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1-16 09:52:25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即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动用自己的“情感”把学生带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求知境地,有意识地创设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一旦被吸引,往往会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思考的学习动机。

二、设疑质疑,激发兴趣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宋学大家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活动,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三、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容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实物操作还是画图操作,都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操作活动,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保护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无趣”变“有趣”,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高松芳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寄宿制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