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校企一体化办学探索

时间:2022-04-01 04:01:11

“一带一路”校企一体化办学探索

摘要:“一带一路”的校企一体化办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现有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不充分。课题研究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优势与特色,针对“一带一路”急需的专业人才,建构了校企“三三三”一体化办学模式、“N+1、2”贯通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培养“一带一路”所需求的国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校企办学;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报告明确提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就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因为,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高职教育,理所当然地担负着为中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培养国际应用型人才提供配套服务的责任与义务。“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地区职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产教融合不足,[1]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不够,给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因而亟需大量优质的职业教育。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几十年的借鉴与改革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近些年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办学理念与形式,还是办学的数量与质量都优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也就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升级换代与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在当前,尤其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内功修炼,针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搭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与国外高职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教育管理与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速适应“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什么是“国际化”?龙应台曾说过:“真正的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东西,不是把你自己变得跟别人一模一样。国际化是你懂得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方法和技巧,把本民族最特别的东西推销出去,让外面的人看得懂、听得懂、认识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就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将国际、地区和各国的有关情况反映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之中”。因而,无论是“一带一路”国际校企一体化办学,还是我国高职教育自身的内涵发展,都必然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国际化的高职教育,具有显性和隐性指标:显性如办学数量等可量化指标;隐性如办学理念等定性指标。[2]本课题主要就校企一体化办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设置的隐性指标展开实践探索研究。

