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时间:2022-09-12 09:41:16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一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释义欲释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需先说明大学体育课程,再探体育课程模式。众所周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是由多类体育运动项目组成,或必修或选修,此系列课程是高等公共体育教育得以运行的主体部分。显然,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开展的主体平台,也是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工作运转的主线。没有体育运动项目就没有公共体育课程平台,没有系列体育课程也就无从谈及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公共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范式的直接表达,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形式等设计于一体。有学者认为[6],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体育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课程框架或系统。还有学者认为,大学公共体育教育模式是各高校在一定的体育教育思想或理念指引下,为达成体育教学预设目标而围绕公共体育课程群所建立起的与内容、方法、程序等体育教学过程性要素紧密关联的创新式体系建构、改进型策略、递进式范式的系统表达[7]。总之,新时代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要不断推陈出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积极适应和对接高等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持续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强国新一代。

二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突出学生本位,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改革传统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由此创新性提出几类模式,为丰富和推动高等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一)SICI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态度决定着体育项目课程的执行效力,而促使学生体育参与态度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关键在于,既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科学引导,更重要的在于启发式发掘学生体育参与的自发自觉自主学习潜能。一言以蔽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全程育人”,基于分层(stratified)、自主(independent)、合作(Cooperative)、探究(Inquiry)四个维度构建‘四维一体’混合式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即SICI模式(缩称)。具体论之:分层(stratified)即基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量材”而分,“因材”施教,即把身体条件相近、体力相当、运动技术水平接近的同学相对集中起来组成体育教学班进行分层教学;自主(independent)为学生营建“身临其境”的体育学习情境,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自觉;合作(Cooperative)是对每个学习分层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开展组际协助,合作学习;探究(Inquiry)是在前期“分层-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自我反思与探究,小组讨论与探究,进行深度学习。SICI模式注重发掘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生生互帮互助,分层施教,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有助于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同时,该模式也能够跟进满足当代大学生日趋多元化、新颖化、兴趣化的公共体育参与需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二)创新型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推行俱乐部制公共体育教学,该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促进高等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锻炼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公共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得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且平衡发展[8]。关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模式,有人认为[9],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还有人认为[10],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和方法,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一种以俱乐部形式组织进行的体育课教学。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行俱乐部制模式并非照搬照抄,跟风仿效,流于形式,而应基于俱乐部制模式的现有优势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高等公共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比如说,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因地、校而制宜。不断丰富俱乐部制模式下的公共体育课程类别,积极融入冰雪类、民族传统体育类和新兴类体育运动项目。加强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现代化治理,进一步明晰体育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等。(三)“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构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已有学者提及,本文所提出的课内外一体化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练的一体化;其二,线上慕课讲授与线下自主学习的一体化。顾名思义,体育课堂内外的一体化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重在突出教师的引导和辅导,学生体育学练的自主自觉。线上下一体化要求体育教师要用心完成体育授课内容的线上呈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更多地是为师生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使体育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运动技能。该模式既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也明确了教师的服务意识与职责担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增强学生体育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基于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

(一)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教学现状。无锡太湖学院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成为江苏省首家成功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并逐步发展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典型[11]。太湖学院办学至今已历16载,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亦由起初的单一类别发展到现在的16大项目课程门类,具体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定向运动、户外拓展、瑜伽、体育舞蹈、啦啦操、武术、田径、、跆拳道、健身健美等,但尚未建立起系统化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教学部虽已独立建制,但其功能基本上仍等同于体育教研室。部门现有专任及外聘体育教师20余人,师生比失衡,师资匮乏,同时学校室内外体育场地资源在数量上基本达标,质量方面有好有坏。学院暂未形成较为固定的行之有效的创新型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未就此议题组织进行过专项化教研探索。其他如建立健全体育科研奖惩制度,建立公开课等教学观摩及比赛制度,体育专项经费的公开公示,年终评优的评定标准研制与民主评议实施等有待完善。虽然冬季校园迷你马拉松、迎新篮球赛等校园品牌赛事已基本形成建制,但比赛组织形式、比赛内容等仍需丰富。总的来说,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教学发展较为薄弱,诸多环节仍需补强,尤其是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缺失方面。立足新时代,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任重道远。(二)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入思考。基于SICI模式、俱乐部制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提出,进行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思考。在分析无锡太湖学院公共体育教学现状的前提下,将3种模式融入学院现开设的不同体育课程项目中,以探求哪种模式更适合于当前学院公共体育教学,哪些模式不太适合(见表1)。诚然,融入思考只是一种理论设想,具体实践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所提出的SICI模式、俱乐部制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等3类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所进行的初步思考,虽对其融入某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项目教学进行了案例分析,尚存不足,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无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如何变革,其指向最终都会定格于“全面育人”: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立足新时代,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一路前行,任重道远。

作者:强磊 王轶 郑继超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