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之路

时间:2022-02-02 05:24:00

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质上是宏观文艺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正是批判继承人类一切先进文艺思想的创造性成果。编写文学教材,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同样要吸收、继承人类创造的文艺理论成果,特别是20世纪以来文艺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放开眼光,博采众长,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之路。

重视对当代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学术概括和理论提升。古今中外大体上存在着三大文论话语体系和四大文论学理系统。三大文论话语体系是: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和西方文论话语体系的本土化;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和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现代化(或称为现代转换);马列文论话语体系和马列文论话语体系的中国化。我们应当把进行理论创新和倾听实践呼声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对当代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学术概括和理论提升,重塑和建构出既有世界性、人类性,又有时代感、当代形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文论。四大文论学理系统是:研究“文”与“史”关系而抽取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历史主义文论学理系统;研究“文”与“人”关系而总结出来的各式各样的人本主义文论学理系统;研究“文”与“美”关系而概括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审美主义文论学理系统;研究“文”和“文本”自身关系而提炼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文本主义文论学理系统。我们应当积极、自觉地整合上述各种文论学理系统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建构起涵盖“文”与“史”、“文”与“人”、“文”与“美”和“文”与“文本”关系的,相关学科形态诸如文艺社会学、文艺人学、文艺美学和文本学等有机融合的,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体系。

努力从研究对象中探索和寻找规律,求真求新。文艺研究主体必须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意向,对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阐释。求真求新,应当特别强调“时”、“空”和“势”的概念。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同时规定着事物所包含着的真理的边界和适用范围。注重时间因素,一方面要追求与时俱进,推动文艺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历史进程中、不同社会条件下和不同文化语境里的国家、民族、人群和地域的文艺理论的历时性差异。注重空间因素,要适当强调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环境里的文艺理论的共时性差异。同时,还要正视不同的文艺理论是“强势”还是“弱势”。从世界范围看,尽管现当代西方文论是一种强势文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强势文论都必然是先进文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强势文论都一定具有可供选择的合理性和真理性。如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西方现当代的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思潮,从整体和全局上说,并不适合尚处于发展中的当代中国的国情。因而,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和套用西方现当代呈现出强势状态的文论。任何异地和外域的文论,都要经过有选择的本土化的变通和内化的过程。对此,我们应当牢记“南方为橘”、“北方为枳”的道理,防止和克服洋教条主义所造成的迷误。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必然带来文论的多样化。20世纪的文艺理论特别是西方的文艺理论新潮激荡,流派纷呈,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对文艺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的多视角、多层面研究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各种文艺观念、批评模式,都在各自所擅长的研究领域作出了新的开掘和新的拓展。这对于扩大学术研究的视野,挑选与优化其中有意义、有价值、有真理性和合理性的思想成分,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理论资源。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宏观、辩证、综合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鉴别与分析,通过吸纳、承接和转化,结合新的实践进行重塑与创新。健全的、合理的文艺理论格局,应该是既有主导又呈现多样。无主导的多样可能造成混乱无序、极端的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无多样的主导又可能导致单调刻板和整齐划一。只有主导与多样相结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既有主心骨又充满蓬勃生气与新鲜活力,才有利于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只有建构起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标示先进文化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具有创新和开放形态的文艺理论,才能体现历史发展的新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以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