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0 09:52:39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效果分析

1东平县循环水生态养殖发展趋势

随着东平湖内投诱饵的网箱网围全部取消,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加快滨湖池塘的标准化整理改造,探索出适合东平县经济水平的水产养殖方案,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东平县发展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有了非常明显的突破。政府对这个系统予以关注,并定时派专业人士进行引导,在政策上积极进行扶持,使设施设备得到完善,促进了此项养殖技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2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的原理主要是在大水面池塘中按2%面积建设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利用气提式推水机产生循环水,模拟流水生态环境,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水位调控、水质调控等多项技术进行养殖。池塘循环水系统内采用了微孔增氧纳米管曝气技术,按照养殖品种和设计产量确定功率和安装微孔增氧设备。在设施外的养殖水面利用水草、鲢鳙鱼等水生动植物净化水质,利用微生物制剂与微孔增氧双微调控水质,从而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产量、降低发病率、增加养殖效益。同时,发电机也是不可或缺的,用来防止突然断电而造成缺氧死亡的现象,尤其是养殖后期养殖槽内鱼类密度很高,增氧设备不可断电。东平县2016年主要进行草鱼、鲤鱼试验养殖,在3个养殖槽中养殖,7月份放苗,其中2个养殖槽养殖草鱼,7月上旬放养0.75~1kg/尾鱼种5000kg;1个养殖槽养殖鲤鱼,7月底放养0.8~1kg/尾鱼种2650kg。经试验成功后,2017年放养了鲈鱼、翘嘴红鲌、黄河鲤鱼、草鱼、罗非鱼等品种。3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特点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作为新生事物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效提高了产量和生产业绩,首先提高了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了饲料系数,与此同时降低了单位产量的消耗,提高了养殖产量;其次,减少了病害,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从根本上保证了养殖水产品的安全性能;一、有效收集养殖鱼类排泄的废物和剩余的饲料残骸,达到了养殖水体零排放的目的,解决了水产品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二、实现了多鱼种主养,避免了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性,同时也可以进行同一品种的多规格养殖,均匀上市,加速了资金的流转;最后,实现了室外池塘集约化养殖管理和物联网监控,推动了中国渔业现代化。

4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效益

4.1生态效益。传统的养殖方式,耗水量很大,对水资源污染也很严重。而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体系中,在养殖槽当中进行集中养殖,利用集排污设施和有关设备将养殖生产的废物排除,后期对于养殖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对渔—农经济效益产生极高的影响,达到了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用药量减少以及有效收集残饵、粪便,排出率达95%以上,实现养殖水体的零排放,使生态环境逐步优化,进而保护了生态环境。4.2社会效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全球性和国际化特性的增强,水产品也加入了世界市场的竞争当中,生产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既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求,又稳定了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对于引导库区渔民群众由网箱网围养殖向池塘养殖转变意义重大,渔民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既能解决群众的吃粮问题,又能增加群众收入,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显著。4.3经济效益。试验区100亩池塘,按2%面积建设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建设水槽养殖水体2500立方米。2016年初步放养模式,经测产验收产量60kg/m³水体,产出22500kg,13元/kg计算,产值292500元,饲料系数约1.5,效益可达120000元。2017年完全按照此种养殖模式设计养殖密度进行鲈鱼、翘嘴红鲌、黄河鲤鱼等名特优品种养殖,预计平均产量120kg/m³水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友好、降本增效、节能减排、优质高产的养殖模式,把池塘养殖和循环水养殖进行完美结合,把养殖生产与生态保护进行完美结合,把提高产量与节能减排进行完美结合,让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有了一个独立的环境,达到了经济效益增加之后的生态系统优化。同时这种养殖模式便于应用水质在线监测、实时在线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实现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芬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