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发事件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时间:2022-05-14 09:34:39

环境突发事件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国家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海上环境突发事件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问题,对于渔业养殖的影响更是常年以来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对渔业养殖的影响,通过分析海上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发生原因,概述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对渔业养殖的主要影响,再提出如何对渔业养殖影响的应对措施,减少海上环境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改善海上渔业养殖的生存环境,确保海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上环境突发事件;渔业养殖;问题措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国家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当前日益频繁的海上贸易航行、海上油区工程的开发和开采作业,海上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也逐渐的增加,突发事件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对于海上的养殖业来说更是造成严重的影响。海上环境突发事件的时有发生,一方面说明了海上监管难度大,对于一些违规违法的海上航运与作业的监控和管理还不够,使得其发生的概率也不断的增加,另外一个方面是对于海上环境影响的重要性还未得到重视,在进行海上航行或者作业的时候未能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海上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福州海岸线漫长,渔业养殖对于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在渔业养殖方面也做了详细的规划。在2013年的时候,福州积极的进行湾外养殖空间的拓展,将80万渔业专项资金用于资助“花鳗鲡土池与网箱养殖试验”“引进双线紫蛤新品种开展人工育苗”“老鼠斑健康养殖与推广”“白鲢、草鱼山区水库高产养殖示范”、“南美白对虾套养甲鱼”等项目的开展,据不完全统计,仅罗源、连江两县在省外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就达11.5万亩,总产量达5万t,产值达11亿元。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福州市的渔业养殖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就2017年福州渔业养殖的具体情况来看,共补助项目25个,补助金额267.69万元。福州力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通过市级验收,福建省连江捷丰海珍品养殖基地等2家企业通过市级复查验收。在标准化发展的道路上,福州市在2016年完成6000多亩的基础上,重点对已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市级以上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省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省级渔业专业合作社、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场、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单位开展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水产质量安全水平。2017年福州市完成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1.1万亩。

