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OA出版商与学者选择信号传递

时间:2022-03-27 04:42:19

期刊OA出版商与学者选择信号传递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爆炸式增长的学术性研究成果,使得文化产业市场不断扩大,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和传播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交流需求。开放获取(OpenAccess,简称OA)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OA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子期刊出版方式,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对其定义是:任何经由同行评论的电子期刊,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读者或机构下载、复制、打印、检索或发行文章。然而,随着开放获取的发展,OA学术出版的盛行,使得学术出版过程涉及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博弈,成为有利可图的领域。出版商们积极利用开放出版模式,通过创建掠夺性期刊来牟取利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掠夺性期刊不仅伤害个别学者的经济利益与研究心血,也给学术界带来伪科学风气。对此,本文在进行全面梳理OA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细化对掠夺性期刊出版商特点的研究,就OA出版中存在的掠夺性期刊出版商与普通期刊出版商发出的信号如何影响学者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构建信号传递模型,寻求规避学者声誉受到影响以及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办法。

1文献梳理与回顾

OA运动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迅速,OA出版期刊已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化学术信息资源。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OA期刊进行研究,其中包括OA出版模式、OA出版、OA出版商、OA对图书馆的影响、OA期刊质量的衡量因素———影响因子、掠夺性期刊OA的产生原因与危害等内容。王宁宁通过探讨欧美图书馆联盟与OA出版的模式,提出需要注重整合OA出版资源的建议[1]。张晨鑫提出在开放获取的版权方面会涉及到的问题,如OA对用户免费共享知识的保护力度、免费性是否侵害知识成果、第三方的共享知识是否合理等[2]。杨继慧从文本挖掘技术视角,分析了国际期刊出版商的版权立场,即应该积极参与版权博弈[3]。王岚则是通过比较出版商的收费项目以及不同形式的OA出版收费政策,建议图书馆参与OA出版开支管理的过程[4]。秦小川研究基础科学类完全OA出版对期刊印证指标的影响[5]。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保存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传统文献存储保护势必会受到OA的冲击,为此,不少学者研究了OA对于图书馆的影响。有学者从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角色定位进行研究,杨敏对于图书馆在新的学术出版环境下的转型进行探究[6]。还有学者探讨了图书馆在新环境下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等。更有学者针对掠夺性期刊进行多方面研究:(1)掠夺性期刊产生的原因及后果。陈铭认为产生的原因为迎合科研人员需要,带来的危害除了损害作者的学术声誉,还会带坏科研风气,侵蚀科研环境[7]。郭进京等人通过对劫持性期刊的期刊网址、影响因子、国别和地区分布等多方面进行调研之后,认为产生原因有:经济利益驱动、网络高速发展为欺诈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年轻科研人员起步初期,抓住其心理与发稿需求。后果除了对作者的声誉造成影响之外还有金钱损失,再就是给正规期刊的投稿率带来影响[8]。(2)掠夺性期刊的防范措施及应对办法。杨克魁提出要规范落实同行评议、完善编辑出版流程管理以及实行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等[9]。郭进京建议投稿作者要从多角度进行识别和判断。(3)针对某一学科的掠夺性期刊的研究。有学者从掠夺性期刊所处图书馆情报学领域进行特征以及运作模式的研究,并对学术图书馆提出了提供专业服务的要求。国外由美国科罗拉大学图书馆员JeffreyBeall对开放获取领域的掠夺性期刊进行跟踪揭示,提供了掠夺性期刊列表[10]。ElizabethGadd等基于对多个期刊出版商的特征分析,发现出版商的类型导致其与学术期刊市场接触的方式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产品的价格[11]。MarkJ.McCabe等引入经济模型理解学术期刊市场OA的趋势,探讨在何种情况下,期刊相对于传统定价的期刊来说更喜欢开放获取,如商业期刊发现更多的OA对社会有好处,授权OA有助于改善福利,但如果完全取消传统的访问,可能会超出预期。陈志昌[12]在对开放获取进行SWOT分析时,认为威胁之一就来自于商业出版商。因大型商业出版商使用“大交易”来限制图书馆与出版商之间的合同。根据“大交易”,期刊出版商将在许多年内授予其所有图书的访问权限,严重威胁开放获取期刊的生命。NielsTaubert对比了出版商对OA出版物科学政策的态度,以此揭示商业模式和科学政策要求不同立场。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掠夺性期刊的研究主要为探讨现象、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国外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对出版商、大学图书馆或是专家就他们所持开放获取的态度以及利益关系的访谈,还有一部分是研究开放获取中涉及到的绩效评估和同行给出的评价建议。然而,将身为开放获取中利益参考者的期刊出版商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本文想就期刊OA出版商与学者之间的信号传递模型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学术界发生的论文被撤稿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期刊撤下2012-2016年所刊登的107篇论文,这107篇论文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撤稿原因是论文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议意见。撤稿虽然没有导致外刊对中国科学家的投稿采取更为严格的审稿流程,但是使得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国际声誉受创。据统计,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肿瘤生物学》上,2/3以上的文章都是中国作者的,其中“国际合作论文”也占有显著比例。那么,为何会导致文章被撤?究其原因,即期刊与学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时,为了实现交易带来的好处,有好消息的一方有积极性告诉没有信息的对方自己真实的类型。所谓信号传递,就是用可信的方式显示自己的类型。一个信号之所以是可信的,是因为同样的信号对不同类型的人来说传递成本不同。“好”类型的人传递该信号的成本低于“坏”类型的人,所以后者不敢模仿前者。因此,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观察信号判断对方的类型。在学者选择需要发文的期刊出版商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期刊出版商具有私人信息,学者不知道该私人信息时,就会观察对方的行动来试图了解对方。此时,期刊出版商的任何一种行动,都可能变成传递关于自己私人信息的一种信号。开放获取环境下,期刊出版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根据自身的规模类型,对于自身面临的问题,作出相应的信号传递,确保在科学出版的情况下,自身利益不受损,让学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出版商发表文章。为此本文通过对期刊OA出版商传递信号及学者做出的选择进行分析,将OA出版商的类型分为普通期刊出版商和掠夺性期刊出版商。

