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12-01 10:43:35

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改进环境设计课程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将环境设计课程模块化,各个课程模块穿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突出相关设计对象的实用性以及原创性,提高课程效率,使用模型增强学生对空间理解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科学、系统并整体的把握整个设计项目,取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模型模块化课程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既形成了连贯性,又减少了适应陌生教学体系的学习时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环境设计课程模型模块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项目,并对各门课程产生更为系统性、关联性的理解。

关键词:环境设计;课程模块化;参数化;空间形态表达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灌输式为主,互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另外,专业内部各门课程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学生无法将前置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后续专业课中,并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落后,致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和社会现实互相脱节,学生学习的内容无法在就业后产生对应价值。很多课程仅仅只是以完成本门课程的任务为目的,而忽视了后续课程的导入,这些都是目前环境专业课程所存在的弊端。环境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先进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无法应用于工作中导致就业率低下。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框架下,更重要的是需要教会环境设计课程中模型模块化教学方法研究RESEARCHONTEACHINGMETHODOFMODELMODULARITYINENVIRONMENTALDESIGN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方法,使理论服务于实践,为实践做参考、依据,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学会优化理论结构和增加知识内容的方法,以此触类旁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

一、数字模拟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况、前景、优势

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的高校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改进,专业教育需要建立快捷、先进的“数字模块”教育信息系统。一直以来,环境设计教学管理信息一般是以教师本人的经验为主导,即使有教学大纲的框架,也难免会造成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同,这种做法存在工作量大,数据不准确,资料参差不齐,管理手段混乱,工作效率低下,标准化程度低等缺陷。随着高校建设的飞速前进,高校教育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系统地传授各类专业课的核心内容,无法将各类理论实践用精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形式面向学生展示出来,也难以在科研方面为学院提供准确的专业发展决策依据。依靠数字模拟模型参数化技术建立专业信息课程数据模块,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选修课等各项课程,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空间构成等,提供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为环境设计的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手段。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相比,“模块参数化”课程管理实现了科学分解课程,将相关模块有机的融入到各种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促进学生对各项课程的关联理解,既形象又生动,兼具全面与细节,这种先进的课程管理方式是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

二、数字模拟模块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设计学科教学,在美学基础造型练习中,更多倾向于手绘制作,手绘固然能对人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能力起到非常优良的锻炼作用,但在设计项目全面数字化的今天,从基础课程就导入数字模拟教学变得非常必要。其中,要注意方法,并不提倡仅仅局限于直接用电脑完成以前手绘的内容,以电脑代替纸笔,而需灵活转换,注意衔接。(一)在平面设计中,在用点线面构筑各种形式的时候,给予每个学生自身的数字模块,并保留这些造型模块,放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应用。例如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可用自身在平面构成基础课程上的造型应用于后续的室内设计界面装饰中,其他专业亦是如此。(二)在色彩基础中,研究各类色彩与心理的关系时,把握好色彩与情绪、性格的各项联系,创作出若干色彩搭配模块,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使用,可应用于不同的实际案例场合。(三)在空间构成基础中,可直接导入草图大师等软件教学,结合传统的手工模型,予以学生更全面的空间印象,一方面数字模拟模型能够更方便地构筑空间造型,另一方面能加强软件学习。此时同样可将基础空间构成体块进行细化,形成个人模块,在后续的课程中应用于实际案例。以上方法能使学生的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结合更为紧密,实打实的令学生懂得实际设计案例中设计构成基础的应用,从而得到更为扎实的设计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如下:在2016级环境设计1班《造型基础》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装饰自己家的客厅、房间为目的来设计渐变图案,即用一些环境设计相关的内容为目的来替代传统的平面构成训练,学生完成之后,将成果形成模块,在后续《室内设计》课程中,需要用到自己设计的图案,加以优化,放置于室内设计作品当中。实践证明,此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来源会更有代入感,而不是单纯地去借鉴参考一些网上找的案例,原创性更强,学生也会觉得自己的设计是有始有终的,学习兴趣更高,以此取得了更优良的教学效果。

