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园林空间设计研究

时间:2022-12-12 03:53:24

渗透性园林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园林空间与其他空间实体邻接过渡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提出了渗透性园林空间的概念,并阐述了该类园林空间的基本概念、空间特征及主要类型,并对渗透性园林空间的应用和设计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渗透体,模糊性,空间感知

《建筑空间组合论》[1]论述道:若用简单的方法直接将两个大空间连接常会使人觉得突然,且空间显得单薄。倘若在空间组合中,适当地加进过渡性空间,使之既分隔又联系,就能使空间产生音乐般段落分明又抑扬顿挫的节奏。这种既分隔又联系的“渗透性空间”在园林空间规划设计中同样很有意义。园林空间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而渗透性园林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不仅能够促进绿色环境与城市建设空间相融合,产生环境、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优化城市环境品质,这将城市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统一整体。

1园林绿地渗透性相关概念

《辞海》对于渗透一词的解释是比喻一种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渗透性空间,可以说是具有渗透性质的空间,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空间实体在彼此邻接时,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特定过渡区域,是空间范围内矛盾冲突与调和的界面空间[2]。渗透性园林空间,主要指在多种人工与自然景观交错界面中营造的园林空间。即园林绿地与其相邻的城市空间实体相互作用,并构成特定的过渡景观的空间,这些城市空间实体多为建构筑物(如道路、桥梁及建筑等)及水域,如美国高线公园、日本难波公园、中国北京CBD现代艺术中心公园等。渗透性园林空间侧重表现过渡空间的张力及调和建构筑物与环境的矛盾的性质。园林空间具很强的渗透性,在一定程度上,园林绿地都是连通城市各类型开敞空间的“渗透体”。

2渗透性园林空间的主要特征

2.1边界的模糊性。渗透性园林空间,是两个或多个相邻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这种过渡实现了异质空间的联系与质变,能把邻接空间的部分性质带入渗透性空间,相互融蹂,相互作用,使得空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而这种模糊感具有动态性及含蓄性。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彼此界限弱化,过渡空间具有空间流动性。如加拿大温哥华市的罗伯森广场,由法院大楼、政府办公楼及开敞式购物中心三部分组成,而这个城市公园连接了这3个部分,使得政府办公大楼、屋顶水池和瀑布水景融为一体。屋顶水池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巨大的瀑布,成为公园的动人景色,同时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这使得公园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没有明显的边界区分。2.2功能的复合性。渗透性园林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和扩展了相邻空间的使用功能,同时增加或衍生出更多新的功能,表现出空间使用功能的复合性。园林空间除了传统园林休闲游憩功能外,兼具展示、娱乐、商务、交通等原来存在于建筑、道路等城市要素中的功能,通常还肩负着整合周边环境的作用[3]。如日本大阪难波公园,是商业区现代建筑与园林的相互渗透,公园与大街直接相连,模糊了室内室外的空间界限,将商业区与自然开放的绿地空间融合在一起,具购物、餐饮、漫步、娱乐等多种功能。2.3景观的融合性。景观的融合性主要由于渗透性空间位于空间的交接地带,对相邻空间起到了连接和纽带的作用,相邻空间相互交融、沟通、流动,使其具有不同周围空间的共性特点,并促进园林景观与建筑、道路等硬质景观相互融合。渗透性园林空间将城市的硬质空间与园林绿地相融合,但并非二者在形式上的简单叠加。作为一种依附于其他空间形态存在的空间形式,渗透性园林空间形态丰富、多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空间实体的连接处,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缓了异质空间连接处的矛盾冲突。2.4空间的多维性。多维性,不仅是指园林绿地空间突破平面维度的地形起伏变化,呈现三维立体的效果,并且在空间中加入时间维度、心理维度。渗透性园林空间,因功能渗透的需要,设置更多层面的交通、景观系统,达到与周围的建构筑物及其他硬质景观的统一与融合;因视线渗透的需求,而创造出立体观景空间,达到借景、观景的效果。

