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探讨

时间:2022-04-21 10:00:58

互联网+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探讨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降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也逐步向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向迅速发展着,然而“互联网+”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代化改革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产生诸多的问题及风险,这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起来。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针对本校实际建立一套健全而高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设计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专属信息化系统,不但有助于高校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也可及时有效地规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确保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得以井然有序运转,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基。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

2015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后,从2016年开始,国内高校均以积极之势,全面推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计划,通过改革管理、优化流程、健全机制、加强督导评价等系列措施让校内经济业务及活动进行得更加规范化,逐步构建出一套健全的体制与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1]。此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与优化,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科技减少人为操作,提高规避风险的有效性,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每一项管理制度均可获得全面有效的落实,确保在完善原有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与校内各板块管理系统的相互连通,实时信息与资源共享,转变传统财务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保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

1.预算与决算管理的问题及风险。第一,预算在编制过程中未经科学合理统筹规划,项目论证不足。例如,中期预算的诸多项目中,其绩效目标既无法迎合高校的发展规划,也无法与高校的考核指标保持一致,而年度预算项目,无法匹配实际工作计划时间的情况屡见不鲜,通常只是根据前年度的预算进行编报,缺乏真实有力的论证。第二,缺乏健全的预算绩效机制,奖赏不清,问责不明。预算绩效与考评机制的缺失,导致各部门间的互动性较弱,考评奖罚全凭财务部根据预算执行率的角度展开,无法作出公正、公平、透明、合理的考评预算,导致绩效失真,极易造成高校资源配置未能实现最优化,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第三,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不高,且执行进度较慢。预算执行中,调整过于频繁同时缺乏基本所需的审批流程,极易造成预算控制的刚性缺失,或者萌生一些徇私舞弊的情况。决算是直接体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存在,如果决算和预算的金额存在较大差异,这样数据与信息均不准确的决算,极易导致财务信息失实,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校财务的运转实况,最终影响管理者作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决策。2.采购管理与合同管理的问题及风险。当前,采购管理现存的问题及风险如下:第一,采购环节没有预算管理,且审核力度不够严谨,存在无计划采购、无需审批采购的乱象问题,直接导致所采购物品的重复、闲置等浪费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采购预算环节缺少明确性与追踪监管,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高校内采购资金的浪费主要来源于各部门独自采购物品种类、数量、质量等的参差不齐,缺乏对供应商的有效约束与招标合同,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极易产生道德操守问题。第三,财务人员对于报销的项目、内容的真实性缺少判断能力,付款审核无从着手,造成采购方面资金的高度流失而无法有效把控。当前,合同管理现存的问题及风险如下:第一,合同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流程,无法体现合同的关联性与约束力,易流于形式。第二,合同归属部门不明确,造成合同签订后无人管理,无人收编入档,极易造成虚假合同、无效合同、合同章乱用等现象,最终造成高校经济利益与信誉受到严重损害[2]。3.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风险。伴随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在财务管理领域实现了高效、便捷、严谨、统一的管理方式。目前许多高校财务部均面临着审核难、核算难、预算难、报账难、资金管理难、结算难、科研经费难等管理问题,结合互联网+建设的多系统平台虽然解决了一系列业务难题,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风险[3]。第一,各系统间缺少联系,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传统的重复项目、重复采购等乱象仍然存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管理能力。第二,审核力度不清晰,权限分配不到位,根据相关经济往来业务,财务部审核并不能完全做到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第三,经济业务项目间虽有关联性但彼此间信息的不流通、数据的不共享造成了资源利用率的低迷与浪费,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分析体系,直接影响了预算的管控与次年的合理制定。如教职员工的考核体系归属于人事部管理,而财务部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撑,因此很容易出现某某教师虽本月表现出色,但因制作薪资时缺少明确的数据支撑而无法将其纳入薪资报酬中。其主要诱因便是信息的不共享,部门间因缺少必要的联系与数据处理而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严重影响了部门间的合作或造成工作量不减反增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缺漏、虚假等风险。其次,各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数据编译方式,如学生的学号、专业代码,而这些信息与财务部记录的学员信息不一致,因此会造成财务部与学生经济业务往来的交互难题,使得高校对学生的服务降低,间接影响高校的声誉。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策建议