1海上环境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发生的原因

海上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有:海上油气开采事故、海上船舶事故、港口污染、内陆排污、放射性污染以及海上赤潮等事件。1.1海上油气开采事故。海上油气开采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海洋的石油开采平台、海上石油运输船以及海上石油的运输管道发生了意外性的原油或者是成品油的泄漏。事件发生案例:受国人关注的海上采油平台事故是2011年6月份在中海油渤海蓬莱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当时对海水养殖业的影响最为严重,仅仅是河北乐亭和昌黎两个县中的水产养殖户就遭受到的经济损失就高达约13亿元。1.2海上船舶事故。海上船舶事件主要原因在于船舶在海上运输时因发生搁浅、触礁以及碰撞等事故,导致燃油和货油流入海洋,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事故。事件案例:2012年3月15日,新加坡籍集装箱船“BARELI”从宁波开往福州江阴港途中,在江阴港附近海域触礁,货轮共装载集装箱1913标准箱,其中101个集装箱涉及危险品,大批集装箱落海,并有油污泄露,给周边的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014年3月22日,罗源碧里村海域,希腊籍“茉莉花”号10万t级油轮在罗源华东船厂维修时发生含油污水外泄,溢油量为2~4t,受影响海域面积达16.4km2,造成鲍、大黄鱼、真鲷等养殖生物死亡,网箱、渔排等养殖设施沾污。2014年4月1日,海坛海峡娘宫海域,装载有750t丙烯酸正丁酯化学品的浙江籍“云翔58”商船触礁倾覆,造成少量丙烯酸正丁酯泄漏入海,事故至周边约12km2海域水体受到污染损害,海水中连续6d检测出丙烯酸正丁酯,最高浓度高达3.3mg/L。由于该化学品性质为低毒,易挥发,不易溶于水,事故对周边海域的牡蛎、鲍、菲律宾蛤仔和海带等养殖生物影响不大。2014年7月23日,罗源湾吉壁村海域,图瓦卢籍“安娜”号轮船触礁搁浅,导致部分船载重油外泄,对事发海域的海水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海域面积约2km2,并对事发海域的养殖鲍、网箱、渔排和育苗池等造成一定的影响。2016年11月24日凌晨,连江官岭海域有一油船侧翻,船上柴油泄漏。该油船为浦口镇村民刚从浙江购回的“三无”船只,在从浙江苍南往浦口镇塔头村行驶过程中碰撞水泥沉船造成侧翻,船上约有1t左右柴油泄漏,致浦口镇官岭村、中麻村两个村紫菜养殖区域受到污染,油船倾覆事件对周围紫菜养殖区造成较明显的影响。1.3港口污染。港口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港口的货物与人流聚集较密,产生了港口水体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气体污染,如果港口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相关要求进行管理,那么港口水体污染将直接流入到海水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福州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福州的海域面积有1.1万km2,海岸线总长1300多千米。福州港是国家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现有46个万吨深水泊位。因此,港口污染也不容忽视。1.4内陆排污。内陆排污主要是通过河道、水道以及管道将废弃物或者废弃液体排放到海洋里。内陆排污常常伴随着大雨冲刷地表进入海洋,以及部分企业违规排污等方式直接排放入海,是海洋主要污染源之一,这类环境突发事件主要企业违规排污入海或排洪入海等引起的。1.5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是人为将放射性物质投放到海洋中,其主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核武器的爆炸所引起的放射性物质外流;二是由于核工厂对于放射性元素未做处理而随意排放,最终流入海洋的事故发生;三是核动力潜艇在海洋上航行而排放出的放射性元素。其危害时间持久性长、面积极广以及带来的危害巨大。这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基本是致命的,不仅仅对海洋生态环境,更对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事件发生案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临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2号核电机组在地震和海啸的冲击下发生泄漏,其他核电机组自动停堆,周围20kM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核泄漏事故对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重,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加强防范措施,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枥木县、宫城县、山形县、新泻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直到2015年6月,虽然我国逐步放开限制,但仍禁止进口产地为宫城、福岛、长野及东京等10个都县的食品。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的百货店、超市及餐饮店内的日本产食品大幅减少。不难发现,福岛核泄漏已经给海洋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这种污染造成的影响仍然在持续不断的蔓延中,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1.6海上赤潮。海上赤潮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并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而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事件发生案例:2012年,福建省共发现赤潮17起,累计持续105d,累计面积396.8km2,其中10起为米氏凯伦藻引起的有毒赤潮,有毒赤潮发生面积占赤潮发生总面积的81.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11亿元。5月18日在三沙湾的霞浦、福鼎近岸海域发生以东海原甲藻为优势种的赤潮,至28日面积从80km2发展到130km2,从5月30日起,米氏凯伦藻发展成为第一优势种,一直持续到6月7日此次过程结束,造成真鲷、包公鱼大量死亡。5月26日开始到6月7日,平潭的流水码头、苏澳码头、平潭岛北侧港湾、官姜澳至平潭海峡大桥先后发生以米氏凯伦藻为第一优势种的有毒赤潮,赤潮最大面积80km2,造成鲍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5月27日到6月5日,在连江黄岐半岛及邻近定海至黄岛海域发生以米氏凯伦藻为第一优势种的有毒赤潮,赤潮最大面积40km2,造成鲍鱼大量死亡。5月30日到6月2日,在莆田东岱、坑口、石城、湄洲洋屿等养殖区,发生以米氏凯伦藻为第一优势种的有毒赤潮,赤潮最大面积32km2,造成鲍鱼大量死亡。以上4起主要的有毒赤潮过程累计发生面积占到赤潮发生面积的71.1%,占全年有毒赤潮面积的87.4%。

