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时间:2022-11-21 10:40:16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适合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人才”为目标,探索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环境下对适应于社会需求的岗位人才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项目任务,学生在做任务中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改效果显著。

关键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种替代性教学策略,教师替代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不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而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导致传统的教师片面的追求所学知识点的完整性,按照知识固有的逻辑顺序,将各知识点零散拆分讲解的教学设计方法一直沿用。而这种应试教学,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教学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是教师在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将所要学习的一系列新知识隐含在若干个项目任务当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下发项目任务,学生在做任务中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1]。使得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2新教学方法的提出

高校的教育,应当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当对接学生所学的相应岗位。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与岗位需求相挂钩,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当进行一定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公共课程,要勇于打破以往学科性课程体,以市场对于不同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范围内的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2]。具体做法如下。1突出职业岗位特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环境及教学案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专业环境的职场的真实环境之中,以完成具有职业特色的工作项目任务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合格的职业人。2追求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进行基础操作知识的扫盲,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信息的检索、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各个模块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展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创新和演讲等能力;这也是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岗位上的职业人必备的职业素养[3]。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基础模块:计算机软硬件模块、文字处理模块、表格处理模块、演示文稿模块、互联网模块。按模块式讲授、综合实践、考核。每个模块均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以《计算机基础》课本为基础,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更加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4教学平台多样化改革。现有的教学平台正在由传统的三尺讲台向多媒体网络传媒平台迈进,但是却没有突出新平台的特色,流于形式,高校可以建立一个集实现网络答疑、测试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驱动者,而不是统治者,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任务式驱动的思想,将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到一个个与学生职业岗位相关的项目任务中,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掌握知识[4]。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大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所以,对《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紧急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是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与学生的专业内容有关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教材。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将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到一个个与学生职业岗位相关的项目任务中,让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国靖,刘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电子制作,2015(3):108-109.

[2]张敬辉.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7(55):40.

[3]陈佳佳.浅谈计算机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学习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241-242.

[4]王廷璇.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J].南方农机,2018,49(2):141.

作者:杨文清 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