3渗透性园林空间类型

3.1与城市道路渗透性园林空间。园林空间与城市干道、城市快速道或交通枢纽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空间,主要包括内含式渗透、叠加式渗透、邻接式渗透三种类型(见表1)。此类园林空间主要以降低城市道路的负面影响,如噪声污染、视线干扰、大气灰尘污染、混乱交通冲击等,对城市与道路相关负空间进行优化提升,形成宜人的园林空间。3.2与城市建筑渗透性园林空间。园林空间可与城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农业建筑相互渗透,其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见表2)。此类渗透性园林空间以针对各类建筑的特点及需求,将建筑的部分空间园林化,并赋予其建筑的附属功能。如针对商业建筑,将园林空间渗透入其室内外餐饮空间、交通疏散空间;针对居住建筑,将园林空间渗透入其附属运动空间,交流空间,停车场等;针对文教建筑,将园林空间渗透入其展示展览空间等。3.3与城市水域渗透性园林空间。城市水域与园林空间的渗透主要表现在随时间维度推移而多效利用城市空间,形成“水退人进,水进人退”的动态边界景观[4],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例如在根据园林空间滨水界面设置篮球场,随水位的变化场地的功能表现为低水位为体育运动场所,高水位为回水湾。这样改善了在低水位时大面积裸露河滩的景观效果,拓宽了园林中的活动空间;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水位时河流自我调节能力,缓解洪涝灾害。

4渗透性园林空间设计策略

4.1空间感知的渗透。园林空间中获得感知的途径主要来自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通过丰富统一的空间感知营造,使相邻的异质空间相互渗透。其手段主要包括基于视觉渗透的色彩、灯光、材质等统一;基于听觉渗透的水流、鸟鸣、播音设备的设置;基于嗅觉渗透的芳香类植物应用。4.2空间功能的渗透。针对相邻城市用地的功能与规模、用地相关人群的数量与属性、相关人群的活动需求、园林空间周边的交通组织、空间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渗透性园林空间应遵循:“周边用地性质—人群性质—活动内容—场地功能”和“周边用地性质—边缘效应正负性—与园林绿地相容性—边界形式”这样的逻辑思路来确定。分析相邻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室外活动的类型,预留不确定行为空间,也是渗透性园林空间功能渗透的一种方法。如对于交通功能与休闲功能相渗透的空间,常处于园林与道路的过渡空间中,可以移动树池、花钵及座椅等作为一般时期的景观营造,供人聊天、散步,而在节假日或上下班人流高峰时期则移除景观设施,作为城市干道的补充,疏导交通。4.3空间组织的渗透。空间组织渗透的形式主要包括穿插、叠加、延续渐变等一系列柔性边界处理,实现相邻异质空间的联系与过渡。穿插渗透手法主要是形成凹凸契合的边界空间;叠加渗透手法形成上下两个既分隔又呼应界面空间;延续渐变渗透手法是空间连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通过延长交界面的宽度,以逐渐变化的方式最终达到异质空间的融合。4.4空间主题的渗透。园林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结合,因而其主题立意往往体现在整个园林空间创造的始末。“寓情于景”“因景生情”的状态在园林中往往表现为特定的文化符号或空间意境的处理。如与博物馆建筑相渗透的园林空间,整个空间的风格宜与博物馆的主要展示古文化相协调,渲染或古朴、或恢弘、或民族特色的艺术空间;与商业街渗透的园林空间,则保持与商业街风格一致,更多的赋予其个性张扬的色彩、轻松诙谐的小品、绚烂迷情的灯光。

5结语

营建渗透性园林空间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园林空间外向性地对周边用地有所影响,向外传递其绿色的自然景观形态。渗透性园林空间要求最大限度使绿地空间与城市硬质环境相融合,让绿地以渗透的方式来适应城市空间的营造,从而达到提升其品质、园林空间与城市其他空间共赢目的。园林空间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而渗透性园林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不仅能够促进绿色环境与城市建设空间相融合,产生环境、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优化城市环境品质,使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19.

[2]李丽妹.传统岭南庭园建筑渗透性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3]张初夏.在城市高密度地区构建公园立体体系[J].中国园林,2009,6(16):89-92.

[4]邓蜀阳,何子张.“柔性边界”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J].新建筑,2000(5):28-29.

作者:邱前英 单位: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