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探讨

时间:2022-08-29 04:11:21

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探讨

摘要:本文从计量技术机构现状出发,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计量机构提升单位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量;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量是探索动态变化世界的钥匙,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和“引擎”。历史上3次技术革命都和计量测试技术突破息息相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催生产业重大变革,不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迫切需要计量在测量精度、测量方式和测量数据等方面,不断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极端、更加快速、更加泛在的服务。计量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它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其中不仅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科技的创新,同时也包括计量管理的创新和计量技术机构发展创新。《2019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计量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推进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计量技术机构”。[1]目前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不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不多,不能很好地为计量技术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描述、分析、评价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并加以实证,一方面有利于找出影响计量机构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使计量技术机构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及时发现问题、差距并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指标提携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精确可靠的基础。指标的设计要有相关理论为基础,反映计量技术机构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本质内涵和功能特征,遵循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规律,体现创新活动特点。

1.2系统性原则

一个复杂系统的评价需要从众多维度来设计指标体系,往往是由一个庞大的指标群构成。从横向看,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不同的维度,涉及资源能力、科研创新、服务创新、创新管理等方面,每个维度的子指标群反映不同的评价内容;从纵向来看,指标体系又是由多个有序、有隶属关系的不同层次构成,同一层次的指标要有独立性,不能重叠或包含。指标体系如一个个要素连接紧密的系统,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方面的创新能力。

1.3可操作性原则

充分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在现有的条件下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指标的转化和处理要简单易操作,能够用现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统计和度量。

1.4有效性原则

评价一个机构创新能力指标很多,如果均纳入评价体系,不仅针对性较差,且操作难度较高。所以要选择能够准确、有效地反应关键信息的指标,力求简明且有效。

1.5可比性原则

指标数据尽可能定量化,能够运用现有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机构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并能反应彼此间的差异。

1.6导向性原则

作为评价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的工具,指标体系应具有导向性功能,以有利于增强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为向导。指标体系运用后,要能发现计量技术机构创新的薄弱点,找到存在问题,辅助单位管理者做决策。

2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采用德尔菲法,[2]经过两轮征询,筛选出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指标,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共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4项,根据情况,可增设三级指标若干。其中,一级指标包含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创新效益6个指标。创新环境包含外部政策、内部制度和文化氛围3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单位所处地域、行业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单位内部关于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单位工作人员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等情况。创新资源包含实验室及设备、人力资源、创新平台、技术资源、交流与合作5个指标,主要考察单位是否具备开展创新活动所需的各种软/硬件条件。创新投入包含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2个指标,考察单位开展创新活动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创新活动包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个指标,将单位为规范内部管理开展的各种管理创新纳入了考察范围。创新产出是指创新活动的直接产出,包括专利、论文、科技奖励等,对计量技术机构来说特别增加了计量标准建立、标准物质研制和计量技术规范起草等指标。创新效益是指创新活动对单位的影响,比如对单位人才培养、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等。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2]对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过程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等。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的层次结构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这一评价目标;第二层包括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创新效益等6个评价因素;第三层包括外部政策等24个评价指标。

3.2建立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1表示两个指标同等重要,9表示一指标与另一指标相比极端重要。用CI值来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CI值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CI的计算公式为:CI=λmax-nn-1式中:λmax———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阶数。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其中RI的值由表1给出。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于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因此在判断矩阵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时,需对各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重新进行赋值。其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该指标相对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在图1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的判断矩阵及CR值见表2~表8.

4结束语

计量技术机构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计量工作的创新。作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工作的创新对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考察单位科技创新能力,还涉及管理创新的内容。运用该指标体系可以对单位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为计量机构提高单位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计量工作要点》的通知(计量函[2019]8号)[Z].

[2]戚湧,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张瑞锋 刘继义 王磊 李凤霞 陈宝利 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计量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