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多穿”设计在女装的应用

时间:2022-08-14 03:33:08

“一衣多穿”设计在女装的应用

摘要:“一衣多穿”作为一种个性化服装设计方式开始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并呈现了蓬勃的市场需求。现代女装逐渐发展,审美呈现了多变个性的趋势,设计师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女装设计,而衣服的多穿性正满足了其多变的需求。因此,“一衣多穿”服装中的设计手法及其应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

关键词:一衣多穿;女装;设计;应用

现代“一衣多穿”服装的兴起离不开解构主义,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欧洲爆发反时装运动,社会各阶层都充斥了叛逆与探究。以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和川久保玲(ReiKawakubo)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推进了当时服装界的改变革新。服装开始出现多样化的设计。设计师们开始大胆突破服装结构实现“一衣多穿”。而随着时代不断更迭,发展到现代,人们对绿色设计的理念越来越清晰,推行可持续时尚的大环境下,“一衣多穿”服装设计开始成为新兴的设计方式。“一衣多穿”服装,顾名思义一件服装有两种或以上的穿着方式,它作为服装设计中的非常规款式,摆脱了传统穿衣定式和设计思维。一衣多穿设计通过改变衣服自身可变的结构,面料的拉伸造型或对服装自身的拆卸重组等使服装跳出单一的模式,使服装有更多的可能性。对设计师来说,“一衣多穿”服装的多变能体现更多样的设计理念,增加服装设计创新性,激发创意设计灵感。对消费者来说,“一衣多穿”服装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可以对服装进行二次设计,在穿着过程中消费者通过服装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呈现自己想要的视觉效果,这增加了服装的利用率,延长了服装使用周期,这也符合当下生态环保,绿色消费的可持续时尚浪潮。通过收集大量“一衣多穿”图片,归纳分析出“一衣多穿”服装的设计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拆解重组法、错位转换法、堆叠扭曲法、局部调节法等等。

一、拆解重组法

拆解重组法是对服装结构拆解重组,在原有服装的基础上拆解部位,使一件服装可以通过拆离和拼合的过程来达到“一衣多穿”的目的,达到各种功能和各种款式。可分为加减法和组装法。(一)加减法其特点就是服装各个部件可以合理的在原来基础增加减少,服装部件中会有配件使服装更方便地达到可分离可拼接。例如抽绳、魔术贴、拉链、气眼等等配件来作为连接。设计手法可用在服装各种部位,如袖子领口下摆等,拆解服装后不影响服装的实穿。(二)组装法则是将服装的原始部件如袖子、肩部、帽领等拆卸并进行重新组装,设计师可以将服装重新组合不同功能和风格的品类,满足实穿性的同时实现一衣多穿。

二、结构错位法

结构错位法是指打破一般常规服装的造型,对某些部位进行错位来得到不同的造型。设计过程中对服装的结构进行一定幅度的位移,使得改变它原来的属性。比如服装袖口和领口进行错位,使得袖口可以变成领口,领口可以变成袖口。当然也可以是单个局部的错位,例如将袖子位移到衣身外,仍然保留袖子的属性,但不使用袖子的功能,这种手法会使形成的服装效果更加前卫,形成多种创意形态来实现“一衣多穿”的穿着效果。

三、角色转换法

角色转换法是指将服装整体进行转换达到“一衣多穿”。这类服装更多体现的是无规则性,使“一衣多穿”服装创意性十足,更能体现设计者的设计审美和理念,可分为品类互换法和构件互换法。所谓品类互换法,比如裤子可以变成上衣,外套可以变成裙子,一般是整件服装的设计转换使得服装的品类得以改变。这是服装内部品类之间的转换,比如由不同开口的不同穿着方式,使得服装产生了品类的变化。构件互换法则是将服装的两个结构进行互换,满足实穿性的同时实现一衣多穿。常表现为服装前后互换、左右互换或内外互换。前后互换是因为前后衣片面积、结构相似,前后的互换,使衣服可穿任意一面达到多穿目的。内外互换则是内外使用不同的面料、色彩等使得服装正反都可穿来达到多穿目的。

四、堆叠扭曲法

堆叠扭曲法是指用堆叠、扭、拧等手法,使服装呈现不同的造型。是通过对服装自身变化,有很强的自由性。可分为扭曲自调法和堆叠隐藏法。扭曲自调法是在服装面料具有一定悬垂度和弹性、防皱好的基础上,或是经过一定的压褶处理面料可以拉伸的基础上,使得面料可以经过自身的扭曲变形实现不同的穿着效果,服装变化前后无需与其他部件拼接组合,突破了一般服装的结构和分割线,强调无结构和自身调节。堆叠隐藏法是对服装的部分构件运用堆叠手法进行隐藏处理,用堆叠的服装效果体现层次,作为装饰使得其中有充分的空间可以进行结构的隐藏。通过隐藏和展开来呈现不同的造型。

