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的引导路径

时间:2022-07-08 04:42:57

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的引导路径

摘要:本文利用个案分析法,以《唐宫夜宴》为例,分析粉丝文化产生的背景、传播特点以及粉丝群体的价值取向,探讨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的引导路径。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粉丝文化,培育青年群体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同时,引导粉丝群体在吸收传统文化优秀内核中提升自身修养,增强文化获得感。

关键词:粉丝文化;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唐宫夜宴》

一、粉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粉丝来源于“fans”,是由对某个特定的名人或事物的狂热追求者构成的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粉丝群体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单向追随,发展出一种具有较强互动性和参与感的“粉丝文化”,可见粉丝文化是人们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诉求。具体而言,它是指个体或者群体的内心对于喜爱崇拜的形象幻化出的一套更加接近于自我喜好的虚拟印象,并同时引发围绕喜好和追捧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消费现象。粉丝文化的兴起给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粉丝群体的裂变作用等,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但在粉丝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爆炸和文化入侵等现象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又由于其群体大多为青少年,故存在饭圈低龄化、情感虚无化、价值认同病态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粉丝群体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的缺失,侧面反映出对粉丝文化正向引导的迫切性。

二、传统文化与粉丝文化的耦合———以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为例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媒介融合趋势加强,中央和地方都注重利用粉丝群体的传播特点,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模式。例如故宫创作表情包、《国家宝藏》邀请艺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扩大了受众范围,并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群体,同时以其优质内容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粉丝文化耦合的可能性。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即为典型案例之一。

(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易积累粉丝群体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创新型表达形式,有利于激发受众的观赏兴趣,为传统文化积累粉丝群体。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讲述了14位少女乐官在赴宴途中的趣事,以俏皮可爱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的服装和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力求对历史高度还原,将观众代入盛唐时期独具特色的美学空间。节目中亦穿插了水墨画,展示了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不少网友称,这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节目以诙谐幽默的风格特点,为观众展现出大唐盛世的美学符号,整体营造出“轻松又不失历史厚重感”的文化氛围。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唐宫夜宴》播出后,搜索趋势一路攀升,甚至在2021年2月15日至2021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四至正月初十)间,“唐宫夜宴舞蹈完整版”“河南春晚”“唐朝仕女妆”“簪花侍女图”等相关词条的搜索量趋势仍在上涨。可见,新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激起了国人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意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的思想觉醒,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群体。

(二)粉丝群体的强大传播力易扩大传播范围

在新媒体时代下,粉丝群体无时空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如微博、豆瓣、贴吧等新兴媒介平台关注偶像动态,并选择参与互动活动,可见粉丝群体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数据显示,自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播出以来,#唐宫夜宴#微博话题讨论量达5.5万,阅读量达2.2亿,与此同时,至少出现了6个热度较高的《唐宫夜宴》衍生话题,如#唐宫夜宴手绘大赛##袖珍演员创作皮影戏版唐宫夜宴#等(数据截止到2021年4月18日)。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指出,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而粉丝群体的信息需求大多是其所崇拜对象的动态信息,故抓住了名人力量,即抓住了其粉丝群体的强大传播力。例如,近年来《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通过邀请明星嘉宾,利用粉丝群体的传播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扩大其受众范围,引导粉丝群体走向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路径。

(三)粉丝群体“二次创作”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学视域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文化是明星、粉丝和新媒介三方合力作用下的产物。新媒体时代,粉丝群体从传统的单向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同时承担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在消费偶像信息的同时,也在自主选择、整合和新的信息,形成了“个性化解码———重新编译———再生产”的新传播格局。正如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所示,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一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粉丝的“二次创作”即为该传播模型的表现。以《唐宫夜宴》为例,#唐宫夜宴手绘大赛#以及舞蹈的地标打卡活动等,均为粉丝的“二次创作”。粉丝作为受传者,在接收信息后,对原有意义加入自己的见解,将原作品注入新的内涵,并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这是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新趋势,亦是新媒体背景下粉丝群体“二次创作”为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新优势。

