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冲击与思政工作与时俱进

时间:2022-07-22 04:43:54

互联网冲击与思政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强势的大众传播媒介,一方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带来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又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时代的特性,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化“不利”为“有利”,运用网络这一新的交流工具,开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好教育、引导、转化工作。

一、互联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冲击

(一)信息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上因人施教的表现。而信息时代和信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它首先是由现代传媒的传播特点所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第一次确立了新闻传播家庭化的收受方式,人们在分析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时认为:它使个人接受舆论的影响封闭起来,对新闻与意见的选择高度个人化。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受众对新闻和时事发表意见的方式更大胆、个人新闻观被强化,更易于受非主流媒体新见解的渗透,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也相对自主化。其二,它还表现于信息传播方式功能与特定受众群之间的互动。一种传播方式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掌握一种信息方式便拥有了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网络时代的网民,是一个主要由青少年、知识分子等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我国网络用户中,40岁以下的占93.22%(其中35岁以下的占87.63%),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8%,这个阶层的主要特征是有知识、有思想,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众基础。但同时,这个群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单一教条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现在网络空间争夺受众的意识形态斗争正在激烈进行。

(二)信息爆炸和“亚文化”的勃兴对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掌控地位的冲击

从传播理论的观点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传播行为,也是一个传播过程。一般传播过程包括传者、信息、媒介和受者等基本要素,教育人的过程同样包括上述要素,即施教者(传者)、教学内容(信息)、教育媒体(媒介)和受教育对象(受者)。在信息时代以前的传统思想教育环境中,施教者是信息传播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的形成是因为一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一种需要相当时间训练的专业岗位。当时获得和加工信息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很多信息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加工。所以经过了大量时间积累、付出了相当代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信息掌控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活跃的时代当然也鼓励和提倡“交心交底”。但总体上来说,它是信息掌控与受控、强势与弱势间的一种互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单向度的传播仍然是最基本的形式。在网络时代,无论获取信息还是传播信息,施教与受教者两者间的关系都愈益趋向平等。互联网带来的点面式的交流方式,使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在网络上获得答案;交流的对象也突破了地域的和人际关系的限制。受教育者在接受信息时,思想集中于信息本身,而不是信息的发出者。因为信息发出者不再受控,而控制者面对各种意识形态,却无法立即全面有效地控制。如果一个受教育者对某个议题发生兴趣,他通过互联网获得的知识,可能会远远超过施教者。这样,过去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的居高临下感和认知位差荡然无存。信息爆炸也带来了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某些情况下可能还是相互排斥的“亚文化”的勃兴。所谓“主流文化”,是指作为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以及具有历史传承性的人类行为模式的综合体,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该文化环境中的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所谓“亚文化”,就是由于社会中某些群体的社会地位不同、谋生手段不同、志趣差异、利益不同,形成了区别于整体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情趣等文化观念。亚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不同的阶层、年龄、职业、地域和兴趣等构成的亚文化。亚文化通过它的特色、同一性、排他性等要求来影响群体的认知和行为,这些要求越强烈,亚文化的潜在影响力越大。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建构

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的这种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应对互联网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运用网络这一新的手段,是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化“不利”为“有利”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柳暗花明的新机遇。同志提出:“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运用网络这一新的交流工具,开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有可为。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党成立和建政以来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现今条件下,这些素材变得更加容易获取,互联网已经成为经常性的教育辅助手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1.建设个性与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已是时展的需要。如前所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技术,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普遍使用必然引发社会形态的变迁,并由此逐渐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进网络,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阵地,有自己的声音。由于网络信息是全开放的,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积极观点和消极论调并存,容易使人无所适从,良莠难分,而且使缺少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学生青年和社会青年易受蒙蔽而迷失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主动占领网上宣传阵地,可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对恶意的政治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批判和澄清,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辨析解惑的作用。

2.建设个性与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为人们创造一个思想工作经验交流、热点焦点问题探讨的阵地。网络的虚拟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思想的真实性,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人们的真实思想,从而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但因不同的社会分工使人们对一些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建立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一是可以让各种社会角色在这里较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达到真正意义的交流;二是容易采集各类社会角色的思想动态信息,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分析,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三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交流。因工作的相似性,一些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能够在系统内进行借鉴和推广,起到广泛性和即时性的效果。

3.建立个性与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可集中优势,重点建设。一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重点不仅在于建设,也在于日常的维护和更新,以及对各种信息的及时收集、分析和反馈。从目前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单位人员配置情况来看,为建立一个好的有个性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可以考虑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如高校,则以省部级高校局域网为中心,组织各下属单位共同创建,根据各单位人力资源特点分别负责某一专栏或区域的建设维护,这样一是可以避免单位间的重复建设,从而集中人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二是可以将大量的网站维护工作进行分散,充分发挥利用各单位人才优势,不需因网站的建设维护配置大量专门人才。另外,还可利用局域网召开单位民主对话会,促进单位民主建设。民主对话会一般以促进单位民主建设、解决本单位的焦点难点问题为目的。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和相互性召开民主对话会,大家可匿名在网上与领导进行民主对话,并对领导的指示和解答进行民主辩论,使大家畅所欲言,这样的民主对话会易产生共鸣,效果显著,真正实现民主,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去发现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要充分利用网上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内对外宣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抨击别有用心者对我国的诋毁、攻击,澄清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是非曲直,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这些都是在加强与改进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明确的网络意识,积极努力学习有关互联网络知识与操作程序,高扬时代的主旋律,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