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共课程改革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1 03:19:49

数学公共课程改革几点思考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对于传统的数学公共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从课程内容、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探索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新体系。将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数学建模、教研教改、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教学团队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成效显著。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内容;质量标准;课程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6年,国家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到,有600余所地方高校将重点转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通过当前高校形势不难看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当是高校转型改革的主力军。该校在应用型大学转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11月29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四次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学院召开。经过对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引领辐射作用等方面综合评价,会议讨论通过24所高校组成新一届“新建本科院校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该校当选副理事长单位。学校自合校升本以来,一直坚持“三性一型”的办学定位,即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和应用型,着力培养“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技术大学是区别于传统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的大学,定位于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地方(行业)经济紧密结合,为区域经济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数学作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严密性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导致“教师教着累,学生学着累”的尴尬局面。因此高校数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1.1“三教融合”推动课程内容建设。采用“三教融合”的方式,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教学内容优化改革为核心,构建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内容体系。所谓“三教融合”是指:以应用型教材建设为抓手,结合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不断探索优化教材体系和内容;以应用型课程教学为核心,积极推动应用型精品课、优质课、视频公开课以及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以应用型教研教改为依托,积极探索如何培养本科、研究生的理性思维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1.2“一个结合、两个因素、三个评价”构建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质量标准依据应用型大学的教学需求与特色,制定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质量标准。采用“一个结合”,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虑“两个因素”,即课程的质量观和层次定位这两个因素。依托“三个评价”,即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课后评价及专家评价,针对课程不同学科性质和不同评价主体,注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质量标准,从而规范了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体系的建设、实施与评价流程,并形成了保障数学公共课程质量,促使其不断提升的有效机制。1.3“以赛促教、以教促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大力推行“以赛促教”,即课程实践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为主要形式展开。具体而言,在全校范围内积极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赛课计划以及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并组建教师团队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和专项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以教促改”即基于课程实践的探索和创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下,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品格为目标,不断改进课程实践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在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实践自身优化的同时,不断促进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手段

(1)重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三大平台”即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和实践平台,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各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不同需要,结合数学的自身特点,建立新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按照前沿性、先进性、交叉性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利用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相融性、互补性对原有的课程从内容分化、重组,课时上进行必要的删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教学体系。以“三大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基础平台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讲解数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较完善的数学理论基础;应用平台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数学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情况;实践平台以教师讲座和学生实践相结合,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活动,重点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系统分析传统数学公共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评价维度和要点,形成了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质量标准的内容框架和组成要素。在制定该标准时,采取了“一个结合”,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课程质量的重要属性和质量保证的基本内容方面,提供有关质量目标和要求的定性描述;在课程建设各阶段具体的质量监控点方面,提供相对细化的、可测量的量化指标。在制定该标准时,还考虑了“两个因素”,即质量观、层次定位等基本因素,课程的学习目标须与特定的能力指标相衔接,以能力培养为指向,兼顾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同时必须符合国家的整体政策、规则和标准,注重与其他教育类型话语体系的对接,符合应用型大学的教学实际,突出针对性和适切性,定位于可衡量、可操作的课程标准与指标,使研究目标和成果落到具体的实操层面。在制定应用型数学公共课程质量标准时,引入了“三个评价”,即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课后评价及专家评价,使得新的质量标准能够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课程质量标准对于不同专业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同专业其数学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可以有差异。(3)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下,以数学建模、赛课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以优质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和教材建设为平台,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品格为目标指向,结合案例教学,以五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为基本原则,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块结构,构建三大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体验数学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1)多位一体,统筹联建,综合效益最大化。将诸多的事项(如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数学建模、教研教改、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教学团队等)有机结合、通盘考虑、统筹建设、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联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2)积极推行应用型数学公共教材体系的改革,构筑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平台。推行的教材体系打破传统教材模式,从理论性向实践性和应用性转变,增加了大量应用实例和工程案例,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从学枯燥的知识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欲和创新欲。(3)依托项目,注重推广,使成效和受益面最大化。依托《数值分析》《高等数学》等省级校级优质课和精品课程、重庆市本科教改项目“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科数学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和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5个项目,积极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等数学》是公共数学基础课,《数值分析》既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主要基础课,又是数学专业课。通过项目带动,起点较高,受益面广,已扩大到大部分专业,使得本成果的受益面最大化。(4)理念先导,实践检验,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基于创新人才教育理念,以数学建模竞赛、赛课计划、教材建设、优质课程、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等为载体,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该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培育了大量新生力和后备军,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了应用创新人才,对提高学校声誉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淦洲.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数学课程的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96-97.

[2]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1-4.

[3]王洪珂,田学全,王晓峰,等.《数值分析》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6):130-131.

[4]张建广.数学教育应是数学文化的教育[J].学周刊,2011(13):20-21.

[5]向长城,陈世强,方壮,等.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J].科教文汇,2015(8):28-29.

作者:付靖 王洪珂 廖文诗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