三、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正向引领的路径探索

在信息爆炸和文化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的当下,娱乐市场更新迭代的节奏加快,“标签化”已成为娱乐市场包装偶像的趋势,“看脸”和“人设”已成为偶像的衡量标准。这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少年偶像崇拜表层化、浅显化发展,甚至形成“只注重外在美”的价值偏向。因此,传播好意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当下媒体人和文化产业人对粉丝文化正向引导的方向。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粉丝文化,培育青年群体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1.借助艺人之力,助推传统文化的传播粉丝群体大都为青少年群体,其所崇拜的对象在粉丝群体中担任关键意见领袖角色,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借助关键意见领袖的推动力,为“国风潮”的发展营造社会大环境。文化产业者亦应学会借助艺人的引领力量,开发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使观众在现代化传播途径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蕴熏陶。例如带动原作品的二次创作、创新讨论话题、发动打卡活动等,舞蹈《唐宫夜宴》在河南地标打卡活动,亦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这一举动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亦潜在推动了河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2.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当代元素,打造文化品牌在表现形式上,《唐宫夜宴》将传统舞蹈单独展示,摆脱了传统“歌伴舞”形式,可见现代社会中已有对于传统舞蹈的文化意识觉醒。与此同时,对于舞台的展示亦摒弃传统的单一画面切换模式,创造性地加入科技元素,将博物馆中的国宝搬入荧幕背景中来,以视觉的代入感带给观众沉浸式交互体验。在艺术表达上,《唐宫夜宴》中少女乐师们匆匆赴宴,途中亦不失其毕恭毕敬的姿态。有不少网友调侃,这群女孩像是在排队打卡上班,这无疑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可见,艺术与观众产生真正的共情亦是在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目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已成为河南卫视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春晚《唐宫夜宴》到元宵晚会博物馆实拍的“元宵奇妙夜”,再到实景拍摄《纸扇书生》的“清明时节奇妙游”,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创新理念,这对于各地方台复兴地域传统文化、宣传地方特色等具有借鉴意义。

(二)引导粉丝群体在吸收传统文化优秀内核中提升素养,增强文化获得感

1.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引导粉丝群体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养分文化云是由文化部、科技部重点支持,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建设运营的以“互联网+”模式建设的数字公共文化平台。在文化云平台上,通过展示、科普、培训、分享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大众化传播和普及化教育,引起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其传承发展的自觉性,为传统文化进一步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以创新科技实现沉浸式体验,提升传统文化对粉丝群体的吸引力将科技创新注入传统文化的传播,以沉浸式文化传播模式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是《唐宫夜宴》占据热搜榜单高位多日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经之路。如2021年央视春晚中,时装秀《山水霓裳》借助多项影视特效技术,多场景切换,虚实结合,将自然之美与国风华服之美完美融合;再如河南卫视“清明时节奇妙游”以《唐宫夜宴》角色的AI形象探寻视角,引出《纸扇书生》的表演,既继承了其“科技+文化”的品牌优势,也为其开启创新发展道路埋下伏笔。可见,“科技+文化”是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大趋势。3.通过媒介正向引导,培养粉丝群体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指出,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已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可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文化产业者应学会利用媒介对舆论的引导,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大众高频使用平台进行文化普及和品牌宣传;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提取用户画像,构建用户需求;在提取传统文化优秀内核的基础上,构建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产更多优质且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借助潜移默化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打好舆论基础,形成正确的文化导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出的粉丝文化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分析,可发现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耦合的可能性。在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的正向引导路径是多方面的,其潜力亦是巨大的。当代文化产业人应从传播技术和科学技术入手,利用传播影响力强的关键意见领袖在粉丝文化中建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个性化文化产品,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优势。此外,亦可通过文化云平台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发挥舆论的导向性,提高传统文化的普及率,树立起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谦.理智与情感:浅析粉丝文化与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21(01):55-57.

2.周宣辰.协调、融合、共振:当代青少年“饭圈文化”的反思与引导[J].新疆社会科学,2020(05):124-132.

3.刘静,蔡萌萌.粉丝文化探究[J].采写编,2021(02):169-171.

作者:袁月 朱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