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时间:2022-05-12 03:16:34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走出形式单一、途径单一的误区,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时代精神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旨与本质回归。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转型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以书本为纲、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线,很少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变,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存在途径单一、用文化知识传授代替教育、思想教育不能渗透优秀文化元素的误区。

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误区

1.用传统的民族文化代替先进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壮大的不竭动力。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例如,传统的道德理念、儒家的做人与治国的道德传统,一直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但历史遗产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道德文化需要随社会的进步而加以扬弃,不能照抄照搬。但有许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加扬弃地把历史文化都视为优秀文化,导致弘扬传统文化变成了简单的继承。在文化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继承必须是对优秀文化的扬弃,而不是全盘肯定,缺乏创新与发展。2.把传统文化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教育资源丰富,既有做人的原则,也有交往的原则,更有治国安邦的道理。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诚信作为道德规范的社会信誉教育,应该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诚信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对当代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诚信教育,不能把诚信作为唯一的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内容,不能以传统文化为唯一内容。3.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单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并不是利用课堂直接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而是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把传统文化的因素渗透到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各种活动,如讲座、辩论赛;也可以是调查访问和社会实践等教育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联系教学内容,也没有利用多种形式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而是单一地靠说教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缺乏多样性。4.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单调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政治课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通过视频、照片、音像、录音等方式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照本宣科,学生不感兴趣。学科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有机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并未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而是两张皮,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二、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前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简单地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增加和植入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也不是简单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注释,更不是把思想政治课演化为传统文化的知识普及课。对传统文化仅仅加以简单的现代包装,改头换面地呈现陈旧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当代社会更加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与时俱进,更新育人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而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在内容和途径上都要有所创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例如,长期以来,儒家把“孔颜之乐”作为德性幸福的典范,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幸福观,更是极少数儒家圣贤才能达到的人生幸福状态,但作为一种典范和榜样,深刻影响了众多儒家弟子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和价值取向。如今,已经告别了物质匮乏的当代中国,继承安贫乐道的“孔颜之乐”显然不是要求民众去过苦日子,儒家传统幸福观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呈现其现代启示和现代价值,建构一种融合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实现幸福与享受幸福、幸福生活与幸福境界的现代德性幸福理论,从而实现其育人功能的本质回归。儒家作为文化资源或思想史的意义,就是指儒家的道德思考、政治思考、人性思考等仍然可以参与当代的相关思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观念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我们不能把安贫乐道作为修身的准则,也不能将人生目标局限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而应该用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儒家特别注重完善人格的培养,因此,“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精炼概括,更是对几千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内涵的高度凝练。“立德树人”相较于“完善人格”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育人理念的创新与发展。2.推陈出新,改变育人方法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自身的改造和转型。此种转型必然是面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形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然而,近年来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长期以来,学校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一直停留在说教的层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人人尽知,但学生缺乏切身体验,节俭意识薄弱,食物浪费现象严重,仅靠餐厅“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语难以收到教育成效。2020年8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整治浪费之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升到战略层面。此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文件,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清楚地表明要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因循守旧,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更不能囿于道德说教,必须从国情出发,与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已经充分证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以及现代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能因循守旧,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育人方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三、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

1.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不断转型的当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面对复杂多元的局面,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发展方向,何为先进文化、何为灵魂的问题应运而生。这在根本指向上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方向性和旗帜性问题,落实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使学生更深刻、真切地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词汇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渊源。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历代传承,其前提是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热爱和自信。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中需要凝练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在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之际,提出要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就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及时融入重大热点事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懂中国精神、了解其渊源,从传统积淀中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归属,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与教育原则,去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但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理论教学往往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政治课教学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由于理论脱离实际,许多学生虽然对政治理论与道德规范把握得很好,但言行不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政治学科成绩“考”得好,核心价值观内容掌握得好,一旦遇到现实问题或参加集体活动时依然过多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实践意识或在道德实践中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加之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实践。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克服和纠正不良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社会主义风尚,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随着高中新教材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开展综合性活动,而要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积极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如利用暑期让学生参加本地“红色旅游签章”活动,利用红色资源,使学生接受红色教育;利用“十三五成就巡礼”和“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等视频,结合“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新时代奋斗目标”等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议题式大单元学习探究,调研家乡和身边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在综合探究中逐步树立远大理想,从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极有可能出现新的失衡状况,即传统文化教育从被忽视、淡化到被过度强调、强化,从而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因此,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把指导思想、理论基础问题,与文化母体、精神家园问题清楚地区分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传统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而不是理论根据。绝不能用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甚至改造马克思主义教育。只有清醒认识这一问题,才能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使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得益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

[2]杨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9.

[3]杨瑞森.关于正确对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认识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5):33-36.

作者:王林 蒋红娟 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