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民银行审计风险原因

时间:2022-02-02 10:41:25

研究人民银行审计风险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客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指内部审计本身的固有缺陷及所处环境方面的原因,从人民银行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规范内审行为、提高内审质量、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人民银行内审业务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内审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入,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原有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指导意义,致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由于依据不充分、不健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2.内审部门独立性不强。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结论及审计责任的落实,都要受到本单位领导的制约,并且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受利益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内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很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从而影响了审计成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方面在同级监督上表现得更为突出。3.内审环境有待改善。少数单位对内审部门职能作用重视不够,在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等方面都不能够满足内审部门的需要,影响了内审工作开展。被审计部门的配合,是改善审计环境的重要因素。个别被审计部门对内审部门开展检查工作认识不到位,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审计工作中不积极配合,存在侥幸心理,只是想千方百计“摆平”问题,甚至采取消极态度,增加了审计难度,导致审计事实反映失真,因此也增加了审计风险。4.审计对象的多样化和审计范围的扩大化,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人民银行业务的日趋发展,审计对象逐步扩展,审计内容日益复杂,其内容从传统的合规审计发展为绩效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趋增多,特别是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对象的电子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越大,相应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加。(二)主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观因素是指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内部审计本身,由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以及在审计过程中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因素造成,从人民银行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内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审计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和疑点没有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没有完全遵守审计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二是部分内审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内部审计是在本单位开展工作,即使出现差错,反正都是内部的事,内审部门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更谈不上法律责任,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2.审计方式、方法的单一性,加大了审计的风险。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且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能力来确定需要抽查的时间段和样本量,这种方式过于倚重审计人员的经验,容易造成在选取样本时无法正确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甚至遗漏重大事项,导致审计人员得出不准确的审计结论,可能造成一定的审计风险。3.内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内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该包括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和审计职业道德等。从目前人民银行内审队伍现状来看,一方面少数内审人员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对审计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循私情或害怕打击报复,对发现的问题不查深、查透,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业务知识和现代审计方法的培训不足,复合型的内审人员较少,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人民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尤其是面临内审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审计内容,受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局限,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不足,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建议

(一)加强内审制度建设,优化内审环境。为适应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加快内审相关法规、制度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建立健全内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营造一个有利于审计质量提高的环境,为审计部门控制风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应紧密结合内审工作实践,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审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内审制度不完整、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制度上有效规避人民银行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加大审计制度宣传力度,努力争取各方对内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内审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排除多方干扰,确保内审工作依法依规开展。(二)提高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要使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应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一是各级人民银行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支持内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二是对内审人员实行单独考核,其业绩考核、职务升迁等独立于其他部门,不与所监督部门发生任何利益关系。(三)规范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在开展项目审计之前,应熟悉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充分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二是精心编制审计方案。应根据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所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三是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从审计项目制定、发出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到下发审计处理意见等,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做到环环相接,不漏不乱,从而有效避免重要审计事项的遗漏或偏差,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四)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是培养内审人员的责任感,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法规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准绳,内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准则》和各项经济金融法律法规依法审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不断增强内审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工作中随时客观预测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三是建立一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以加强对内审人员及其工作质量的定期评比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五)改进审计方式。一是加快人民银行内审信息化建设,构筑审计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审计信息处理系统,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提高内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达到实时监督的目的。二是改进审计方式,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效能。采取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级监督、将审计调查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等形式,整合各种审计手段,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首先,要重视内审队伍建设,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制定内审人员统一的资质标准,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采取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学等方式,加强对内审人员业务、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内审工作的需要。

作者:胡志成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新余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