2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以上这些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在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对海上渔业养殖环境造成了伤害,影响到海上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把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对海上渔业养殖区所造成的主要影响归纳为三个方面,主要为油污染对渔业养殖的影响、化学元素对渔业养殖区的影响和废弃物、火灾以及赤潮对渔业养殖的影响。2.1油污染对渔业养殖的影响2.1.1对鱼虾贝类的影响分析海洋油污染对幼鱼及鱼卵的危害很大,油膜和油块能黏住大量的鱼卵和幼苗,据有关资料报道[6-8],海水中含石油类的浓度为0.01mg/L,在这种被污染的海区生活24h以上的鱼贝类就会黏上油腥,因此该数值视为鱼贝类着臭的“临界浓度”;海水中石油类为0.1mg/L时,所有孵化的幼鱼均有生理缺陷,并只能成活1~2d,对虾类的幼体来说,其“半致死浓度”均为1mg/L,这种毒性限值随着不同生物种属而异。2.1.2对渔业饵料基础的影响分析饵料基础是一切渔业水域的基础,也是海域一切水产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切浮游生物对油污染极为敏感,许多浮游生物皆会因受溢油危害而惨遭厄运死亡,食物链会被破坏,饵料基础因此遭破坏。如前所述,一些浮游植物的油品急性中毒致死浓度范围为0.1~15mg/L,一般为1mg/L,因此,当溢油事故发生后,对影响区域内所有的浮游生物的损害无疑是十分严重的。这主要是由于通常当含油浓度为25mg/L时,海水表面已必然存在油膜态,油膜会随潮流飘移,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风力、风向的制约和影响。另外,一般浮游植物的生命周期仅5~7d,在油膜覆盖下,加之油品的毒性作用,一般不超过2~5d即因细胞溶化、分解而死亡。同样,浮游动物也会在石油化学品毒性和缺氧条件下大量死亡。因此,不难推测,在溢油量为20t,在其油膜分布范围内约30%~50%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受损,生物量会明显下降,一些非耐污种更会大量死亡。2.1.3对水产品的影响分析一旦泄油事故发生,油膜几乎在任何时刻均会对养殖区构成威胁,而且一旦扩散到养殖区,油污很难褪去,养殖生物不是受污而死,就是受油污染而不能食用,养殖设施也因受油污然而遭损害,其不但对养殖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养殖生产的恢复。同时石油烃在水产品体内富集,肉质会产生异味,从而影响其口感,最终对食用了这类水产品的人的身体带来危害。2.1.4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在海底栖息着软体动物,石油的污染会堵塞软体动物的出入水管或石油类在生物分解或氧化时消耗底层水中的氧气,使软体动物窒息死亡。严重的溢油事故可改变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而底栖生物的变化又将引起一些底栖鱼类的生态变化,最终导致资源量的减少或局部消失。此外一旦油膜接触海岸或滩涂将很难清除,其结果将导致该海域滩涂生物窒息死亡或中毒死亡,对本已受影响的底栖生物造成更严重的危害。2.2化学元素对渔业养殖的影响化学元素中主要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对渔业养殖会造成极大的影响。2.2.1重金属元素对渔业养殖的影响渔业养殖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源性污染,即由于养殖过程中外来重金属污染源的排入引起的水产品收到污染;另一类为内源性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的投放鱼药的施用等养殖行为所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水产养殖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重金属污染对水产品自身繁殖、生长等过程的危害,另一方面是重金属含量过高的水产品进入食物链,最终对人类自身健康造成的危害。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包括急性中毒死亡与慢性中毒死亡,水体或底泥中释放的重金属对水体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可以对养殖的水生生物产生明显的致畸、致死、致突变效应。海洋上养殖的生物,在进行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水含部分重金属经口腔进入体循环,而且海洋上养殖的生物,如鱼类上的鱼鳞以及贝壳类容易吸附重金属,最终造成生物重金属中毒而死。2.2.2放射性元素对渔业养殖的影响放射性元素对于海洋上养殖业是灭顶之灾,大多数的生物是会直接因为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影响而死亡,大多数产生变异,而受到辐射的渔业养殖区域也将宣告养殖失败,并最终危及到水产品安全,危及到人类。2.3火灾、废弃物以及赤潮对渔业养殖的污染火灾、废弃物以及赤潮对渔业养殖的污染影响大小主要看其事件发生的程度,都会造成渔业养殖不同程度的影响,火灾的产生使得表层的海洋养殖生物因温度过高而无法生存,而废弃物则主要是影响到养殖生物的呼吸供给不足,或者是吸入有毒物质而无法正常生长或者是死亡。赤潮的危害表现在对海水养殖、人体健康及水域景观的影响等。其危害方式及程度因种类、季节、海区及成因不同而有着很大的差异。有赤潮生物分泌黏液,黏附于水生动物的鳃、触角、腹部和尾体,导致死亡,这类赤潮生物有夜光藻、凸角角毛藻等。有赤潮生物分泌有害物质如NH3、H2S等,危害水体并使其他生物中毒,如夜光藻等赤潮生物为调节其体内多量的氨,造成水体氨浓度剧增,使其他生物中毒。有赤潮生物分泌毒素,直接毒死养殖生物或随食物链转移引起动物和人类中毒死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对贝类、鱼类无害或不足以毒死它们,而是积累在其体内,当人们食用含这些毒素的鱼或贝类后就会中毒或死亡。有毒赤潮藻种产生的毒素还能够经由海洋食物链传递到较高营养级,导致高营养级海洋生物甚至人类中毒和死亡。赤潮还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赤潮发生时,赤潮藻类大量繁殖且密集于表层几十厘米以内,遮蔽海面,使阳光及氧气难于透过表层,水下多种生物缺氧和阳光,生存和繁殖受限,甚至造成大量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3对渔业养殖影响的应对措施