3期刊OA出版商信号传递模型分析

为此,了解了掠夺性期刊OA出版商和信号传递的定义之后,笔者试图构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二者的信号传递模型。3.1信号传递模型的假设与构建。可以将期刊OA出版商信号传递与学者选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来刻画(如图1)。首先,由自然决定参与人A(期刊OA出版商)是哪种类型。假设A只有两种类型,A知道自己属于类型1(普通期刊出版商)或类型2(掠夺性期刊出版商),而参与人B(学者)只知道期刊OA出版商属于类型1的概率是p,类型2的概率是1-p。期刊OA出版商也明确学者知道A属于类型1的概率是p,类型2的概率是1-p。那么,期刊OA出版商就可以向学者传递一个信号。假定总共有两种不同的信号,信号1为刊登低质量文章和信号2不刊登低质量文章。期刊出版商传递信号之后,学者尽管不能直接看到期刊出版商属于什么类型,但是可以看到期刊出版商传递了什么信号。学者B的行动是在A传递的信号中,采取的行动分为选择此类型期刊出版商和不选择此类型期刊出版商。3.2模型分析。假定掠夺性期刊出版商对期刊OA出版商而言价值为10,而对于学者的价值为20,无论哪种期刊出版商都是一样。两种类型的出版商用刊登低质量文章概率来区别。用Q、q分别表示普通期刊出版商、掠夺性期刊出版商在刊登文章过程中选择低质量的文章的概率,假定Q<q。假定刊登后的损失成本都一样,用C来表示。期刊出版商做出一个选择的情况分为:提供刊登服务或不提供刊登服务。如果提供刊登服务,学者存在两种选择。如果学者选择,他付的价格为P,20-P就是选择带来的收益。而对于期刊出版商而言,如果提供刊登低质量文章,就要承担名誉损失的期望成本QC,所以预期收益就是P-QC(若是普通期刊出版商)或者P-qC(若是掠夺性期刊出版商)。如果学者不进行选择,那么刊登权利还在期刊出版商手里,预期收益为10-QC(若是普通期刊出版商)或者10-qC(若是掠夺性期刊出版商),这时学者得到的收益为0。期刊出版商如不提供刊登低质量文章渠道,学者同样有两种选择。如果学者选择,他付的价格为p',此外还需要自己承担预期的修改成本,因为没有提供渠道,学者获得的净收益为20-p'-QC或者20-p'-qC。期刊出版商得到p。而如果不选择就和上述情况一样。下面就探讨提供刊登低质量文章服务能不能传递信号。如果没有任何提供低质量文章服务的情况下,对于学者来说,选择正常期刊出版商和选择掠夺性期刊出版商的概率都是0.5,这个时候,如果他选择发表文章,他预期得到的价值是20-p'-0.5qC-0.5QC,若不发表结果为0。如果20-p'-0.5qC-0.5QC<0,那么学者就不发表。0.5(q+Q)C>20-p',学者是不会选择发表他的文章在期刊上的。对于期刊出版商而言,在掠夺性期刊上出版文章的收益为p',在正常期刊出版商刊登低质量文章的条件是10-QC≤20-0.5(q+Q)C,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提供可以刊登低质量文章的渠道,也是会有许多文章能够刊登。而掠夺性期刊刊登低质量文章的条件是(Q-q)C≤10,所以,在维护自身期刊名誉的成本太大,正常期刊与掠夺性期刊差距太大时,正常期刊出版商选择的人少,就造成了交易失败。因此,假设(q-Q)C>10,正常期刊出版商可能提供刊登低质量文章,以此向学者传递一个信号,表明自己是正常期刊出版商,文章有保证。提供低质量文章的服务渠道要成为一个信号,就必须将掠夺性期刊与正常期刊区分出来,如果是正常期刊,期刊出版商会考虑提供名誉保证,如果是掠夺性期刊,不愿意提供期刊质量保证,就要满足:QC≤P-p'<qC其中,QC≤P-p'表明正常期刊出版商提供刊登低质量文章是合算的,P-p'<qC表明掠夺性期刊出版商不提供刊登低质量文章是不合算的,此时学者就会形成合理的判断,然后做出自己最佳的选择。根据公式QC≤P-p'<qC,可以将期刊出版商的好坏区分开,那么P和p'之间一定存在差距,此时正常的期刊出版商才会愿意提供信号。综上所述,期刊出版商会在较低维护名誉损失的成本和达到预期价值情况下传递信号,同时学者也会对于自身收益的大小选择发表的期刊类型。

