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辅助性医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时间:2022-04-13 03:41:10

老龄化辅助性医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在我国老龄化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空巢乡村”的现象导致乡村留守老人的比重也稳居不下。本论文主要探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乡村”的发展模式,调研乡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真正医疗辅助需求点,侧重分析农村老龄化人口存在的医疗问题和现有的辅助性医疗产品,并且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提出创新设计和开发。

关键词:美丽乡村;老龄化;辅助性

医疗产品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在全民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的同时,我们考虑到农村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解决农村老龄化人口对于医疗辅助性产品的使用,是当前在农村建设中所必须面对和考虑的形势之一。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医疗保障方面收到环境经济人文等因素的限制,是存在少许问题的。我们现阶段提出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医疗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意在通过本身的医疗资源模块加上乡村老龄化人口的特点来解决各地区乡村老龄化人口对于辅助性医疗产品的需求性。

一、美丽乡村老年人需求分析

据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来“老年人”才被认定为是巨大且同质化的群体。目前对于“老年人设计”大部分是建立在功能化的基础上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尤其是乡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乡村自古至今都是具有复杂性特点的群体生活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贫瘠的物资缺乏一直是乡村存在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但实际上对于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到。现在的乡村建设也正在和时代接壤,“互联网+乡村”的出现预示着乡村即将不再只是处在封闭落后中,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乡村“的模式在未来能给乡村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资源。但目前这种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乡村现在滞留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居多,留守老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具有一些排斥心理。但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也必将成为乡村在未来的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所以笔者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老人对科技化产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也相应提高。目前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超过5000万人口,其中81%的留守老人仍旧需要靠自我劳动生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同时患有各种疾病的风险也在显著提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身体素质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约束相比城市老人的身体状态要差很多,所以为了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自立能力,乡村老年人对辅助产品的需求也就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单独研究乡村老年人群使用辅助器具的情况。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城市老人和乡村老人基于生活环境特点、医疗环境特点以及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群体个性情况的对比分析,明确乡村的老年人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乡村老年人由于常年的劳作以及对自身的生活习惯的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生理机能相较于城市老人更加容易衰退,患慢性病甚至突发疾病、致残性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于城市老人;(2)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交通的限制,特别是偏远乡村的老年人,在定期检查和重大疾病前期征兆出现时等各方面时,无法及时就医检查而忽略病情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3)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普遍是年终返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这就导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子女不能协助照料,甚至在重大疾病前期征兆时也容易忽视老人疾病的严重性,从而出现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人看护或得不到良好看护的现象;(4)由于乡村老年人较于城镇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更多,其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肌肉关节的活动能力和记忆力衰退更为显著。同时导致相应的行为能力(比如起床时的起卧能力、蹲下站起的能力、家庭卫生清理现象、对吃药剂量和吃药时间的遗忘等能力)也都出现明显的下降。乡村的留守老人其实不仅在生理机能衰退上容易产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问题,同时在心理上也存在子女不能陪伴的孤寂感。所以笔者认为在考虑辅助性医疗产品的创新时不仅是维持乡村老年人独立生活日常的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生命存续之外,也要考虑这个群体的心理需求。

二、美丽乡村老龄化医疗辅助性医疗产品

辅助性医疗产品一般是给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使用的、补偿身体残障或维持生活日常能力、使能够正常保持社交参与能力的器具、设备和技术系统等。乡村老年人在逐渐衰老的过程中日常生活能力(ADL)会逐渐衰弱,老年阶段的更加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收入水平低,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协助性低,同时乡村老人仍然需要大量的劳作,所以其生理功能的退化更加明显。老年群体是辅助性医疗产品最大的使用群体,但目前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特别是乡村老年人使用行为的辅助性医疗产品较少。从产品的种类来看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保健类医疗辅助性产品、护理类医疗辅助性产品和康复类医疗辅助性产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来看主要分成以下三种类型:预防监控老年人健康状况、补偿老年人生理功能(视听能力、日常行动能力等)、维持生命体征存续。笔者根据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考虑,针对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做了细分:(一)预防监控老年人健康状况。预防和监控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辅助性医疗产品主要应用于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远程监控、预防老年人跌倒、预防老年人重大疾病,主要的产品有远程监控系统、预防跌倒、智能手环监测以及紧急报警器等。(二)补偿老年人生理功能。补偿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辅助性医疗产品主要分成补偿老年人视听功能和补偿老年人日常行动功能两类。补偿视听功能的产品主要有老花镜、助听器等。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由于受到经济、社交活动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于视听功能的辅助性医疗产品的需求明显大于乡村老年人。而补偿老年人日常行动能力的辅助性医疗产品主要有拐杖、轮椅、起卧辅助设备、洗澡辅助设备等。(三)维持生命体征存续。维持生命体征存续的辅助性产品主要有吸氧机、吸痰机、家用呼吸机等。

