、思政融合、红色游学和志愿服务四种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围绕红色文化,可以采用故事讲授法、微电影情景剧法、虚拟体验法和互动参与法等方式,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效果。故事讲授法,可以采用启发性故事导入、历史性故事溯源、现实性故事共情、体验性故事认同[4]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某一时期红色历史故事、代表性人物的全面掌握;微电影情景剧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历史、感悟历史、融入历史、掌握历史;虚拟体验法,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模拟建立虚拟环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帮助学生实现情景再现,凸显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互动参与法,可以邀请各地开设“流动博物馆”的相关单位进入到校园,通过近距离、面对面的参观交流,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融入四种渠道

要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除利用红色文化创新教育模式、工作方法之外,还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四种渠道中。一是,融入课堂。组织党建工作专家、思政工作专家,将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党建、思政课的教学素材。借助思政课、党课平台,为学生讲好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的红色历史故事。二是,融入校园。在校园内要积极营造红色校园文化,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到党、团、班级活动中。三是,融入实践。将红色文化与主题党日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思政课教学实践等形式相融合,实现党性修养历练和社会实践锻炼相契合。四是,融入网络。高校要积极利用“两微一端”、学校网站、抖音等新媒体方式,推动红色文化的全面覆盖,使红色文化沁入学生的血脉中,深入学生的思想里,践行在学生的行动上。

(四)抓好四种效果

应用红色文化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还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作用发挥四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效果进行监督考核。一是要从学生党员知识层面进行考察,了解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哪些红色文化内容;二是要从学生党员能力层面进行考察,了解其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三是要从学生党员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行考察,了解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能否获得学生党员思想上的认同;四是要从学生党员日常榜样示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党员是否能够自觉地向老一辈革命家、奋斗者们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在行动上做践行党的优良传统的模范,代代将红色基因相传。

作者:杨扬 韩东海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