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探讨

时间:2022-05-09 04:31:0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探讨

课堂教学课型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而形成的典型、成熟的教学程序与框架,在实践中又不断调整完善,具有简约性与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一、新知课

新知课分为概念新知课与命题新知课。概念新知课主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涵与外延。该课程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认识结构体系,使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应用与书写、语文含义。在教学策略中,概念课需要对直观教学进行关注,引导学生从具体引申为抽象、把旧概念发展为新概念。在概念教学中,要通过正面、反面案例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避免对新旧知识进行混淆。在教学中,概念课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按照“感觉—知觉—观念—概念”的顺序对四种形态的发展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概念的背景与限制条件进行理解。命题新知课的关键则在于公式与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公式与公理进行记忆。通过命题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在教学策略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从实际事物中发现数学问题;克服强调记忆而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心理;需要对公式、定理的记忆方法进行把握。

二、习题课

习题课是在课堂完成教学之后,教师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的一系列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对知识的加深理解,让概念更加完整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寻找论证的方法的能力。习题课更加侧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公式、定理运用到情境中,寻找解决办法。习题课与概念课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解题思维培养,对解题思路、策略与技巧进行归纳掌握;在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时,把握共同因素,举一反三,迁移学习成果,同时要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创造性;在习题课中还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讲解时把握解题的思路与规律,而不是进行全面讲解,固化思维,在多练中让学生真正掌握,但并不盲目。在习题课优化过程中,需要做到审题、探索、解答与回顾。通过审题,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指明方向;在探索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明白解题的原理,促进思维活跃;在题目解答中形成学生的逻辑思维,注重层次性,教师需要对阶段的解题进行示范,做到规范有序;在回顾过程中,主要是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对知识加深理解与掌握。

三、复习课

复习课又分为两种。首先是经常性复习,主要是对新知识学习前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可以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用到的旧知识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式提问;阶段性复习则是在每一个单元或章节学习完成后进行的期中、期末复习,通过复习对这一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归纳,梳理知识点,对方法间的联系进行探索,以形成整体结构认识。复习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对知识进行复习,并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课堂上通过例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犯错中成长,通过一个例题连接一串知识点。

四、测验讲评课

数学测验是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把评价结果向学生进行反馈,形成循环式上升。讲评课的主旨为评,而不是对所有的解法逐一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良好解题思路,需要进行鼓励;对于存在的不足与失误,要协助分析根本原因,是心理还是能力、技巧等,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另外,通过对优秀学生案例的心得分享,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优秀学习方法,做到共同进步。深层反馈中,要通过讲评再设置一些有变化的问题,验证学生是否通过讲评完成真正的知识掌握。测验讲评课对于学生学习误区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共同分析教学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再次犯错。在讲评完成后,教师要对新一轮学习目标进行初步确定,与学生共同确认,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初中数学的学习进入了知识丰富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把握每一种课型的主旨,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初中学生的身心不断成熟,系统化的教学需要不断紧跟学生的特点,同时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发展适时调整课型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家宁.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及课例分析——以2013年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农村初中教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朱纪英.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姜璐璐.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赵积慧.初中数学分组合作教学的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张健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