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执行方法

时间:2022-09-14 08:48:15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执行方法

1工作室概况

1.1工作室架构的层级定位

工作室的定位不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以应用型教师为核心的坚强团队。最终方向是建立与市场通畅无阻的桥梁,帮助学生在校内阶段就可以完成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同时促进教师的设计应用落地,不断增加与市场的粘性,打磨自身的品牌,创造有形的价值。从这一角度展开,首先要梳理架构的意义。大致分为:实验型;应用型;品牌型。

1.2厘清工作室层级意义

1.2.1厘清从学术角度出发的实验型意义工作室并非都以纯粹的工作室成员组成,一般课程需要与工作室对接的情况下可以与其联动,以实验性课题作为母本提出“母课题”,这里的实验性课题一是要联系人才培养计划,二要有实际可操作的空间,不应脱离市场独立存在。比较适合的课程如《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1.2.2厘清市场作为导向的专业应用型意义一般来说,工作室要走向市场,立地之本是产出经济价值,而需要产生经济价值就必须在市场中能有一份可以控制成本的交换物。这将成为“母课题”重要佐证。工作室的核心一定是应用型一线教师,而教师与市场的粘度直接影响着工作室的应用型导向。因此,应用型得从教师入手,才能发挥第二层级的作用。1.2.3厘清专业品牌型意义专业的品牌效应需要社会的横向认证,不应纵向自评。工作室核心成员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是逐渐形成品牌的扎实基础,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能够有效的促进品牌的打造。而选准一个内容,沉浸式与社会链接是打通品牌之路的关节点。

1.3校内工作室建立的困难与机遇——认知现状

校内工作室的建立是困难的,(1)原生基础资源不足,各方面存量有待积累;(2)学生力量缺乏持续稳定输出;(3)可直接产生交换价值的物品无法量产。校内工作室如果仅从建立的角度来看,分分钟就可以,但如何填充内容和将内容直接应用市场取得持续性价值,这绝非一两年的事情,对工作室核心教师的要求同样也是超高的。然而,有困难就应该有解决的方法,既然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尝试着能够向前一步应该是个机遇[1]。从这个角度出发,层级式的阶段性目标可以尝试出场,解决问题,走出一小步,即实验型→应用型→品牌型。在接下来的概念架构推演中也将其作为架构的核心层级出现。

2工作室概念架构

2.1工作室管理层

(1)工作室总负责人,(2)分管负责人。

2.2管理责任

2.2.1工作室总负责人责任总负责人必须参与工作室的架构,并为主要执笔人。对实验的内容、市场的应用、品牌的建立,应首先提出合理的前、中、后期推想方案,并有能力结合社会力量切实完善方案。总负责人是工作室团队的核心,分管负责人必须由总负责人尝试进行组成,在成立初期有实际困难的前提下或由总负责人一人组成,总负责人对分管负责人有培养、督促、监督的责任。总负责人在工作室运行的初期就应尝试产生价值,为后期逐步持续产生价值打下可操作的基础。同样,这也是有效管理的基础。2.2.2分管负责人管理责任分管负责人必须参与工作室的架构,并参与架构的编写工作,对分管的内容的技术层面有较强兴趣,这是分辨项目优劣的基础,在此层面上制定具体内容是有说服力的。对工作室发展理念有共识,筛选工作室学生成员,参与制定学生培养的层级计划。

2.3工作室成员

工作室主要成员构成应是学生,在前期工作室初创阶段学生成员应要仔细筛选那么先有了以上的架构,厘清责任与分工,就可以开始干活了,接下来是工作室的执行方法初探。总的态度为:“先有后优”。

3工作室的执行方法初探

3.1目标(三年)