五、多种手法的具体运用

(一)拆卸重组法的具体运用。使用了拆卸重组法中的加减法,使风衣的衣身挡风片和袖子能合理的增加减少,达到三种穿着效果。AngelaLuna为叙利亚难民设计的多穿型服装,使用了拆卸重组法中的组装法,可以通过对服装的拆卸重新组装成帐篷和棉被,满足了需要野外生存、露营等的人群的需求,体现了“一衣多穿”服装的多功能。(二)结构错位法的具体运用。Vitor&Rolf在2016春夏巴黎周的这件上衣就是对肩部和领口进行同化,改变领口的穿着方式,使得肩部和领口进行互换达到一衣多穿。川久保玲的设计作品,就是用了袖子的错位设计手法,袖子依然保有原来的属性特征,但不起原本的功能。这两件服装使用了局部错位法,说明局部错法有多种可能性。(三)角色转换法的具体运用。MashionMargiela2018年秋的设计作品使用了角色互换法中的品类互换法,将外套重新塑形变成了宽大的围巾。将外套重新塑形使其有了裙子的穿法。使用了构件互换法中的正反互换,对风衣进行“一衣多穿”的设计,只对服装的整体构件进行互换来达到多穿目的。(四)堆叠扭曲法的具体运用。HusseinChalayan设计的这条裙子就是运用堆叠手法将裙身隐藏,运用了肩部堆叠隐藏和腰部堆叠隐藏的设计手法,呈现了不同的穿着效果。(五)局部调节法的具体运用。HusseinChalayan2007年春夏的设计作品就是对裙身做了局部调节,运用了机械装置,使得裙身可以展开改变廓型呈现了图上两种穿着效果。Paulinevan、Dogen对肩部进行局部调节,运用科技的可穿太阳使得肩部可以达到两种不同的造型。

六、多种手法的组合运用

“一衣多穿”服装不仅可以使用一种手法,也可以是多种手法的组合运用。Joseph2018春夏和BESFXXK2019春夏的设计作品,这两件服装就是同时使用了拆卸重组法的加减法和结构错位法使得服装有多种变化方式,达到“一衣多穿”的设计目的。通过收集的大量图片和案例分析,“一衣多穿”服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有着丰富的变化,因此,对“一衣多穿”服装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可以分为造型多样化、品类多样化、功能多样化。造型多样化是指一件衣服的造型可以多变和互相转换。造型是影响服装形态最重要的方式,通过改变服装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使得服装外轮廓线多变。轮廓线是服装重要的表现语言,服装常见的廓型有H型、A型、O型、锥型等等。“一衣多穿”服装设计打破一般服装只有一种廓型的常规设计,使得造型多样并可以相互转换。品类多样化是指一件衣服的品类多变并可以相互转换。服装可以转换成非服用品类,一件外套可以拆卸重组,组装成浮力船等非服用品类。也可以是服装品类之间互换。通过堆叠扭曲法,对一件服装扭曲变形使其可以转换成上衣、裤子、连体裤。功能多样化是指一件衣服不仅能满足基本的穿着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满足其他特殊需求的功能。服装在使用拆卸重组法中的组装法之后,由一件斗篷变化成了一顶帐篷,实现了服装的多功能性,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求。组装成了包袋,满足了装物品的功能性需求。

著名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品牌StoneIsland对服装多功能变化的研究走在了创新前沿,其著名的HeatReactive热感变色技术和Reflective反光技术等使服装使用科技手段实现多穿。而其机能服装就很好的体现了服装的功能多样化,通过拉链拆卸重组实现服装的多功能变化。所以设计过程中强调服装的多穿性,会用到编织袋、粗制再造帆布等环保材料与格纹、风衣面料,强调服装结构的拆卸重组和角色转换,服装多功能多造型多品类,使服装达到“一衣多穿”的目的。并在服装衣身的前后片和一些局部上运用规则堆叠的手法,改变了原本略为单薄的结构,增加层次感,同时增加的领片用不同面料拼接增加设计感并用纽扣做成了可拆卸配件,满足不同的穿着需求,达到了服装的效果。通过浅析“一衣多穿”服装设计中设计手法的分类和表现,找出原理方法及规律并予以归纳,最终达到实践的目的。设计具有稳固的立足点,体现设计的价值。

作者:魏俊 孙晓玲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