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才的合理开拓

时间:2022-04-05 02:49:00

浅析人才的合理开拓

人力资源是一种把人力当作一种财富的价值观。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挖掘人的各种潜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人才,以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战略地位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和有效利用,是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l、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但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正从以物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面临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严峻挑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以使我国由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国,逐步变成具有人力资料优势的强国。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人力资本存量,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

我国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外延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资金、物质、劳力的投入来实现数量、规模、速度、产值的增长。这种资源依托型的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可以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极低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下去必然导致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由自然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转为人力资源依托型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发挥其巨大的潜力,用丰富的人力资本优势转换替代物质资本和资源资本优势,更有效地吸收,组合各种生产力要素,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合理的因素。

1、人力资源量大质低,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是人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但在人力资源存量与人力资本总量之间却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知识的不断更新,劳动者知识的折旧大大加快,由此将会出现“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削弱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此看来,中国人力资源量与质的矛盾已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这一矛盾若得不到解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2、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我国人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和地区间配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二、三产业中,大量人力资源滞留在第一产业。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关键时期,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而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在这一结构转换的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开发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做支撑。正是由于这种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短缺,抑制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影响了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另外,我国人力资源的地区结构也不合理,人口和产值分布不均,不利于我国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而形成的,这种支出主要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流动迁移的费用支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支付的利息和技术推广费用,其中教育和科技支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份。人力资本的关键性投资在于教育。根据国际惯例,教育投资的重点应是基础教育,应优先保证对初等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国对初等教育的投入一直不足,长期维持在30%以下的水平,而高等教育投资比重过大,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限制了教育规模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涌现。而且在这有限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中还存在严重的闲置浪费现象,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此外,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不合理流动,导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再加上农业中滞存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工业企业中富余职工越来越多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隐性失业现象,以及行政机构人浮于事等等,我国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无法估量。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我国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关键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现状的深入分析,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研究对策,从而探索出一条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1、转变观念,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

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树立人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彻底转变观念,真正懂得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需先行,重点加强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在加强政府投资的同时,应广泛开辟企业、民间、国外投资等多种资金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应改善投资结构,主要投向成人教育、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向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2、实施“教育立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在当今时代,人口素质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我国,如果不注重提高全民素质,就无法解决人力资源量大质差的矛盾,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提高全民素质,关键在教育。大力加强基础教育,首先从娃娃抓起,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3、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人力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城市,集中于第一产业,集中于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一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展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应面向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应面向金融、信息、通讯、旅游等第三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就业,培养造就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新型人才;应面向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抓紧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搞好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做好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培训,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4、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国企改革。

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国企改革的宗旨,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企业全体人员的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拥有持久活力和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在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独创性和竞争性的知识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了使企业培训即人力资源开发取得成效,领导者必须树立“教育优先,以人为本”的观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首先,要加大对培训的投资。其次,还要构建人力资源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这样可以稳定人才队伍。由于人力资源在接受开发的同时,即接受教育、培训的同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和机会成本,只有人力资源的投入得到回报,才会鼓励其发挥潜能,为企业做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既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提出了十分迫切的现实要求,也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开拓,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必将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