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01 03:59:10

“一带一路”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研究

摘要:武术运动项目是我国体育文化输出的一张名片,其核心价值契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虽有“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发展的先天基因和禀赋优势,但面临成员间普遍认同的“共性文化”缺失、国内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行业服务质量不高、知名度高但开放合作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文化的共性特征中植入武术运动的中国身份、提升我国武术运动产业的创新能力、建立稳固的武术运动文化互信机制、构建中国武术品牌赛事体系,是实现新时代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

“一带一路”(theBeltand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theSilkRoadEconomic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的简称,英文缩写为“B&R”。“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和倡议。从东方哲学到功夫、武术运动,再到近年来提及的武术运动产业,武术运动产业的产生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伴随着军事科学的发展,冷兵器的消退,以“自然、和谐、统一”“动静结合,攻守平衡”的哲学观为基础的中华传统武术逐步演变成中国近代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武术运动。武术运动既是为了增强国人体质健康,为体育竞赛增添民族特色,也是在与西方体育抗争中的竞技运动项目改良。[1]武术运动产业是以武术运动项目为载体、以促进身心健康和传承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作为中华文化传输的使者,推进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的动因

1.1武术运动项目是我国体育文化输出的一张名片。加强体育符号的提炼,增进沿线沿路受众与消费者对武术运动的认知、认同,是发挥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作用的一大举措。“功夫、针灸、长城、兵马俑等是异国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2]中国功夫—武术,长期深受中国文化的滋养,接收了儒、道、佛的思想精华,既是一项以展示中华民族“恭敬礼让”“克己”“谨慎”“虔诚”“仁爱”[3-5]精神面貌为主要形式体育运动项目,也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华礼仪文化、中医养生等相关联,具有跨领域、跨学科、跨人群的性质。[6]从体育项目比较的层面看,其他任何一种运动项目所包含的文化元素都没有武术运动这么全面和深刻,其独特的影响力完全可以成为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特殊载体。1.2武术运动核心价值。带一路”倡议需求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能给沿线沿路各国带来合作互利和经济增长,也能为包括武术运动在内的体育对外传播与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畅通、多元的渠道。然而,沿路沿线的六十多个国家之间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各不相同,政治制度、宗教文化、民族特性差异巨大。武术运动的核心价值能够帮助外国民众消除对“一带一路”倡议行为的误解和隔阂,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这是因为,首先,武术运动既有体育文化的属性特征,又包含技击、养生、修身养性三者有机结合而体现出其独特的防身价值、健身价值和修德价值[7],饱含着先哲们对追求完美而和谐人生境界的参悟。当集竞技和文化于一体的武术运动产品、武术运动表演以及武术电影跨出国门,这些载体会向对方国家的观众展现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武术运动产业跨国合作所产生的文化效应,是有效地化解隔阂,实现“一带一路”分享、实践、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1.3武术运动具有“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发展的先天基因。“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某些特殊元素,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的全球化战略架构。为适应沿路沿线各国政治制度、宗教文化、民族特性的巨大差异,需要发掘一些能够唤起世界各国对中国形象共鸣的中国元素。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所传播的不仅是体育运动所包含的运动项目、比赛组织形式的介绍、展示,更重要的是运动项目背后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国作为世界武术运动的发源地,拥有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传承谱系。武术套路从1957年被国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较稳定的评判标准,官方认定的129个拳种[8],足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各自喜好的武术运动需求。改革开放后,武术运动通过提高竞技难度与观赏性,具备了稳步走出去的“行动”能力,在海外中国武术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等实体传播机构的建设和推动下快速发展。当面临“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使命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武术,自然要担负起对外发展与文化传播的责任。1.4武术运动产业具有“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发展的禀赋优势。武术运动自带走出去的“行动”能力,但通过武术运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离不开扎实的产业基础。