三、数字模拟模块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室内设计专业课中,数字模拟可以方便地编辑比较优化各项设计体块,室内设计受制于建筑设计的框架,可以在数字模拟中随时调节设计体块进行实时比较,以此适应建筑设计框架。借助模型软件将原本抽象的室内空间环境用设计语言具象化,然后再对各个设计模块做横向比较以及竖向细化,以呈现出最合适的空间显示模式[1]。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相应软件模拟立体的体验室内设计方案中声音的环境氛围,通过视频对室内空间进行完整动态展示,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进行调整、修改以及完善,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可将基础课程中已形成模块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体块运用到室内设计的案例中,综合运用于室内空间的界面等各个空间要素,以此形成设计的统一思维,强化了从形式到功能的一致性[2]。课程内容增加各设计阶段模型融入,增强方案各个阶段的条理性逻辑结构。如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用模型代入竖向轴空间关系,使得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二维空间。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循序渐进,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模型材料,制作方式来制作模型,激发学生制作模型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不同模块的模型板块中一边逐渐提高制作模型的技术,一边更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在模型制作初期以临摹为主,以设计创作为方向,课程不应局限于模型本身,而需要增加综合专业知识运用,教学过程应突出环境设计中创意构思意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情操和实操技术水准。

四、数字模拟模块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专业课中,形成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三图1用经典案例史密斯住宅(SmithHouse)形成模块个模块,其中理论教学部分结合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核心内容,将景观设计理论划分为包括国土、城市、社区三种宏观尺度的非视觉景观尺度与包括街区与广场、庭院空间、景观细部三种中观尺度的视觉景观尺度[3]。其中,宏观尺度的设计特点是以科学理性思维为主,合理协调为辅的目标规划类景观设计,中观尺度是以景观规划理论或原则为主导进行的系统设计方式。另外,景观设计理论还可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行为学三个模块来组成,其中景观环境空间形态与景观环境生态资源、游憩与环境行为感受三者之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景观设计基本流程和景观设计思维方法又可以成为组成景观设计理论方法的两个模块。(一)在景观案例教学模块中,将真实的设计案例中的工作流程、步骤方法与概念草图与景观设计课程同步,使其与教学紧密结合,以景观设计理论为核心生成各个类型的景观教学模块,在科学的理论与具体的案例之间形成扎实有效的连接效果,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成果。(二)在景观实践教学模块中,模型的运用形成课堂互动模块与模型制作模块。模型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可用于表现设计方案的各个阶段,可贯穿景观设计项目的草图阶段、推敲阶段、表现阶段、设计成果阶段方案全程,使得学生对方案的平面图效果图模型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过设计方案融入模型制作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手的触觉、眼的多角度的观看、大脑对二维转向三维立体空间的思考和揣摩[4]。模型的导入还能对例如景观与周边环境、地形的关系处理,设计中光照情况、结构布局、色彩、风格等关系进行验证,不同设计方法反复运用模型进行推演测试最终得到更好的设计效果[5]。在课程的最终环节中,模型也可以作为课程成果进行展示,便于课堂讲评与评分,模型置于公共区域展示,还能起到点缀教学场所的作用,提高学生制作模型的热情,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通过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度调节。在模块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用学生汇报竞赛,学生小组之间互评等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更加深刻的教学成果印象。

