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3-06 11:22:17

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纪念日。长征胜利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80年前中国抗日的革命将士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长征精神。他们对革命理想和事业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当前,一些中国青年大学生出现迷茫困惑、重知识轻道德、功利化的理想信念危机。发扬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阐述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自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这是中国革命军最艰辛、最痛苦、最重要的时段,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创造的一项伟大创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指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加红25军的长征。有关资料显示,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十四个省,进行了六百余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四十余座高山险峰,经过了十余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红一方面军在368天的长征转战11个省份,遭遇敌军400多个团的围堵百余次战斗,参与十五次大决战,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这一真理通过长征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经历了硝烟与战争的磨炼,参与长征的兄弟部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军时,出现了你送我钱粮,我赠你物资,一时间钱币、盐巴、牛羊肉、毛、皮等互赠有余。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方面军会师时也是如此,他们在分别时红四方面军为红二、六方面军的每位同志织了毛衣、毛袜等御寒上品,红二、六方面军把红四方面军的营地打扫得干净整洁,同志们之间的阶级友爱在战争和日常中都有充分体现。这些都体现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后期的艰苦作战做了充分准备。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都被传颂,长征的革命家一直以来都受人尊崇。他们当时经历的苦难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前路未知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所敬佩。战争残酷战火不断,长征的战士浴血奋战嘉陵江、强度寒索大渡河、乌蒙磅礴走泥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战争故事。他们翻过了飞鸟难跃的夹金山大雪山,并肩横跨了人迹罕至的沼泽大草地,前途未卜的长征军并未因环境的艰辛、战火的侵扰而低沉,他们尝遍了大草地的野菜,还为大草原的野菜排名,最终“冠军菜”归灰灰菜,不仅如此,并兴致十足地评选出了“野菜前十名”。到最后草地的野菜被同志们挖光了,仅剩四百名战士走出了大草地,战胜了草地。野草枯荣年年有,红军吃苦耐劳的光辉岁月载入了中国革命史。思想路线至关重要,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规律中开始了最初的尝试,成就了一个在认真分析中国现实国情基础上自主、不断自纠错误的思想路线方针的过程。在与外部反革命力量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出现与共产国际遥控下的“左”倾错误路线的较量。面对“第五次围剿”失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明白“左”倾错误的严重性,召开了“遵义会议”,及时纠正博古等人的错误,挽救了中国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征是革命斗争年代的中国检验军事路线的现场,它的胜利标志着指挥路线正确。通过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实事求是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长征的战士翻过大雪山、夹金山、打鼓山等生命禁区,爬过了荒芜人迹的沼泽大草地,冲破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和一次次围堵。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这些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学习。

二、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身体的疲乏、环境的艰苦、局势的紧迫等因素磨炼着当时的长征人。“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当时的长征人怀着这样的执着爬雪山过草地,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当前,一些大学生面对纷繁的社会诱惑,表现出理想信念模糊的态度。个别大学生学习时间不固定、自制力差,不知道怎样约束自己,有的沉醉于网络世界的游戏人生,有的迷恋影视网络明星,没有明白自己的责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把长征精神和“中国梦”等时代思想相结合,更好地体现红色的长征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辈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和行动方向需要用优良的精神来导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的文化迅速传播,对我国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硬性。国家要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弘扬长征精神显得尤为迫切。在学习和生活中,个别大学生追求物欲享受,不能把握好自己。例如,个别品学兼优的学生面对高消费潮流的诱惑时,为满足虚荣心,经常会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出现错误的消费观念和心理,给自己、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个别毕业生急功近利,为个人利益不惜以损害别人利益为前提,投机取巧。青年一辈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弘扬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尹思钰 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