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精神密码分析

时间:2022-12-24 09:09:38

红色文化精神密码分析

【提要】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破译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的精神基因,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四大精神密码。即:对党忠诚、矢志不移;坚韧不拔、宁死不屈;忠于人民、团结一致;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探寻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的精神密码对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精神密码

一、精神之“魂”:对党忠诚、矢志不移

使命至上,忠诚为先。所谓“对党忠诚”,是指湘鄂西苏区的军民坚决听从党的指挥,热爱党,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终身。所谓“矢志不移”,是指湘鄂西苏区的英雄儿女坚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精神的灵魂,也是湘鄂西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周逸群,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上中学就立志追随前辈革命,在留学期间,他开始阅读马列著作,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走列宁之苏俄道路,方能成功。”③周逸群入党时,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信仰坚定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员。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还是面对环境的艰难困苦等,他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在黄埔军校时,蒋介石曾宴请周逸群,利用高职位对其利用拉拢,被他坚定拒绝,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是湘鄂西苏区军民有着对党忠诚、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才能生生不息,直至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精神之“志”:坚韧不拔、宁死不屈

马克思说过:“如果斗争只是在极为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④湘鄂西苏区军民始终保持必胜的革命斗志,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所谓“坚韧不拔”,是指湘鄂西苏区军民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历经坎坷与艰辛,依然不改其志。所谓“宁死不屈”,是指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忍屠杀下,湘鄂西苏区的军民毫不畏惧,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坚韧不拔、宁死不屈是湘鄂西苏区军民在革命斗争中充满血性胆魄和智慧的生动写照,是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的鲜明特征和品格特质。为沔阳群众所敬仰的刘绍南同志,被匪军逮捕,以高官厚禄诱惑,刘绍南始终坚定不移。敌人诱降不行,于是对他施以酷刑,刘绍南毫不畏惧,反而自豪的说:“我们革命是为了工农翻身,为工农翻身必须杀尽土豪劣绅,今天我们不能杀你们,下次我们的同志一定要把你们斩草除根。”⑤敌人见使用一切手段都对刘绍南无效,便将其残忍杀害。刘绍南英勇就义前在刑场高唱自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这种对党的事业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为沔阳人民广泛的歌颂。英雄们牺牲了,但却唤醒了广大人民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湘鄂西苏区的党、军队和人民,从1927年秋至1934年秋,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血战到底,坚持了七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精神之“源”:忠于人民、团结一致

军民心连心,革命一条心。所谓“忠于人民”,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湘鄂西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军队时刻牢记并忠实地践行着党的这一宗旨,他们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谓“团结一致”,是指革命军队要与人民同心,广大军民形成统一战线。忠于人民、团结一致,是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是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湘鄂西苏区在军民关系上似“水乳交融”般亲密无间。红军纪律严明,关心群众。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纷纷积极地支援红军,为红军提供物资救助,参加各项拥军工作。湘鄂西苏区党员经常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湘鄂西苏区的群众在险恶的环境中替红军传递消息、带路等,使游击队的成员在大批敌人到来之前能够及时转移,给予游击队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众多湘鄂西儿女跟随共产党,保卫家乡,转战南北,投身革命。“不是百姓故意夸,红军哥哥太好啦;不沾百姓一根草,对待百姓像一家。”⑥这一首广为传唱的的革命歌谣就完全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军民一家亲的军民关系。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为推动红军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⑦

四、精神之“髓”: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⑧湘鄂西苏区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这里所讲的“实事求是”,是指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艰难地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所讲的“坚持真理”,是指湘鄂西苏区党组织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得以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方法。在创建湘鄂西苏区的过程中,根据山、湖地区距离中心城市较远,易于形成武装割据这一特点,贺龙、周逸群等领导人提出了“上山下湖”的策略。“上山”,湘鄂边山岳相连、树木繁茂,树林峡谷之间便于战士隐蔽、游击活动;“下湖”,洪湖南靠长江,北倚汉水,境内河湖星罗棋布,湖内物产丰富,是开展游击战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湘鄂西苏区军民正是凭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才使湘鄂西苏区的革命力量,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形势下,赢得生机,并最终取得胜利。

五、结语

湘鄂西苏区红色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密码,它支撑着湘鄂西苏区人民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勇于担当,为祖国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湘鄂西苏区军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湘鄂西苏区,这片英烈们用鲜血灌溉的土地上,人们自觉践行讲述红军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路上,需要理想信念作为灯塔指引方向,需要红色文化精神密码作为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之源。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让湘鄂西苏区的红色火炬代代相传,让学习红色文化精神、重温革命传统成为一种新风尚,让红色文化精神密码深深融入广大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恒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贾瑛2018《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内核述略》,《理论建设》第5期。

江盼2021《红色文化精神内核与红色基因传承路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12期。

作者:李春梅 贺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