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与跨越路径

时间:2022-08-30 05:53:02

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与跨越路径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显而易见。面对时代的变化,我国社会环境和人们世界观、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外来的和内在的挑战,给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实现突破作以下探讨与分析:

一、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文化的传入,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敌对势力抓住这种机会,不断对我国人权、民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异议。同时还利用当前我国新一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的意识较为开放、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猎奇、叛逆心理不断进行大国的思想、文化渗透。这些不良国外文化入侵对我国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第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自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以来,市场经济所蕴含的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等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功利化的思想意识逐渐侵蚀了大学生的思维体系。在新一代大学生群体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淡化。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三是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消极影响。由于互联网所涵盖的内容良莠不齐,主流文化与暴力、色情、虚拟等亚文化共存,使得网络环境极为杂乱,且内容、品位低俗化倾向日趋严重,这些消极文化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构建形成侵蚀。由此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问题,比如校园暴力的出现,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增多。针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予以正面、有效的疏导,是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学生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客观、全面的掌握和分析,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首先,学习意识与功利主义同时增强,加大了思想政治课程等非技术性课程的教学难度。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与社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注重的仅仅是专业课、工具课内容的学习。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与取得就业之间并无实际的关系,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无用课”,因此可以不予理会。这无疑从主观层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阻碍。其次,渴望交流的主体意识与网络自闭的客体表现,使得大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障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渴求理解、沟通、交流的阶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以及大学生中手机的高度普及,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将交流的对象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则越来越趋于冷漠、缺乏信任。网络普及所造成的自闭、孤独、不信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友好沟通,并间接妨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形式主义与功利的政治上进与现实的政治淡漠形成严重反差。各高校每年都会有一批学生积极、主动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于扩大党的队伍、发展党的事业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入党目的并不单纯,这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极为功利化的,他们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找工作时增加自己的竞争砝码,他们在表面追求上进的同时,对于现实的社会问题则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这种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政治上进与现实的政治淡漠的严重反差,正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表现出部分德育目标缺乏时代性,很多目标流于空谈而缺乏实践意义。此外,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等内容被忽视。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过高、过大,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因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以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不愿意上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原因。

二、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的途径分析

面对上述种种挑战与困难,我们如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是摆在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如何有效调动学生思想观念上的积极主动性,如何革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坚守不放松。如果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重要领地高度重视,能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得教育能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必将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次,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深受网络的挑战和影响因为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规范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多元化及复杂化,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争取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阵地这种新的教育载体,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改善网络环境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克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弊端,注重结合实际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须要从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入手,要坚决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和集体式教育模式,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从大学生关心的事情出发探寻教育结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定要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这样大学生才能通过眼见为实的亲身经历去深刻领悟看起来枯燥无味却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能从主观上积极去感悟与接收,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强化。

(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当前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主体——大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必须要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人格和思想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真正的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潜在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更为远大的志向,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体现当前时代特点和大学生实际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发展阶段,结合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大学生心智虽然还不成熟,但他们已具有基本的是非辨识能力,已形成自己初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工作中,辅导员要秉持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管理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和行动,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去实践与发现,接纳和满足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如人本主义教育观所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相信学生能自己教育和发展自己,因为个体的成长是自我实现的前提。三、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和教学内部因素的困扰与挑战。我们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政工作全过程。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使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各方面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我们必须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支持和鼓励他们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