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论文

时间:2022-03-16 03:34:23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论文

[摘要]网络监督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公民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兴渠道,正逐步成为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是由于网络的两面性,如果网络监督使用不当,就会存在着网络信息准确性不高,参与者不均衡,易出现网络暴力,网络监督缺乏法律法规规范等问题,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公民、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协作,使其最终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网络监督;网络舆论;反腐倡廉建设

网络监督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的产品,其实质是借助互联网网络这个平台,普通老百姓可以和政府共同对某一件事进行及时跟踪、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促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监督逐步展示出其强大的价值所在,但目前在实施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大力支持和引导网络监督,提高反腐效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一、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网络监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着很大的价值所在,在近几年国家反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网络自身的两面性,导致网络监督如果运用不当,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准确性无法辨别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中充斥的信息不仅数量庞大、鱼龙混杂,而且隐藏着许多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同时每个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等条件的不同,获取辨别信息的能力也不同,再加上目前网络技术并不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容易导致网络信息的准确度无法辨别,造成公众选择的非理性化,最终演变为情绪化、非理性的行为,这些必然会造成人们对网络监督的可信度和可靠程度产生怀疑,严重影响网络监督的有效性。

(二)网络监督的参与者不均衡

网络监督的参与者主要是指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评价和监督客体的网民。②首先表现为参与区域的不平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③我国地区差异明显,贫富差距严重,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网络已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普及率相对较高,相反在一些经济技术发展落后的地区,公众的生存依旧是一个大问题,更别提利用网络进行监督。其次,网络监督参与主体的不平衡。从互联网中心的报告中,参与主体存在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学历上的巨大差别,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参与政治生活。

(三)网络监督不当易出现网络暴力

网络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它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也缺乏正确方向的引导走势,网络信息的平等性、交互性会使一些话题能够在顷刻间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从而成为大街小巷人们谈论的话题,一些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可能是虚假的信息,也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们进行的炒作,更有可能是谣言,形成强大的舆论,如果不受控制甚至会造成网络暴力。

(四)网络监督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

在我国,网络监督的出现也是最近这些年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迅速兴起,然而网络监督方面的法制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一些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网络监督方面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远远滞后于其快速节奏。我国现有的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数量少,而且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相关的法律规定也不够清晰和明确,关于网络监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法律漏洞,因而不能保障网络舆论监督的有序运行。

(五)网络监督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网络监督存在着很多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仔细研究网络上成功的反腐败的案例来看,网络监督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大多都是“眼尖细心”的网民通过某个偶然性的新闻、图片、视频、话语等各种形式,发现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并将之公布于网络上,其他网民也会随之而来,在网络上热议形成引起媒体的关注,进而形成网络舆论,最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惩治贪官。例如自从“表叔”事件后,一些贪污的官员就会不戴表,言行举止都会刻意谨慎和低调,导致网络监督的有效性丧失。从反腐败的经验来看,要想把贪污腐败分子从党的队伍中清理出来,仅仅靠偶然性的一两个事件是不够的。

二、规范反腐倡廉建设中网络监督的相关策略

针对我国目前网络监督面临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进行合法有序的网络监督,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首先网民应该养成自律意识,自觉依照相关规定来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白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同时应该意识到行使网络权利也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独自上网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自觉抵制网络上的暴力、谩骂等,提高自身的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全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所以网络道德教育要从基础抓起,使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将网民的行为控制在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后,网络媒体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责任,通过建立相应的道德网站、论坛等正面向上的网络舆论空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传播积极向上的媒体信息。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

我国已经于2008年5月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管条例已经颁布实施了近8年,政府的信息公开也在逐步推进,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政府信息公开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公开的内容,如何公开,政府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的信息公开大多形式大于内容,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也更新较为缓慢,成为“僵尸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在保证一些机密信息不泄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公众可以清楚地通过政府网站了解到政府工作的相关动态,熟知政府政策内容,对政府政策进行反馈,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在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充分关注公众的意愿和要求,降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门槛,提升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及时高效地了解政府的工作,进而支持、监督政府的工作。

(三)依法治网,构建良好的网络监督环境

随着互联网出现及飞速发展,网络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进入公众的视野,受到公众的关注,并与传统监督方式相结合,成为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全新平台。为了保证网络监督能够有序运行,首先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监督环境,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在立法上,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保障公民的监督权,为公民提供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使公民在进行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要让一些网络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最大限度的保证公民网络监督的有序性。在立法完善之后,要加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行使其权力,处理好网络空间中各种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网络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保护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四)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力

网络监督是在网络上展开的,往往是某事件或者某人物成为了公众舆论的焦点,这时候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才开始慌忙上阵,没有相应的准备措施,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和地位,这往往解决不了根本性的反腐败问题。因此首先网络媒体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当网民已经在网络上讨论某个话题并已经获得了一些相关的重要信息时,这时候传统媒体可以介入,不仅可以把网络上讨论的话题转换为现实生活中公民讨论的话题,而且还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互动,资源共享,把网络监督深入化、深度化、平民化,提升网络监督的有效性,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

(五)借鉴国外网络反腐的成功经验

网络监督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新出现的事物,发展还很不完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利用网络监督来进行反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吸取国外在网络反腐方面的精华部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充分的结合我国国情且为我们所用。例如,欧美国家的反腐败的法治体系非常健全,有很多关于公务人员腐败贪污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临近的国家韩国,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全民反腐,这些国家在利用网络反腐方面走在我们前面,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根据我国国情加以应用,使反腐败工作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三、结语

网络监督从进入公众的视野到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已经逐步成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新兴渠道,也成为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乃至一切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组织和个人的一种重要力量,成为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规范网络监督离不开公民、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协作,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使其逐步成为传统反腐方式的补充力量。

作者:李长根 翟琳培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成剑英.网络舆论监督:特点、难点与对策〔J〕.求实,2010,(04):60-62;

〔2〕朱宪臣.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建构:价值和可能〔J〕.中共石家庄市市委党校学报,2012,(06):23-2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