4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对期刊OA出版商和学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单单是期刊出版商要选择如何传递自己的所属类型信息,学者自身的文章质量也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简单提出一些解决对策。4.1期刊出版商确立问责机制。期刊出版商要确保自身的声誉就需要核实出版期刊的质量。出版专业期刊也是对出版商的一种形象维护,声誉的维护被证明是一个重要的维度,直接影响同行的出版行为,进而影响科学出版的激励结构。某个期刊的出版量也会成为衡量期刊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期刊文章的质量历经同行评议,但必须建立问责机制,从根源上优化期刊论文质量。期刊出版商对学术期刊可建立认证系统,对所有在线期刊,定期公开其认证情况,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掠夺性期刊的出现,为正规出版期刊以及研究机构的正常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掠夺性期刊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来自期刊管理的疏漏,网络促进了期刊网站的快速建立,通过复制粘贴其他网站的内容、样式编排,或者直接使用其他期刊网站的脚本,网站的IP地址千奇百怪,没有具体的联系地址,这就造成即使作者想找编辑部维权也无能为力。为此,对掠夺性期刊建立的问责机制应包括:征稿网址的有效性、期刊透明度、期刊是否存在同行评审、是否被专业领域公认的引文数据库收录等。若有不符合规定者,对其进行公开声明并进行整改。4.2学者加强文章规范化管理。正是因为对于年轻学者来说,选择廉价、快速发表文章的杂志可以应对的压力,使得期刊出版商有了发展的市场,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学者应该加大对文章的规范化管理,树立学术道德和学术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研究,按照期刊征稿要求匹配性投稿,使得刊登出的文章有借鉴意义。4.3学者提高对掠夺性期刊识别。学者应该对掠夺性期刊的明显特征有识别能力,如每期页码较多、刊载大量论文、收取高额的发表费用、地区分布广泛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论文投到适合的期刊中,避免和减少刊登在掠夺性期刊上带来的声誉影响。学者需要仔细浏览期刊网站,核实其专业程度,查询其是否有完整的联系方式和出版地、规范的编辑委员会,特别关注是否有同行评审的流程以及费用信息。此外很多掠夺性期刊不保存文献,也不能通过搜索查询到已发表的文献,若是期刊停止运营,便会无踪迹可寻。为此,学者要提高对掠夺性期刊的识别能力,避免损失。

本文通过对OA现状的梳理以及掠夺性期刊的介绍,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建立期刊出版商与学者之间的信号传递模型,发现无论期刊出版商属于何种类型,除了追求自身利益的需求之外,还要选择能够提升自身声誉的商业模式,积极主动创新。学者在选择刊登自己文章的出版商时要衡量其声誉,进行认真的判断。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期刊OA出版与学者选择信号传递过程中,应该介入第三方,比如同行评议机制、信息服务商实名曝光掠夺性期刊名称等。

作者:徐咪咪 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