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夹层设计理念研究

时间:2022-10-09 02:47:53

玻璃夹层设计理念研究

巴塞罗那厅是由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所设计作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1930年于博览会闭幕不久后被拆除;时隔50余年,在1986年时该馆又被重新建造。可想而知,它在建筑史上取得的地位是何其重要。

1巴塞罗那德国馆设计背景及简介

密斯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从此名声大噪。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密斯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之一。它象征着德国战后的复兴,并反映了一种政治气候,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十年间德国崭新的民主政治和文化进程,表明现代建筑的建造将成为可能。该建筑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这种空间体验被称作流动空间,即没有一处空间被完全封闭,室内空间与室内空间、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都保持着联系。顶、地面、墙用不同的材料强调,并形成独立的纵横向构件。这样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展览品。建筑思想的发展在1920年代处于重要阶段,在西班牙掀起了一波现代主义潮流。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博览会推迟了12年,于1929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以“电气时代”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从而说明了那个年代的繁荣。那时场馆的主体建筑大多采用了主流的学院派风格,再加上本地的建造技术和带有现代特征的结构理念,与上一次博览会相比并无明显进步。与这些纪念性建筑相比,代表不同国家、机构或者商业品牌的小型展馆建筑则显得更为先锋一些。在此前提下,德国馆的出现必定引起一番轰动。这座现代主义经典建筑以纯粹、简洁的设计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表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正是它闻名于世的原因。作为西班牙第一个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德国馆对西班牙建筑界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2巴塞罗那德国馆建筑空间分析

2.1周长空间和对角空间。在德国馆中参观,人们会感觉空间被拉长了,这与空间如何被感知有关。人们被引导着从右下角入口进入,随后沿着长边前行,再转向沿短边前行,从而沿着内周长行走了一圈来体验整个空间,这种行进空间称之为“周长空间”。它有点像盲人通过行走来感知空间,但与其不同的是,盲人需要从起点走一圈再回到起点,而密斯通过隔墙的设置使来访者无法容易地得到空间的准确面积,从而达到空间拉伸的感觉。同时密斯运用了使空间视觉最大化的设计手法——即在矩形对角方向上布置趣味焦点,如雕像,这种空间称之为“对角空间”(图1)。“周长空间”和“对角空间”在这座建筑中是缺一不可的,正是“对角空间”的存在让访问者在行进前对前方一个有趣的小空间提前预览,使行进更加充满动力。两者的运用达到了空间被拉长的效果。2.2流线。角部入口空间平行于长边布置,以减法的方式产生,使外部空间更加完整。而内部的流线则显得多变,通过角部的入口人们可以选择一是沿长边进入,二是顺着短边进入,产生了直接穿过空间和在此停留的两种可能。开始的方向与行进中的方向两者的选择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同习惯的游客均能清楚地发现密斯为自己定制的不重复的流线(图2)。通过不同线路在空间行进,其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也有所不同,从而带给参观者的感觉也千变万化。这正是灵活布置隔墙的魅力所在,也是流动空间具象化的表现。

3玻璃夹层分析

3.1强调中心。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筑平面中,有一处很特别的平面处理,即在建筑平面中设置一个由双层毛玻璃围合成的夹层(图3)。在平面图中用双线标识出这一夹层空间,而平面图中的其他位置并没有相似的表示方法,图中不管是玻璃还是大理石隔墙都用单线表示。但是,为什么密斯偏偏要在此处用双线表示这一夹层呢?其实通过比较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我制作了一张用单线表示夹层的平面图(图4)。通过图3与图4的对比,我们发现图4中平面好像缺少了一个平衡左右两边的支撑点,而图4中的双线很好地起到了吸引视觉焦点、形成画面中心的作用,或许密斯正是为了满足平面构图需要,在那个位置采用了夹层双线的处理手法。另外,从空间上分析,玻璃夹层其实是一个隐藏的光井,当中午光线穿透夹层开始照亮室内中央时,身处在幽暗室内的参观者不难联想到弥漫在教堂中的神秘光线效果。此时,夹层所营造的空间又将成为参观者视觉的焦点,形成建筑空间的核心区域,从而让流动空间散而不乱。3.2模仿芝加哥罗宾住宅平面。1909年,赖特设计了芝加哥罗宾住宅,这是他草原式风格建筑中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该建筑以壁炉为中心,强调水平方向横线条,同时强调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流动。从芝加哥罗宾住宅可以看出赖特已经开始探索流动空间这一概念。通过对比芝加哥罗宾住宅和巴塞罗那德国馆(图5),发现两个建筑的平面形状十分相似,同时入口处理方式也相同;另外罗宾住宅的壁炉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玻璃夹层在平面中的位置也十分相近,这仅仅只是巧合吗?我认为密斯设计巴塞罗那德国馆时是以罗宾住宅平面为草图模版的,使得两个建筑的平面上有所联系。他去掉了赖特建筑中的装饰,因为他认为装饰就是罪恶;他去掉了那些多余的封闭墙,原因在于那是为了表现少就是多,正是因为密斯的纯粹性使他表达出了赖特曾想表达的理念。而密斯在平面壁炉的位置设置了玻璃夹层这一特殊的空间,我认为既是对赖特建筑的认可,也是对赖特本人的致敬[1]。

在如今各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的时代,我们不妨回头看看这些老建筑。巴塞罗那德国馆没有使用巨大的体量来博人眼球,但它又不乏炫目的视觉冲击力,可它追求的目标不在于此。简洁的背后所寻求的是人们置身其中时的活动本身。我们因而看到对不同参观者路径的区分,看到核心区域和流动区域的区分。密斯在不断让自己、参观者做出选择的同时,又将各种各样的空间联络成一个整体,这正是玻璃夹层后方空间所起到的作用。玻璃夹层的位置与罗宾住宅壁炉位置巧合的吻合似乎验证了建筑是一部螺旋上升的历史这句话;有时候建筑的形式虽然回到原点,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在我们的设计中,如何坚持理性的创作理念、坚持正确的创作方法,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需要不懈努力的。当我们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们不妨看看前人的设计,在前人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修改、优化来表达适合当代的理念。就像密斯保留壁炉位置设计双层玻璃夹层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作者:赵志青 刘玮 单位: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