一、校企“三三三”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在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高级形态。[3]“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在2014年开始探索实践,近年借鉴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一体三合四双”[4]经验,构建了校企“三三三”一体化办学模式,开展订单式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校企“三三三”一体化办学模式内涵。校企“三三三”一体化办学模式,即“三合三双三阶段”的校企一体,共建共享、共营共运、共同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1.“三合”即资源整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企业把微缩车间、员工培训放进学校,教师进企业指导,技师到讲台上课,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利用、优化整合;学生员工的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课堂学习与车间工作有效结合、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密切结合;企业的岗位生产与院校的专业教学融合,师傅带徒与教师指导融合,产业需求与所学专业融合。2.“三双”即双身份、双师能、双任务。教师既是院校的学者专家,又是企业的技师行家,学生既是院校的在校生,又是企业的新员工;学院教师既要有极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技摘要:“一带一路”的校企一体化办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现有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不充分。课题研究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术生产能力,企业技师既要有过硬的技术生产能力,也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院校课堂与企业车间,都同时具有教学生产中的育人双任务。3.“三阶段”即一阶段双基、二阶段双基双实、三段阶双实的螺旋式教学模式。三个阶段构成完整体系,各阶段又有不同教学内容任务与要求侧重而自成体系。第一阶段,重点在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以理论基础教育为主,兼顾基本技能的教学,这一阶段,必须全面完成理论基础知识与规定的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任务。第二阶段,在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双实教学。双实即实践、实训。由双基教学逐步过渡到双实教学,后阶段以双实教学为重。第二阶段为订单式的专业小班上课,它是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在三学期末,根据理论成绩和实操实训以及技能大赛等考核实行末位淘汰的良性竞争机制,以保证教学质量。寒暑假进企业集中见、实习,建立师徒伦理联系,培养工匠精神,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职业的认同感、就业的自信感。第三阶段,双实教学,即实操、实习。与第二阶段的实践、实训的双实教学有所不同。第三阶段着重在于强化实践,强调的是实操实作,要求在企业(或公司)实际操作与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接受企业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在实践中反思、研修与提炼。学院已同美、英、德多国的校企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实训平台与实习基地,今年四月又同40多所院校单位首建“中泰国际职教联盟”,开展合作办学,签订了多个实训平台与实习基地,有效提高了双实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校企一体化办学是校企自发的一种合作办学机制,校企投资主体为同一利益体,受体利益诉求一致,企业向院校投资,供给见习实习基地、就业岗位,院校为企业孵化产出科研技术、培养输送所需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二)校企“三三三”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施。校企法人或分管领导,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负责审议决定合作办学的重大事项,如校企合作办学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与规格要求、招生招工与就业培训、科技创新与运作营运以及专业(群)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师资建设与管理体系等。“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专业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宜;院校二级学院部系与企业相对应的生产技术部门共同组建“专业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1.建立“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院校、国内外企业(公司、研究所、院)、学院国际处(常暂代外国校企)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负责教育理论的拓展、专业理论技能的教学训练与提升,企业提供人才需求与人才的要求标准、教学见实习、就业岗位等。院校内部建立“校院协同”培养机制,由教务处(部)牵头,二级学院协同实施,分工合作、各司其责、优势互补、共教共育。教务处(部)负责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包含教育理念、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师综合素养等,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二级学院负责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等。2.建设“双师双能”的师资队伍。办学理念打破院校传统的教师聘用制,采用“专职+兼职”、“教师+师傅”、“导师+技师”,多元并举的聘用方式,引进、吸纳与培养“双师双能”教师,打造“双师双能”的师资队伍,建立与完善教师与技师互通的学位进修、技能资格认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脉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库:主讲教师库、导师专家技师库、名企名家库、优秀生校友库、教学精品案例库等,以作为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资源保障。3.打造校企特色专业。院校各专业根据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培养方案,制订文理渗透、“理实”一体的教学大纲与实施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以职业岗位的新要求、新标准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新技术、新工艺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新知识、新材料为课程内容,创建特色专业。实施“精英”培养,严要求、强互动、个性化、特色化,打造企业所迫切需求的特色专业。4.创新管理确保实施。学院先后制定了质量监控考评、教学见习、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顺利实施。分层教学多元实训,以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如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操作展示、情景训练、学生辅教、影子学习、技能大赛等,促使学中做、做中学,以学促做、以做促研;等级测试多元考核评价,实行学分制与等级考核制结合,建立淘汰补修的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从单一考核学习成绩,向学习成效转变,从只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以增强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力,建立笔试口试、技能操作展示、等级测试考核等多元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实施跟踪指导制,建设毕业生成长档案、跟踪网络平台等,多形式多渠道对毕业生专业成长跟踪指导,离校不离“线”(网络在线),离校不离“导”(指导引导),继续提供优质专业发展资源,职前岗后一体化培养。邀请学生校友回校经验交流与提高培训,以让卓越技能与人才资源,返回教学过程,以强化教学的示范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校企一体化办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的成败,关键在于国际人才的培养,显然,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破解这一难题,我校发挥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下接优质中职教育,上承本科对接产业发展优势的专业,与国内国外校校、校企合作办学,借鉴北京市贯通式[5]培养经验,建构了“N+1、2”(即N+1或N+2)贯通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专、本科及以上层次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1.“3+2”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中职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2年学制,高职院校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对口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再进入高职院校3年学制的学习获专科学历,培养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2.“3+1”高职层次的国际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联合开展“3+1”双文凭国际合作办学,国内高职院校学习年,再考试择优录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学习1年,毕业后获专科层次的双文凭学历,培养国际高职专科层次的专业人才。3.“3+1”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借助对接专业的本科院校资源合作办学,实施“3+1”联合培养,在高职院校学3年,择优进入与高职对接合作办学的本科院校学习1年,获本科学历,培养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4.“4+2”硕士层次的国际人才培养。高职院校通过对接的本科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国际高端人才。