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现存问题几点思考

时间:2022-11-24 02:30:49

统计现存问题几点思考

一、主要问题

(一)统计专业报表数量多、工作量大。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益分散,绝大部分企业已由原来单一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为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企业集团”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物不断涌现。统计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核算机关势必因为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而相应拓宽数据采集渠道以便实现统计数据信息全覆盖。为满足政府经济发展决策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经营企业及社会公众获得各种指标信息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报表数量、统计涵盖范围不断增加,指标定义越来越规范,指标间关联性越来越强,仪器指标数据要求越来越精准,对企业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问题查询量越来越大,统计报表强调时效性,企业不胜其烦,经常出现报表报送、数据问题查询期间企业统计、会计无故不接统计部门电话、以各种原因进行推诿,不予配合情况。如2017年入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季度报表,大型工业企业季后7号之前需要上报报表达十几种,工作之艰巨可想而知。(二)能源价格指标未列入统计监测范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耗能行业采取限制、淘汰、关停等一系列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能源统计这个直接性的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的统计指标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现有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涵盖的所有能源报表均没有对能源指标的价格变化情况给予反映。能源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原材料和重要动能转化来源,能源价格变动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均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原材料购进成本增高时,企业运行成本必将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出现盈利能力变小或亏损,企业势必通过变化生产规模来应对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购进成本降低时,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盈利空间变大,势必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以谋求最大利益。能源原材料同样可视为一种商品,同样符合商品的供、需平衡曲线,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商品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随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一种相对的均衡状态,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适时进行干预。能源价格统计的缺失使统计数据使用者、经济发展决策者不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不能明确发现数据背后的市场运行规律,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不具备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提供统计服务的职能。目前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统计部门实现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监测工作迫在眉睫,然而现阶段由于受统计制度问题及统计自身性质局限,统计还没有具备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核算的能力。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看:一方面污染物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为推算原则来进行分类核算、即用产成品推算污染物排放量,而现行的能源统计消费指标行业分类方法则是以“工厂法”为依据,即以能源原材料消费原则进行行业入统核算。而且目前制度中产品指标分类少且不精,很多能源消费品指标没能在统计表格中进行设置,导致部分消费能源产品不能入统参与核算,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统计对产品指标分类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各种耗能设备不同、燃烧方式不同、消耗程度高低均能导致排放因子不同,均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核算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二、几点建议

为满足经济多元化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回归统计本源职能、减轻企业统计负担,消除其为难情绪,弥补统计制度中关于能源价格统计的缺失提高统计信息决策咨询能力以及尽早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所需的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监测核算的职能,现就统计存在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一)加强专业统计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统计机构内部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轮流授课交流制度,在促进本身专业统计业务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打破统计专业间的局限性,积极学习和掌握其他专业统计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保守的传统观念、提高自己的全局意识,勇于解放思想、迎难而上,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成为优秀的部门综合统计人才,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咨询服务。针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家统计局实行了“统计四大工程”和制定了统计的“三条红线”,打算从数据源头实现数据真实性填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统计数据失真、大众对统计数据的误解、改变政府形象,政府现有统计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改变现有统计管理模式,将官员政绩考核与统计数据脱钩,不“纸上谈兵”,以数字论英雄,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统计数据被干预问题,回归统计本源,真正发挥统计咨询、建议的职能;政府统计部门应在统计指标设计、数据采集上报、数据处理、数据等各个阶段加大对统计数据的评估工作,及时公布数据采集方法过程,数据核算方法,对产生数据差异方面进行有效合理的解释,做到数据透明、公开,真正消除大众疑虑。(二)在现有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一套表”的基础上,对企业报表终端进行报表“一页”化即通过对企业报表指标的重新筛选,取消重复性指标,将统计部门需要的经济指标全部归入一页表来填报,实现企业在每次报表时只需填报一张表即可,真正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报表负担。统计部门根据各自专业的需要,县级从企业的这张表中提取自己专业所需要的经济指标供自己使用,市级提取市级自己需要的指标供自己使用,以此类推,实现一次性全部上报国家统计局,杜绝县、市、省一级一级对企业报送数据审核把关的现象。这样既实现了减轻企业报表任务量又满足统计部门对经济指标了解、掌握的需要,同时,采取这种报表方式也可减小地方政府对企业上报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干预的情况,因为政府部门一旦对统计指标进行干预,擅自更改企业指标,就会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各指标出现各种不匹配,统计执法部门方便进行统计违法取证,方便统计处罚实施,起到对企业、地方政府部门震慑的作用。(三)完善能源价格等统计报表制度。不断加强能源产品供应、生产、消费形式监测研究,提高政府能源统计机构人员力量和业务素质,开展能源市场运行调查统计分析,建立健全地区间能源产品流入、流出统计调查制度和流通企业能源商品的批发、零售和库存统计调查制度,制定能源价格报表指标,理顺制度体系;设立能源价格采样试点,每月对能源价格变化进行时时跟踪、编制能源价格指数,尤其对煤、气、油等主要的能源品种及时进行价格统计、分析及走势预测,分析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产品供、需走向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前给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反馈咨询建议,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市场平稳运行。(四)国家统计局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能源原材料生产、流通、消费指标进行细化、增加污染物排放核算相关指标数量以保证统计部门从企业生产方面对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产品指标做到全覆盖,实现污染物排放可由生产源头消费数据进行核算;地方统计机构加快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监测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从理论、成因、生产流程等对污染物如何形成得到全方位认识,熟练掌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知识,与环保部门配合,实现从原材料消耗种类、消费量和产成品种类、产量两个方面采集数据进行污染物排放量测算,统计数据与环保数据相互印证,确保数据推算精确;国家统一制定排放因子标准以利于统计核算,统计数据更具有权威性。

作者:林鹏 单位:迁西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1]罗建章.关于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5).

[2]杜文平.关于我国统计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7(11).

[3]环境统计知识手册[M].河北省统计局能源处,2013.

[4]杨清.中国大气污染与防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