根据三个核心层级,制定不少于三年的目标计划,并能够延续。不过这三个层级还是以杂糅融合的状态出现更为合理。如逐层推进,顾此失彼。第一年目标:实验→应用→品牌全流程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问题爆发阶段;第二年目标:实验→应用→品牌全流程校准阶段——问题修正阶段;第三年目标:实验→应用→品牌全流程“试水”阶段——创造有形的价值。三年作为坐标系深度挖掘市场,如果产生不了对等的有形价值,本次工作室实践方法研究应宣布失败。总负责人不应再作为工作室主要核心,可由第二套方案的主创团队接替跟上,在上一任基础上接着探索。

3.2目标内容

3.2.1实验型内容实验型内容能够融入的课程为(1)室内设计;(2)景观设计;(3)城市公共设施设计;(4)家具设计;(5)造型基础;(6)建筑装饰与材料;(7)人体工程学等等还未想到的课程。实验型内容应从现在就有的课程入手先进行上层设计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室参与者应讨论商议哪一个实验内容能够串联整个课程。对于本专业,不难发现有不少内容可以先实验型产出。3.2.2应用型内容应用型内容脱胎于实验型内容,(但又极易成为初期实验型内容选择的绊脚石,这与工作室技术的熟练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杂糅起来一并考虑。这是实验型内容的转化和品牌阶段的优化重要的中间环节,因此,对教师技术的掌握要求较高,当然也会有同样的成长。3.2.3品牌型内容品牌型内容是应用型内容落地后所形成的自然路径。是应用型内容的升级、包装、推广版本。允许在这品牌平台上拓展应用型内容的外沿功能,但本质上是应用型内容的加强版。因此,基础要扎实,市场要可控,产业链要完整,非易事。

3.3目标执行方案

3.3.1学术实验型(1)拓展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有自身的特点,既有艺术元素也有工科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要有行业的敏感度。学生四年所学到底能否应用,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拓展出的核心内容仍然指向的是教师本身,课堂实验型阶段母课题应是教师本身的研究方向,并且有实际的产出可能性,与工作室对接有完整计划。课堂是孕育母课题的摇篮。当然,教师的选择要合理,不建议全员出动,而要单点突破。因为本身教师就有工作量绩效的要求。一旦采纳的母课题,一般认为需要提出的教师作为工作室分项负责人,并担起责任。“先有后优”。(2)针对性教学大纲、备课笔记中拓展;教师母课题一旦确定,需要在课程大纲中加入独立的课题内容,并可以在任意相关专业课中进行实践、落地母课题。(值得探讨的是,是否能在一门课程中完成,这需要实践。)“先有后优”。3.3.2专业应用型(1)应用型课题的筛选依据:横向评审。评审教师的实验型课题教学成果,是否有到工作室进行应用型孵化的可能性。评审人员组由一线设计人员和一线市场人员组成。评审组将对成果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是成果的转化回报率[2]。(2)应用型课题的实施规范:一方面课题进入到工作室后,负责教师自行独立组建学生团队,但在之前应有详细的、可复制的程序与计划,学生要易于操作并有持续性,(在此阶段,没有时间“炒冷饭”,因此,选择的学生应是对项目感兴趣的“半熟手”。在工作室实验运行前期不建议选择大三、大四学生参加)以防止项目夭折。另一方面一个课题原则上应在一个学期内结束,不能跨学期操作,以防止项目夭折。3.3.3专业品牌型专业品牌是前两个阶段自然的结果,到此为止应是工作室良性运转阶段,代表工作室一个周期的结束。完整的方案可以结束验证,并开始拓展专业品牌的外延,吸纳更多适合的母课题进行循环。

4结语

无论哪个专业工作室的深度建立均有困难,因为工作室的产出转化为市场收益,不仅需要“要求与指标”的纵向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产出的“物”能够融汇进市场的议价体系,要有控制成本的能力,而这个成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议价成本。以上为工作室建立初期的大致架构与方法的初探,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不管怎样,都应“先有后优”!

参考文献

[1]原佳瑞.总体艺术工作室的教学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2]宋永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194.

作者:苏宇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