三、辅助性医疗产品开发和设计

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设计大部分是基于产品系列的迭代和用户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生理需求作为最初级的需求,而乡村留守老人作为老年人的特殊群体,在生理功能极具衰退的情况下且他人协助性较低的环境中生存,其对补偿生理功能的辅助性医疗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从“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考虑,未来的乡村建设更多会转向“互联网+乡村“的模式,乡村的更多服务性和服务内容会更多的出现数字化转型.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乡村卫生所的距离原因,在发生慢性病时乡村老人更愿意主动选择吃药。由于乡村老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对吃药的频率次数和药效成分并不明确且容易遗忘。所以在未来乡村生活中“智能药盒”相对会成为老人的必需品。而现有的“智能药盒”普遍存在过度设计或者并不符合乡村老人的需求,功能化单一,主要采取闹铃式提醒,基本上是建立在老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上。所以笔者在新的智能药盒的设计和开发流程中在智能化技术的原则上分别考虑了以下几点:•智能提醒方式。从原始的听觉方面的提醒(闹铃式提醒)到现在我们考虑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着手。(声音、灯光以及颜色的不同提醒方式)•服药计划的智能化推荐(根据老人身体情况的推荐智能化推荐药品)•服药记录和周期的智能化安排(比如老人这个药只需要吃一个星期的疗程,或者每天三次等)•药品详情以及安全服药警告在药盒的设计上,会针对老人的不同慢性病情况的药品分格,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药品容量通过智能提醒监测,同时将智能信息发送到子女家人的手机上,以便子女能及时发现是否在服药上和药品缺少时及时补足。药盒在取用上,为了方便老人取用和药品的密封性,采取每种药品种子胶囊式,智能分析出老人今天需要吃什么药就会在规定吃药的时间段弹跳出,不需要老人自行去取药和找药。(二)简单、易操作性原则。考虑到乡村老人的教育水平不高,以及无人辅助的生活特点,笔者考虑针对乡村老年人的设计应该更加便携简单、易操作,功能不能太过于复杂化。考虑到目前乡村还有很大一部分老人还需要进行日常劳作等,还应该考虑产品的设计不能体积过大,便于使用操作。我们在对乡村老人做调研时发现:他们对于定期身体检查的概念是缺失的,并且容易忽略某些重大隐患疾病的前期特征,以至于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对乡村老年人来说,在家能够自主监测基本的躯体情况是非常有价值和市场性的。现有的躯体监测和评估器具主要是通过手环加App的形式,将监测和评估信息同步到子女、卫生所等个性化信息档案中。但现有的躯体监测医疗辅助性产品非常不符合乡村老年人的使用情境和使用方法,所以我们在重新开发创新躯体辅助性监测时更加细分其不同的监测情况和监测部位。不仅仅针对躯体内部情况(比如心跳、血压等),还创新设计手臂等臂力和关节的退化情况等,当然,在用户的操作界面上也是符合简单、易操作的原则。(三)重视情感化需求。乡村老龄化人口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陪伴,大部分老人的身体出现疾病时不愿主动告知子女,老人独居现象在乡村非常普遍,现在仍有很多乡村老人处于无人陪伴和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中。这部分老人不仅是生理功能补足的需求,更多的还需要考虑其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陪伴感”“陪同感”的设计开发。乡村老年人的生活娱乐活动较少,笔者认为新农村的开发中医疗辅助性的产品不仅需要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更多的追求心理陪同感。比如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流程中考虑如何联系子女、亲人和乡村老年人之间的互动联系。

四、结论

“互联网+乡村”已然成为未来美丽乡村发展的基础模式,不管在医疗环境和医疗器具条件都在逐渐转向高品质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乡村老人普遍停留在安全需求的阶段,可以预估的是未来的美丽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乡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会被发掘和重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也是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不再是只提供创新的产品设计满足老人的需求,更多的是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服务系统满足乡村老年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江加贝,王可,李亦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居家养老产品设计研究与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智慧养老服务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15):120-122.

[2]张文娟,谭文静.中国老年人辅助器具的使用行为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6,22(03):100-112+70.

[3]关敏,王雪琴,程峰.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10-111.

[4]董理权,李晞,徐进,胡建民,戴连君,谢甘霖.“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06):724-728.

[5]王冬梅,翁钢民.“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地区智慧养老发展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76-80.

作者:吴月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