目前,武术运动在我国城市的推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几乎渗透到了城市各年龄段和各阶层人群。太极拳习练者基本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健身气功逐渐被城市中青年阶层所接受,幼儿、青少年武术也成为学前教育运动游戏、中小学生体育课程之一。另外,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武术运动协会认定的武术之乡数量已超过100个,武术运动发展载体日趋完善;“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武术赛事日益繁荣;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的健身活动不断活跃,武术运动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以强身健体、展示表演为主要内容的武术培训产业快速发展,培育了如河南塔沟、鹅坡,山东宋江武术学校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武术培训品牌;以日常锻炼器械为基础、特色器械和智能装备为补充的武术用品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向精细化和中高端方向发展;以用品制造、竞赛表演、健康健身、武术培训、武术旅游和武术文创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业态不断发展,相互支撑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缺失成员间普遍认同的“共性文化”。虽然中国武术运动已经呈现出完备的发展体系,全面反映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体现着中华文化母体的核心本质特征,但它是在中国特定的地理空间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具有明显的地域环境特殊性。过去武术运动的国际化推广,未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诸国民族文化、社会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截然不同,各国之间存在武术运动发展话语体系信息不对称、武术文化协调发展支持机制不健全等问题[9],这种共性文化的缺失使得中国武术运动的在地化传播遭遇阻碍,甚至引发负面效应。如“在许多西方人看来,武术不等于中国功夫,“功夫热”并不完全等于“武术热”[10],因此仅把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推广到沿线诸国,是不具有文化传播优势的。再如,武术术语名目繁多,包括技术、套路、拳种、器械、功法等等,各种术语体现着中国文字的深厚意蕴,如太极拳动作“揽雀尾”,关于“雀”可以有peacock、bird和sparrow等不同译法,这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武术哲学知识,还要能熟练掌握西方语境中的文字表达差异。另外,武术运动中的大量名词术语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哲学色彩。如“天人合一”“出手为阳,收手为阴”等,均蕴涵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信息内容,贴切翻译并非易事。2.2国内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行业服务质量不高。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武术运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五千年的文明使得武术在农耕文化的侵染下表现出一种孤芳自赏、自我满足的特征,多年来较少主动与价值规律、市场规则碰撞交流。另外,与市场机制已经成熟的西方现代体育相比,武术运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无论在争取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进程中,还是市场开发中,武术运动产业都举步维艰。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本对武术运动产业的投资信心不足。此外,不论是武术运动项目的赛事策划方还是项目培训方,都必须面对各级武术人才培训单调、武术赛事运作模式严重同质化、海内外武术推广形式无序等突出问题。因此,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创新武术运动产业供给思路,创造6质高价廉、认同度高的武术运动产品以及武术运动服务供给,不仅是中国武术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全面走出去的关键环节,更是在沿线区域构建武术运动发展话语体系的重要举措。2.3知名度高但开放合作程度不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将武术推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制定和实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世界化普及程度最高的“文化元素”之一。然而,长期以来,中国武术运动常流于形式,发展自我中心、跨文化误读、生存空间遭受严重挤压,未达不到尽如人意的国际化效果,给中国武术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走出去步伐的提速产生了较大阻碍。如,位于北京的国际武术联合会,是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单项体育组织,目前已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武术协会,但每个协会拥有的武术人口极少;武术国际传播有141个会员国,但这些国家的成员对武术的认识还停留在工具理性,对武术价值理性的认识远远不够。[11]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武术发展组织和会员国都缺失严重,如肯尼亚的跆拳道、空手道运动发展飞快,但还没有一所展示和传授中国功夫的武术馆或培训中心,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类似的武术馆和培训中心也少得可怜。[12]另外,武术虽已成为亚运会的常设项目,但两次申请入选奥运会项目(1936年柏林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均宣告失败。李小龙、成龙等功夫巨星的武术表演名扬四海,但武术运动项目的国际普及却远不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和印度的瑜伽。[13]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运动产业对外发展的路径