通过剖析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发生的类型和对渔业养殖的影响状况,笔者就此主要提出了在渔业养殖区域内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对渔业养殖的影响,并把应对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突发事件还未发生的时候,渔业养殖区域的预防处理措施;第二阶段是事件发生后,已经波及到渔业养殖区域的处理措施;第三阶段是事件过后的处理措施。3.1第一阶段措施。第一,养殖生产者定期对养殖设施和养殖生物生长状况进行检查,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向有关部门报告。第二,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制定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应急演练,包括应急信息的传输等环节,养殖生产者也应参与演练,掌握如何做好相关海上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或做到提前预防工作,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尽力做到减少大部分损失;海上事故的警报系统应当做好预警工作,但是对发生后的事故做好及时处理工作。第三,应组织科研人员开展预防和应对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处理设备的研发,监测技术人员应定期开展海域的环境现状调查,及时将科研成果或数据反馈至主管部门和养殖生产者,让其掌握海上养殖区域的环境状况。3.2第二阶段措施。在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在现场的事故方、养殖生产者或管理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事件发生的类型做好应急防护措施。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相关预案启动应急程序,积极调动各有关单位处理事故,立即在事故区域实施应对措施,最快的时间内控制污染源蔓延。渔业管理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环境调查工作,并协助养殖生产者开展养殖生产自救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区域,养殖生产者应做好隔离措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养殖生物进行区域转移工作,减轻养殖生物的受影响程度,尽量减少损失。在靠近但还未波及到渔业养殖区域,养殖生产者应注意加强巡查,注意收集相关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渔业管理部门报告。技术部门应及时将获得的相关数据形成报告反馈给有关部门和养殖生产者,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做到及时报告、快速响应、妥善处理,最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3第三段措施。在事件过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受灾损失评估工作,维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挽回养殖生产者的损失和国家海洋环境资源损失,必要时组织修订应急预案;要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养殖生产者恢复生产,要保持对事件发生区域以及附近海域的环境监控,为养殖生产者提供生产的科学数据,必要时开展灾后该区域的渔业环境评估工作,调整养殖规划。养殖生产者定期对养殖设施和养殖生物生长状况进行检查,继续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向有关部门报告;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调整养殖密度,详细记录生产过程,积极配合科研部门开展科研工作,改进养殖方式,调整养殖规模。

4结语

随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海上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愈加频繁,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也严重危害了海上渔业养殖,危及到水产品质量安全,最终影响到社会安定稳定。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应当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从管理方面着手,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污染事故防范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而渔业养殖生产者自身也需要做好预防和处理的工作,特别在发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尽量减轻其所产生的危害。我们要减少海上环境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污染,改善海上渔业养殖的生存环境,确保海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林靖 单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