五、数字模拟模块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主要注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框架与分解模块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课程建设需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在牢固掌握的基础上与实践的技能的自由操作有机结合起来[6]。在课程中融入对社会工程案例的导入与解析,能使学生更为具体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工程案例的框架流程,同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不会让学生有枯燥理论的倦怠感,以此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要求学生做到自由操纵电脑,不断研究电脑和软件新功能及其应用扩展,以适应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要求的同时,明确电脑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不能单纯参考借鉴与模仿,才能培养学生直觉、发散聚合等艺术设计思维,在构思和设计表现上突出个性[7]。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现况,可采取以下三个课程模块分解方法。(一)将课程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做一些必要的衔接,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作业,并与学生正在上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可让学生的作业能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形成系统性的专业知识群,而不是孤立于某一门专业课。笔者教学实践如下:在2017级环境设计3班的《名作构建与解析》课程中,采用“史密斯住宅(SmithHouse)”等经典建筑案例,如图1所示。带领学生分析各方面空间理论之后,让学生手工制作出建筑模型,强化理解空间,与此同时,将“史密斯住宅(SmithHouse)”形成一个教学模块,引入其他课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用电脑软件绘制其平面图,用三维软件建模,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相同的模块模型,产生了更多的系统性的,关联性的记忆点,大大增加了课程效果,成为多门课程中的共用模块。(二)督促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创作收集素材,培养其更加自主自立、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环境设计课程中的很多专业课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设计对象和内容,也往往是身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产生直观印象的项目。学生可通过观察、拍摄、手绘、手工制作模型、电脑制作模型等一系列方式来解析项目,对设计对象产生系统性的,完整流程全面的理解。如,从《家具设计》课程中的一把椅子,到《橱窗设计》课程中的展台组合,再到《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复杂空间,都可以应用此种模块,此方法不仅可以利用软件数字建模来创造更清晰的视觉分析效果,更能突出相关设计对象的实用性以及原创性,提高课程效率,增强学生对空间理解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科学、系统,并整体把握整个设计项目,取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实践案例如下:学生初期接触环境设计专业课时,对于身边的各种尺寸没有明确的概念,感觉不够准确,对大一些的空间尺寸更是难以把握,对于在纸上画出来的平面图缩小比例的尺寸想象不出来具体情况,于是笔者将一系列家具模块导入课程中,选择一组常用的家具,包含各种类型室内外桌椅等,从大一年级《手绘效果图》基础课开始让学生手绘临摹,在大一下学期《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让学生用平面、三维制图软件分别建模,在大二年级《室内设计》课程中让学生将其放到自己设计的空间中,在大三年级《景观设计》课程中也可以作为景观小品使用,以此来让学生有一个参照,去了解平时不能直接掌握的空间尺度,而且这个参照是贯穿了所有课程的,就像给了学生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其他尺度。实践证明,此模块化方法确实能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掌握以往难以掌握的尺寸问题,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三)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在讲解分析案例的同时论证设计理论。如(1)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采用已经施工完成的室内设计方案,让学生在练习软件技能的同时能看到施工完成之后的成果,加强数字模型与现实成果的关联想象;(2)在《名作构建与解析》课程中导入手工模型和数字模型结合的方式,借助设计目的分析、原始草图推导、概念形式演绎、具象细节推断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理解设计项目的能力。学生学习软件建模时,也需要严格参照国家相关制图规范,与社会设计案例工程契合,规范化、定性化设计要求与工程参数模型,使课堂内容的设计项目不与时下的社会法规脱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模型更能锻炼实际操作、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同步融入设计方案,使学生对传统图纸表现的二维形象转换为三维空间形象,这正是环境设计急需强化的基础技能内容。现阶段的环境设计教学中,模型更多的是在专门的模型制作课程中来针对学生的模型制作技术进行练习锻炼,实际应借助熟练的模型制作,保持研究制作模型的新作用,以适应不同课程的探索创新的设计要求,在模型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创意创新,培养学生的理性感性有机结合、设计思维发散聚合,最终突出反映在专业课程最终目标上。现阶段的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模型教学除了传统的手工模型以外,更多会以数字模拟模型来实现。数字模型具备展示设计工程更全面信息的优势,为施工方案提供更可靠的需要。同时,数字模型能够带来更精确具体的方案细节,达到更生动传达设计思维的目的,进而保证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素养,目的是让学生兼具理论与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作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平台,高校教学团队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更为先进,更加符合社会时展,更符合当下就业环境的教学模式,而模块化课程教学方式可形成即是固定又可灵活变化的模块组织,作为贯穿环境设计各门课程的基础,在各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均可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形成了连贯性,又减少了适应陌生教学体系的学习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性,同时也能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工作应变能力及团队协调能力都更上一个档次[8]。另外,还需要与社会相关专业公司单位合作,一方面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带来一些生产力,通过合适项目的多种合作达到双方均能产生收益的良好模式。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认清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劣势以及社会发展现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合行业发展,适合社会潮流的优秀设计人才,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需求。

作者:汤小舟 姜程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