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普查工作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3-29 03:12:56

水利工程普查工作探索与思考

普查工作特点

1.持续时间长,工作内容多,指标多,工作量大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持续时间为2010~2012年,时间跨度大,持续时间长,包括清查登记、填报上报、汇总审核、形成成果4个阶段。普查内容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涵盖水利工程的特性、规模、能力、作用、管理等各个方面。2.具有开创性、反复性本次普查是建国以来首次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缺乏经验。普查中需面对县级、市级、省级、流域以及国普办的各级审查,反复性强。3.采用高新技术,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本次普查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普查工作中,主要有遥感技术、GPS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软件审核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了普查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减少了工作量,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水利普查对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普查人员,才能顺利开展普查工作。4.具有系统性、时效性、关联性本次普查系统、全面地对我国现有水利状况进行调查,规定有统一的标准时点和普查期限,各类普查对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归并、衔接等关联关系。

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资料,准确性不足沂沭河部分直管工程修建年代久远,受当时技术条件、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缺乏相关基础资料,采用实地访问及推算估算等方式获得的资料,在准确性上存在一定误差(允许范围)。2.普查人员相对不足水利工程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所有工作环节环环相扣,加上各节点控制相对周期短,造成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目前基层水利普查人员多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导致人员力量相对不足。3.对基层普查人员的培训力度相对不足基层单位是水利普查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普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水利普查工作是第一次开展,现有基层普查人员业务素质又参差不齐,加上普查工作技术难度大,因此,需要对基层普查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虽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但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对基层的培训力度仍略显不足。4.普查特征值定义概念理解出现偏差因水利工程种类繁多,功能因地制宜,范围涉及全国,所以工作中难免会在某些特征值的定义概念理解中出现偏差,导致统计填报过程中需逐级沟通确认,对普查进度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5.软件功能有待完善虽通过软件审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但软件个别功能欠完善,导致质疑性问题反馈。

普查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是基础,组织领导是关键,为做好普查各阶段工作,沂沭河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总工任副24ZHIHUAI2012.12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基层局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水利普查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审查、咨询、座谈、协调、总结等会议,理清思路、总结经验、解决困难,确保了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2.积极参加培训,搞好“两员”选配工作根据国普办以及淮委、沂沭泗局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业务精干、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原则,沂沭河局组织完成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申报、登记和增补工作。同时,认真学习普查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普查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有关培训,全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普查队伍。据统计,沂沭河局参加各级培训人员累计达58人次,为确保水利普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奠定了基础。3.确保质量,加快进度鉴于水利普查“在地原则”的填报要求,在工作中采取“超前工作、逐级审核、双线填报”的方法,即早下手、早准备,赶在普查各阶段、各节点控制时间之前完成直管工程的各阶段普查工作任务,然后通过自检、复核、成果咨询、上级审核等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最后将修改、审核后的数据按“在地原则”报送地方普查机构及上级。通过逐级做好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关联一致性。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用高精度GPS对工程位置进行定位,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实地测量、现查调查等方式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在初步成果形成后,4次邀请有关专家、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对成果质量进行集中复核、审核、咨询,有效确保了数据质量。4.明确责任、有序推进为了推进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普查成果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我们强化措施,落实职责,科学合理地安排普查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具体普查数据的填报为各基层局技术人员,通过基层局及直属局两级普查员的复核,基层局、直属局两级普查指导员的审查程序,将普查任务及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前期选取了试点单位进行了普查数据的预填报,之后在试点基础上组织各基层局全面开展普查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工作,并初步形成成果上报;再根据上级审核意见和咨询意见,及时组织回头看,对初步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5.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对接工作水利普查工作实行“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因此,对接工作贯穿于水利普查工作的始终,并直接影响水利普查工作的成效。我们高度重视与地方普查机构的对接工作,为及时掌握地方普查动态、进度及要求,普查人员与地方各级普查机构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并建立了良好的双向对接渠道,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函件等多种形式,实现普查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安排专人采取双方共同录入、现场核对、调取录入数据成果核对等方式进行核实确认,有效地保障了普查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另外,面对县、市、省及国普办等各级专项审查和综合性、关联性审核,我们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各级做好审核审查工作,针对审查意见,明确专人负责,逐一核实,落实整改措施,明确反馈时限,确保审查意见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目前,已配合完成省级以上审核5次,审核意见均得到有效落实,工作得到地方各级普查机构的肯定。6.明确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水利普查档案是水利普查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水利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资料,将是今后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料。因此,在普查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工作,根据水利普查档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安排专人负责水利普查的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分专业、分级”的原则及时对水利普查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等进行整理、登记、立卷、编号、保管。有效地保证了水利普查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本文作者:张剑峰李风雷王伟涛工作单位:淮委沂沭泗局沂沭河水利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