1.互联网+思维的信息化管理的推行。预算管理,结合互联网+思维推行电子预算管理系统,同时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将日常的一些财务业务、审批程序纳入系统中,如项目申请、项目论证、项目决策、绩效目标等,创建项目库,实现对项目的事前管理与控制。将预算管理系统与核算系统进行结合,能够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项目实施进度的有效控制,同时根据预算对实施结果进行考核。结合大数据实现对项目的有效分析,进而能够实现对绩效预算的评价,同时也能够为次年项目的编制、支出等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4]。资金管理,通过互联网+提供的网络服务实现线上资金审批、项目报账等业务。另外,通过开发财务专用APP实现与项目库的对接,进而获取项目全部信息并实现实时跟踪与把控。随时调取年度项目收支与执行情况并进行分析与比较,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持,方便对各项目进行管理与会计业务汇集,进而为财务工作提供高效的工作条件[4]。2.互联网+“业财融合”云平台的打造。积极推行“业财融合”的先进管理理念,加强高效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内部控制与会计制度相融合,从财务角度出发有效融合高校内各个管理系统,如学生信息与教职员工信息系统、科研与项目经费管理系统、资产与财务管理系统等,将传统各自分散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杜绝数据分散、无法实时共享、更新缓慢、沟通障碍的现象。创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业财融合云平台,实现人员福利待遇与工资发放、学生计费与收取、奖学金与研发基金、固定资产折旧与处置等各类数据在财务系统与管理系统上的实时共享,实现随时调取、随时查看、随时审核的目的性,对高校的各类经济行为实施集中管控、细化管控,增强高校的资产与经济活动等薄弱环节的财务控制,有效提升高校各闲置性服务的动态管理,以财务视角提升利用率,盘活闲置服务实现收益新起点。3.互联网+合同管理系统的建立。加强合同管理,对高校合同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合同管理部门,实现对合同类别的整理。创建基于互联网+的合同管理系统,结合合同的性质设置相应审批程序与权限,规范合同由制定到签定、审批、执行、归档的流程。在系统中相关合同处保存查看记录,同时将合同与相关经济业务往来进行唯一性的经济活动对接,实现合同、预算、招投标、采购、报销等业务的归属,完善系统实现报销等单一经济业务进入系统后能够实时展示相关合同等关联信息,方便财务进行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6]。4.互联网+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必然会伴随各种新问题,面对不可阻止的发展步伐,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通过对其不断了解实现高效运用。因此,高校可组织财务相关人员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互联网+时代下的财务知识变动,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还要对互联网+时代下所要注重的职业素养进行学习,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信息泄露现象。高校可聘请相关互联网财务讲师到校兼职培训工作或演讲,通过积极的人才培养活动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职业向往,同时通过对互联网的认知逐渐掌握财务动态,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提升,实现财务管理的细致化与严谨性,有效提升职业道德素质[7]。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意义

1.风险的及时预警。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一直是高校管理部门与财务主管所重视的主要内容,体现出了高校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从严治党科学发展观念的贯彻思想。伴随国家与政府政策上的变动,凸显出对市场乱象的整治力度与经济活动的严格把控。高校运用互联网+对内部系统进行完善与规范,创建细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环节纳入进财务管理系统中,堵死资金流向缺口,以自动化流程降低人为操纵性带来的风险,以高层管理审批流程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通过创建的互联网+云平台实现对高校内部各部门的管理,通过设置的考评方式实现对部门、职工、项目等的精确评价,结合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风险的预警,结合预警可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另外系统内自动记录且不可删除的各类操作痕迹是监督与管理、预警的主要数据来源,对此进行有效利用便是提升安全性的最佳途径[5]。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基于互联网+实现对财务内部的有效控制,结合相关业务流程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操作规范,根据内控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根据评价反馈的问题创建控制导向,结合控制导向设计内部控制体系使其逐渐完善,对出现的问题及修正设计应进行跟踪督导与验证,将修正情况纳入职工考核体系内并作重要指标,其发现的及时与否、修正的方法、修正的完善程度都是考核指标[8]。

互联网+背景下,必须坚持权责的一致性、制度的有效性、运行的顺畅性、执行的有力性、管理的科学性作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依据。它的推行实现需要全校整体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高度配合,只有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实现了流程合理化与管理规范化,方可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

[2]陈东霞:《基于内控视角下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相关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年第24期,第37-38页。

[3]董礼:《基于信息化背景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商业会计》2016年第11期,第70-71页。

[4]王春晖、曹越:《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思考》,《会计之友》2016年第19期,第87-91页。

[5]毛华扬、朱玉玮:《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与流程再造》,《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期,第21页。

[6]董家智:《电算化背景下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3期,第52页。

[7]尚慧丽:《基于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企业导报》2014年第6期,第11页。

[8]黄敏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改善措施初探》,《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年第2期,第33页。

作者:金丽娜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