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城镇化投资特点与重点

时间:2022-05-15 09:21:00

工业与城镇化投资特点与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人均GDP达到34999元人民币,约合5469美元,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占比达到51.27%。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在这样的阶段上,投资必然呈现出相应的特点。

一、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处于增长高峰期

从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的角度看,实物投资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是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二是直接提供消费品与服务的一般产业投资。前一类投资的特点是建设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建成后使用时间长,更新速度慢,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后,对其需求将急剧减少。后一类投资的特点是单个项目投资量相对较小,但项目众多,随消费结构变化而不断变化,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看,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建设的高潮,都出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特别是在此阶段中期,往往达到最高峰。实际上,一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之日,也就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完备之时,对此类投资的客观需求,必然相应下降。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投资和经济都长期保持低增长,其实是他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完成之后的必然结果。我国在发展阶段上,不同于早已完成工业与城镇化的发达国家,而是正处于这个过程的中期。因而,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理应进入高潮期,在总体上表现为快速增长。只有这样,我国工业与城市化进程才能顺利进行,避免人为折腾,稳步而又快速地改善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的内部重点有序转换

处于增长高峰期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并不总是整体齐头并进,而是存在内部结构,表现出增长重点有序转换。从1998年开始,主要是新世纪前10年,我国煤炭、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电信与公路等行业的投资增速最高,但现在已过高峰期。继之而起的是水利、电力、铁路、设备制造、城市设施和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已经开始或即将进入投资增长高峰期。从国家和各地“十二五”规划所列建设项目看,水利、电力、铁路与设备制造等产业的投资建设,将在稍后的“十三五”规划期间达到基本完善,度过投资增长高潮。受其影响,“十三五”之后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整体增速可能放缓,少数行业的投资或许负增长,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以下。地铁等城市设施和居民住房投资的增长高峰,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城镇化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不是10年8年就能够完成的。城市化必然强烈拉动城市设施和住房建设,而且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会随家庭收入提高而不断增长。即使早已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国家,住房投资仍占较大比例。例如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住房投资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

三、新兴产业投资孕育巨大的增长潜力

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后,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的高峰期将成为过去,除了产业调整和弥补折旧生产能力的投资之外,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将主要是以下的新兴产业投资。

(一)各类产品的创新投资。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产品的生产线建设等。

(二)新型创意产业投资。适应人们生活档次提高和消费理念变化,能够发挥消费引导作用的产业,如方便家庭旅行的房车等。

(三)高新技术服务产业投资。这类投资很可能在住房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高速增长,明显提高在总投资中的占比。

(四)环境保护与治理投资。从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和发达国家治理的经验看,我国在今后还需要20年左右才能完成治理任务。

(五)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