国内完成4年本科学业,再申请国外大学2年或2年以上攻读硕士或以上学位,以培养“一带一路”专家型的国际高端人才。当前,高职院校要尽快完善院校间学分互认互通,以便学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文凭,接续国外本科以上层次的教育。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而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设置,是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关键所在,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国际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课程结构、职业要求、学分分配计划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一)课程设置结构。课程设置应“从出口往回找”,要同“一带一路”最新的科学技术、经济需求趋势紧密结合,要依据职业、行业(企业)标准和岗位(群)对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凝练核心专业课程,针对应用性、区域性、行业性特点构建课程设置结构。课程设置要抓住机遇,把握“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做好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过程深度融合,构成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行业企业课程)与特色课程为一体的“形成梯度层次化教学”[6]的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我们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课程,并在其两门课程中分别增设了专业外语与专业文化课程。专业外语课程,是以强化专业与外语紧密结合培养国际视野为目的,促使学生熟悉国际事务规则,精通高职外语、商务外语。专业外语可在成熟的专业课程教材上增添中外版本、多语种版本,编设“模拟工坊”“模拟车间”“涉外谈判”“外事活动”等带有现实情景的外语课程案例,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外语的语用能力。增设的专业文化课不等同于“专业概论”课,它“是从文化角度对专业的历史发展、行业联系、社会作用、教育价值等多方面介绍,突出‘文化育人’的理念”。[7]而现实中的高职教育严重缺失专业文化课程,增设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对专业历程与发展、专业与行业社会关系的深层次理解,以增强专业自信,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总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结构。(二)课程设置的职业要求。[8]课程设置的职业要求,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一带一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职业知识:除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各专业具体的职业知识外,还应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律法规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中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与企业的风险测评等基本的职业理论知识。2.职业能力:具有企业项目策划营运、组织管理与协调合作的能力,尤其要具备较强的外语交际、评估风险与管理能力、具备信息获取和职业自我发展能力、较强自我防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力,具体操作示范的能力,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能力;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理解认识能力,它包括认识职业同社会的关系、职业道德情感行为与依靠人文知识拓展知识技能的能力等。3.职业素养: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厚德崇业、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立业、知行合一、高度负责、高尚品格、恪尽职守、志存高远、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终身学习的职业素养;具有理解包容不同种族文化、宗教信仰的胸怀和解读不同语言文字、图形的跨文化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敬业爱岗、服务社会的职业素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素质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的认识素养,它包含: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品位高洁、审美高雅、团队合作与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人格尊严、人生价值等的认识素养。(三)课程设置的学分分配计划。我校开设了矿业与环境、信息与建筑、地质与测绘、财经与贸易等9个专业大类50个高职专业,均为“一带一路”紧俏专业人才需求可以直接对接的专业,本课题按3学年140学分,2240学时(1学分16学时),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四类课程的学分比例设置各专业课程。1.课程设置分类学分的构成。课程设置,应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探索“合格”+多元(卓越类、创业类、复合类、深造类、特长类)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见表1。通识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以适应合格加多元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识课程尤其要研究外语人文、外交政策、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课程教学。新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修学课程除选修课程外基本相同,需修满35学分以上。下学期后段,各专业系部组织教师和二三年级学生,给一年级学生交流介绍各专业特点要求、就业前景等信息,以引导一年级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第二学年同一专业的学生,除了人文社会选修课外(只规定所需学分),修学相同专业课程,四学期后阶段,可根据自己前三学期学习和兴趣再选择专业方向所要求的课程选修,所修课程主要区别于技术选修课、特色课和各院系选修课程的不同。2.理论与实践课程分类学分的构成。课程设置要科学安排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注意合理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以强化实践教学。见表2。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讲授与课内实验或实践练习课时为1:3:1,并配1-2名助教,以使学生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辅导。一般课程为1:1或2:1。学生应获得55学分以上和13门专业课程的学分,才能申请实习选修课。实习选修课分普通实习与企业或公司实习两种。普通实习为兼职或假期全职,分为带薪和无薪两种形式。在校学习期间分散性见习实习时间不得少于3周90学时,寒、暑假普通实习9周以上,不得低于260小时。岗位实习,每年的1-6月在企业或公司单位实习半年,总时长不得少于22周(26学分)860小时。实习成绩的评定,需要提供完整的实习材料,包括实习计划、实习进度、实习半期检查、实习日志、实结报告等。实习成绩鉴定表,必须要由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和院校教师专家评出实习成绩,共同签名才能生效。

四、结束语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亚欧非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是为世界和平、自主发展、建构人类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9]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领域各行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撑,而要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创新创业的国际专业人才,亟需我国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各行各业、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创建国际化教育机制,完善办学管理制度,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国际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定位,走国际合作化的必由之路,“引进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亟需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姜维.“一带一路”我国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7,01:16-21.

[2]孙爱武.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视阈下高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7,15:5-8.

[3]费重阳,张巾帼,刘金绿.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2(3):26-27.

[4]侯守明,孙现国,李敏.高职院校“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

[5]海南.“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安全管理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22).

[6]徐盈.“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7,29:60-63.

[7]朱永坤.“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专业文化”的特征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38):51-55.

[8]赵勤贤,周亚亭.罗格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

[9]金立群,林毅夫,等.“一带一路”引领中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003).

作者:段筱箫 黄福盛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