3.1在文化的共性特征中植入武术运动的中国身份。正如所说:“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世界对中国功夫的理解融入了各个国家的“感情色彩”[14],但是载体是文化思想传播的重要元素,如果这一元素没有了我们需要的文化思想元素,那我们的战略就一定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徒劳的。[15]如何向沿线各国传达中国武术的真实内涵,需要我们对自身的身份与形象有清晰的设计和定位。因此,务必要找到适合各国的共性文化,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汲取沿线沿路国家异质文化的精髓,挖掘中国武术运动的共性文化基因,创造出一种既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又充分互通互鉴的武术运动交流机制,将我国武术运动的精神与思想内涵向沿线沿路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表达靠拢或接近[16],使武术运动外交能够渗入“一带一路”沿路沿线人群的共性当中,使武术运动担负起促进相互理解并帮助构筑沿线沿路官方、民间交流的“使者”形象,最终使沿线诸国在以中国武术运动的共性文化为基础进行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时候,成为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时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对其实施有效传播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依托风靡全球的海外少林武术展演,“借助武术表现佛教,克服了语言障碍,规避了一些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上的偏见,打通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与宗教信仰间的隔阂,使得沿线诸国大众对少林武术产生了特殊的亲近感和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景”。[17]3.2提升我国武术运动产业的创新能力。我国武术运动产业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消费市场的供需变化使其关联产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但在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其他地域国家,这些关联产业既能够得到合理的市场估值,又能够重新焕发其昔日生机。因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武术运动产业的科研机构、功夫展演、人才培训等武术品牌多元化路径培育进行新的投入,依托各地独特的武术运动基础,学习借鉴国外知名体育运动项目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挥其独具中国特色元素的项目优势,提供适用于沿线诸国民众武术运动需求的运动处方、培训服务和健身功法,以及对人体健康促进的武术养生产业技术支持,不断拓展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活力,推动中国武术运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传播路径和商业开发战略等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我国武术运动产业的创新能力。3.3建立稳固的武术运动文化互信机制。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曾说:“当我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分享梦想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就会更有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武术运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发展协调支持机制尚未实现有效对接,既不利于双边力量的整合统筹,又极易造成武术运动资源的重复设置浪费,削弱推动中国武术运动发展的支持力度。从区域武术运动协调发展支持机制层面看,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中国武术运动的稳步走出去,必须基于稳固的互信体系,建立完善的区域武术运动协调发展支持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使沿线诸国在以中国武术运动为基础进行合作交流的时候,拥有彼此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依赖条件,实现武术运动的跨国跨界合作,从而利于构建武术运动融合共享体系。3.4构建中国武术品牌赛事体系。为了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读懂武术运动的价值、有必要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武术赛事品牌。打造中国武术赛事品牌,一是需要坚持以需求为中心,提高武术运动产业品牌战略意识,创新武术运动产品和服务开发的理念、形式、内容,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武术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引导散打、泰拳等具备条件的武术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二是以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为龙头,优化武术赛事知识产权(IP)市场,加大对武术赛事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打造一批涵盖中外、横跨不同武术门类的本土原创武术品牌赛事。三是以武术套路、散打、短兵、泰拳、自由搏击等观赏性强的武术项目为基础,打造一批娱乐功能强、商业价值高、表现形式多样的武术表演节目。积极培育各级各类武术演出团队,推动武术演艺市场向专业化、多元性方向发展。

4结语

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相继部署,为业已誉满全球的中国武术运动的持续发力提供了新型动力源;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国武术运动对外发展彰显的整体效益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态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有序实施过程中,中国武术运动对外发展既有先天基因和发展基础,又面临共性文化缺失、行业服务质量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开发合作程度不够等问题与挑战。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该积极促进我国武术运动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武术运动交流合作的共同点、提升我国武术运动产业的创新能力、建立稳固的互信机制等路径,实现新时代中国武术运动对外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丁云霞 单位: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